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台灣最新潛艇表面凹凹凸凸 台媒辯稱:瘦馬效應,無需擔憂

博客文章

台灣最新潛艇表面凹凹凸凸 台媒辯稱:瘦馬效應,無需擔憂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台灣最新潛艇表面凹凹凸凸 台媒辯稱:瘦馬效應,無需擔憂

2024年03月15日 07:00

台灣自製潛艇「海鯤」號「浮起來了」,但隨著照片曝光,外界開始質疑,這艘台灣最新潛艇表面怎麼是凹凹凸凸?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海鯤」號的下水儀式上,就有台媒注意到,其圍殼部分出現凹凸不平的現象,引發關於該艇「趕著下水」、「施工不仔細」的議論。台媒披露,該潛艇為此還將進行「大整容」,「拉皮」解決表面的不平整問題。

美國「動力」網站近日也注意到,「海鯤」號的圍殼加工質量「可能沒有達到最高水準」,而最新照片也並未能完全改變這些觀點。

對於外界質疑,台灣中央社的解釋是,圍殼是用於收納桅桿及提升垂直穩定度,需要採用與壓力殼不同的材質,會產生所謂「瘦馬效應」,因此屬於正常現象,無需擔憂。

「瘦馬效應」是指船舶製造工藝中的特殊現象,即船體結構在焊接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變形,尤其是外板及上層建築。具體而言,圍殼位於潛艇較高處,若使用較厚較重的鋼板,將導致全艇重心偏高,勢必影響艦體的穩定度;因此現代潛艇的圍殼部分材質改採用重量較輕的複合材料,並希望以此降低被發現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由不同材質建造的圍殼外觀就會出現不平整與焊接痕跡。

負責「海鯤」號建造的台船方面也表示,該潛艇圍殼凹凸不平的表面部分,其中突起部位的下方是骨架,凹下部分下方沒有支撐,「這就類似人的肋骨,胖的人看不到,瘦的人肋骨就會出現」。而「海鯤」號的圍殼採用薄板設計,因此會出現這種「瘦馬效應」,一般水面艦艇也會出現這種狀況。

問題在於,並非所有現代潛艇都有「瘦馬效應」。中央社承認,日本「蒼龍」級潛艇的圍殼整體外觀就相當平整。環球時報旗下微信公眾號「樞密院十號」注意到,解放軍潛艇的公開照片中,也沒有這樣的情況。

解放軍潛艇表面沒有明顯的「瘦馬效應」。網上圖片

解放軍潛艇表面沒有明顯的「瘦馬效應」。網上圖片

台灣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評論稱,有關解釋其實是試圖回避真正問題,即是台船焊接工藝環控與焊接鋼板預熱等細節的不足。他表示,「瘦馬效應」與焊接工藝有關,涉及鋼板預熱、焊點間距、密度、位置以及如何控制施工環境等技術要項。

此外,台船說的「一般水面艦艇也有瘦馬效應」,在美國軍艦中的確不少見,但解放軍艦艇就基本沒有這樣的問題。

美國海軍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有明顯的「瘦馬效應」。網上圖片

美國海軍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有明顯的「瘦馬效應」。網上圖片

解放軍055大驅就沒有類似情況。網上圖片

解放軍055大驅就沒有類似情況。網上圖片

張競表示,「瘦馬效應」是在焊接這一具體工種環節出現的,而美國軍艦之所以大規模出現這種情況,也與美國造船業嚴重缺乏合格電焊工的現象直接相關。美國海軍學會網站發布的2018年美國造船業研究報告顯示,由於美國造船業衰退嚴重,20年來已流失2萬工人,其中包括大批熟練電焊工。隨著工作崗位減少,學習船舶裝配、焊接和鑄造的工人數量在可預見的未來也會越來越少。以報告中提到的一間潛艇公司為例:由於只有這一間公司存在,全美技校已停止對學生培訓如何操作該公司使用的老式設備。

作為對比,中國早年就有「國產航母建造速度為何這麼快?背後是2400名焊工的晝夜趕工」的相關報道,顯示中國造船業在焊接領域的雄厚技術和人才實力。類似情況也發生在日本,始終日本仍是全球第三大造船國,擁有雄厚的造船專業人員積澱,因此製造的潛艇也罕有出現「瘦馬效應」。

由此可見,台灣自製潛艇表面的凹凹凸凸,其實就是台船焊接技術儲備不足的直接體現。考慮到這艘潛艇開工以來曝出的一系列醜聞和爭議,未來該艇恐怕真的會成為台軍官兵避之不及的「危險之地」。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受福建艦刺激? 印度防長揚言很快開始建第三艘航母

2024年05月16日 18:28 最後更新:18:34

面對中國在海上力量的快速發展,印度也似乎急著給出回應,不僅預想「航母競賽」,還想與中國平起平坐。

《觀察者網》引《印度教徒報》14日報道稱,印度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在接受該報採訪時表示,印度將「很快開始建造第三艘航空母艦」。印媒以「海軍競賽」這一誇張口徑提到「中國已有兩艘現役航空母艦——遼寧艦以及山東艦」、「中國下一代航空母艦福建艦進行海試」,著力渲染出印度需要建造第三艘航母,以與中國「比個高低」的氛圍。

航行試驗中的「維克蘭特」號。網上資料圖片

航行試驗中的「維克蘭特」號。網上資料圖片

早在上世紀末,印度就以「防空艦」(Air Defence Ship,ADS)的名義,準備開發一艘名為「維克蘭特」號的航母,項目於2003年正式獲得批准,2005年開始切割首塊鋼板,2006年ADS更名為IAC(「國産航空母艦」,Indigenous Aircraft Carrier),「維克蘭特」號作為首艘國産航母代號是IAC-1,「維克蘭特」號2009年在科欽造船廠建造船塢安放龍骨,經過2011年一次臨時出塢後,於2013年8月12日「正式」下水,2021年8月4日首次展開航行試驗。

在第二次海上航行試驗中,「維克蘭特」高速航行時還出現了「磕頭」現象。

在第二次海上航行試驗中,「維克蘭特」高速航行時還出現了「磕頭」現象。

2022年9月2日,經歷了長達13年船塢建造、下水舾裝和測試的「維克蘭特」號終於交付印度海軍服役,服役儀式同時還公布了「去殖民化」設計的印度海軍新軍旗。加上2013年交付印度海軍服役的二手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原俄羅斯1143.4型「戈爾什科夫元帥」號載機巡洋艦),印度海軍共有兩艘滑躍起飛的中型航母。不過拉傑納特•辛格就此表示稱,印度不會就此(三艘航母)止步,「未來還將再建造第五、第六艘甚至更多」。

2022年9月2日,印度總理莫迪在「維克蘭特」號甲板上。網上圖片

2022年9月2日,印度總理莫迪在「維克蘭特」號甲板上。網上圖片

「米蘭-2024」多國海軍演習中,印度海軍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與「維克蘭特」號雙航母編隊。印度國防部圖片

「米蘭-2024」多國海軍演習中,印度海軍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與「維克蘭特」號雙航母編隊。印度國防部圖片

去年1月,印度議會國防常務委員會做出了「有必要建造第三艘航空母艦」的這一建議,年底,拉傑納特•辛格所領導的國防採購委員會原則上批准了第二艘印度國産航母的採購,以「對抗中國海軍在印度洋地區的存在」。拉傑納特•辛格表示,「航母的覆蓋範圍和靈活性遠優於偏遠島嶼上的軍用機場」,報道稱這一表態為印度「設定了一個新目標」,與「中國擁有航母的計劃」對標。

為論證印度繼續增加航母的必要性,報道還引用美國三年前發布的2021年中國軍力報告中所猜測的,「中國持續建設一支由多艘航母組成的艦隊,計劃到2030年建造六艘航母」這一內容。在提到本月1日進行首次航行試驗的福建艦時,報道表示福建艦是中國第一艘配備電磁彈射器的航空母艦,此前僅有美國航母使用過電磁彈射器,彈射起飛能够使飛機携帶更多載荷、縮短飛機之間的起飛間隔,並特別强調「福建艦是一艘8萬噸級戰艦,比英國、法國、日本和印度自己製造的航母都要大」。此外報道還提到,其他亞洲國家也在「競相投射海上力量並建造航母」,如日本已經將出雲型直升機驅逐艦改裝為能够使用F-35戰機的輕型航母,韓國也計劃「在2030年前下水一艘航母」等等。

印度網民2015年繪製的「維沙爾」號超級航母想像圖

印度網民2015年繪製的「維沙爾」號超級航母想像圖

早在「維克蘭特」號仍在建造時起,印度就一直在談論建造第三艘航母的話題,在最早的設想中,印度的第二艘國産航母(IAC-2,在對外宣傳中也叫做「維沙爾」號)將比「維克蘭特」號强大許多,是一艘採用核動力推進、艦載機彈射起飛,排水量超過6.5萬噸的「超級航母」。到了前年12月,印度海軍參謀長哈裏•庫馬爾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承認,「維沙爾」號這一「超級航母」工程因預算限制而被「暫時擱置」,轉而認真考慮再造一艘「維克蘭特」同型艦。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