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謹慎回應23條 「民主鬥士」好失望 美媒爆料:大選年拜登不想動搖對華關係

博客文章

美國謹慎回應23條 「民主鬥士」好失望 美媒爆料:大選年拜登不想動搖對華關係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謹慎回應23條 「民主鬥士」好失望 美媒爆料:大選年拜登不想動搖對華關係

2024年04月09日 07:00

美國雖然大大聲譴責香港23條立法壓制異見,但就有美媒指出,到目前為止,華盛頓的行動「明顯溫和」,令「為民主和自由而戰」的人感到失望咁話。

《美聯社》文章稱,自3月19日香港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迅速通過以來,美國已宣佈對數量不詳的未具名香港官員實施簽證限制,但沒有採取進一步行動。這與2020年《香港國安法》實施之後的制裁等措施相去甚遠。

文章形容,「華盛頓一直在謹慎行事。」美國國務院拒絕預告或評論任何潛在行動,但表示正在考慮各種選擇。

而在美國國會,《香港經貿辦認證法》、《香港制裁法》均未取得進展,這讓高調呼籲美國採取種種制裁行動的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FHK政策和倡議專員許穎婷倍感焦急,她表示,「拜登政府的最新回應讓我對政府反對北京侵略的承諾感到擔憂。美國需要做出更有力的回應,以促進(中國)和香港官員未來的行為改變。簽證禁令有一定作用,但還不夠」。

CFHK日前又聯同其他23個組織發聲明,再施壓稱,拜登政府的回應「不充分,令人擔憂」。

分析人士認為,拜登政府可能不想在大選年動搖與中國的關係,尤其是法律的影響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而美國的任何懲罰性措施都不可能帶來有意義的改變。

位於華盛頓的研究機構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的高級中國問題研究員Craig Singleton認為,「美國的政策制定者似乎已經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對香港的管治,無論從何種意圖和目的來看,都是徹底和不可逆轉的。」

紐約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常務董事Rorry Daniels說,美國可能正試圖根據立法及其使用的效果,而不僅僅是立法的頒布來調整應對措施。另一個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高級研究員Willy Lam說,新安全法的出台正值白宮希望保護脆弱的美中關係之際,而這種關係在最近幾個月才趨於穩定。「我認為他們不希望兩國關係在大選前惡化。」

值得留意的是,4月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拜登提到了香港和最新立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拜登在會面中提及到涉港問題時表示,中方明確指出,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完成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有利於保護香港全體居民的根本福祉,有利於保護世界各國投資者的在港利益,絲毫不會減損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和自由。美方應該尊重中國主權和香港法治,不得干擾,更不得干涉。

不過,美國暫時的低調不代表真的好「溫和」,沒有後著。

Craig Singleton認為,私營部門的行動可能「更有意義」。他提到,美國公司正在悄悄縮減在香港的規模,「私營機構對香港的觀感轉變,而不是美國政府的任何單一行動,很可能會對北京利用香港的獨特地位扭轉中國經濟下滑趨勢的能力產生最大影響。」

Willy Lam則指出,美國政府可能會暫緩行動,直到黎智英案審判結束。「如果香港法院判處黎智英 20 年或更長時間的監禁(鑒於他已 76 歲,這相當於終身監禁),美國政府就不能袖手旁觀。」

高人認為,美國一日遏制中國發展的心不死,香港都會是中美鬥爭的一個前沿陣地。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習近平

疫後本港旅遊業復甦步伐,不似預期,內地「過夜客」減少,香港要度橋吸客。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月初在北京會見文體旅局局長楊潤雄時,就提到香港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香港旅遊業要「識變、應變、求變」,更表示香港要樹立「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充分發掘香港豐富的旅遊資源,才能再次擦亮香港作為最佳旅遊城市的金漆招牌。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

「香港無處不旅遊」概念,為特區政府點出變陣大方向。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5月14日)早上出席行會前便指出,除了內地再送香港「大禮」,開放多8個內地自由行城市旅客來港,將為香港每年帶來15億消費額外,夏寶龍主任提出「香港無處不旅遊」的概念非常好,指相信香港不同地區都有吸引之處,更提到「有拍戲地點如油麻地警署,都可作推廣」。

行政長官李家超。

行政長官李家超。

高人同Ariel話,近日經過油麻地「榕樹頭」附近,也發現油麻地舊警署門前有一大堆遊客瘋狂「打咭」,有旅客說很喜歡看港劇,多年前舊作《陀槍師姐》都在這裡取景,所以到此一遊。旅客去不同地方打咭的遊覧方式,正好體現了「無處不旅遊」的概念。

《陀槍師姐》在油麻地警署取景。

《陀槍師姐》在油麻地警署取景。

疫後旅客旅遊模式改變,傳統觀光旅遊點,如主題樂園、天壇大佛、山頂、名店林立的購物商場等,都已無法滿足旅客需求;反之,古老建築、地道街頭小食、港劇港片取景點、「都市傳說式」的風土人情等,內地旅客更為熱衷,「城市漫遊」(City Walk)體驗更成熱潮。

要發展「無處不旅遊」,就要「區區有亮點」。內地旅客愛在小紅書發文分享香港旅遊體驗及不同的取景熱點,像「堅尼地城新海旁」路牌、西環泳棚、「人間煙火」的街市、還有聞名已久的彩虹邨球場、鰂魚涌「怪獸大廈」等,正顯示內地旅客從不同角度了解香港的文化歷史。

正如夏寶龍主任所言,要「識變、求變」才能吸引客源。最近,新加坡《海峽時報》一篇題為「有印章,就旅行:新時尚推動中國零售業」的文章,就正正道出內地旅遊景點如何適應旅遊模式的改變,設計出「亮點」吸客。今年五一黃金周,內地的「蓋章式旅遊」火起來,有旅遊景點附近的紀念品店、文具店等,紛紛設計可展現當地旅遊特色的「限量版印章」及周邊飾品,像湖南省長沙某文創藝術商店店主說,該店聘請設計師設計展現當地杜甫江閣和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的限量版印章,一時間就在旅客中火起來。

高人話,「無處不旅遊」的終極目標,當然是要做到「無處不商機」,除了要在政策、設施、服務「到位」,還要有產品宣傳配合。這些商機「點子」,在中西文化薈萃的「創意香港」,相信也絕對難不到本地商家和設計、文化工作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