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華爾街日報》亞洲新主管不駐港 改往新加坡辦公 有政治考慮?

博客文章

《華爾街日報》亞洲新主管不駐港 改往新加坡辦公 有政治考慮?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華爾街日報》亞洲新主管不駐港 改往新加坡辦公 有政治考慮?

2024年04月09日 20:20 最後更新:20:40

早前「自由亞洲電台」把在港員工調去台北,整個「檔囗」關門大吉,其主管表明是擔心員工安全,引起一陣議論。本來一個正常新聞媒體,依法在港進行正常採訪,一點問題也沒有,但對一些心存偏見的外媒,難免會「疑心生暗鬼」。最近《華爾街日報》任命新的亞洲區新聞主管,但其駐地與過往不同,由香港轉到了新加坡,究竟是什麼原因?公布沒有講明,卻令我聯想到,外交部駐港專員公署和港府都曾對該報的偏頗評論,作出強烈反駁,該報在此時作上述安排,似乎不只是技術考慮咁簡單。

《華爾街日報》的亞洲新聞主管,一向都是駐在香港,但剛於4月1日接任此職的Deborah Ball,則轉到新加坡辦公,是否出於政治考慮,惹人遐想。

《華爾街日報》的亞洲新聞主管,一向都是駐在香港,但剛於4月1日接任此職的Deborah Ball,則轉到新加坡辦公,是否出於政治考慮,惹人遐想。

一位經常接觸外媒的朋友,把《華爾街日報》新聞主管執位的消息傳給我看,原來負責亞洲區新聞的 Andrew Dowell,將調去杜拜,擔任中東區主管。過去7年多,他一直駐在香港,在這裏指揮亞洲區的採訪工作。

接手出任亞洲區主管的 Deborah Ball,於4月1日履職,她與原任不同的是,不會長駐香港,而轉到新加坡辦公,在那裏遙距指揮亞洲各地的編採人員,只會間中去一去香港。

至於原來在香港亞洲總部的人員,仍會留低,並非整個「檔囗」搬走,不過朋友估計,這可能只是第一步,主管先往星洲,一些下屬或逐步轉移,相信還有後着。

《華爾街日報》的公布,沒有說此安排是否與政治有關,不過23條成功立法後,該報的社論曾引來外交部駐港公署猛轟,火藥味甚濃。那篇社論題為《香港的大倒退》,指香港已有國安法,竟覺得「還不夠」,仍要進行23條立法,以後香港將變得「更危險」,並指港府集中精力拼經濟「為時已晚」。外交部駐港公署去信該報,直斥社論把聳人聽聞的把戲,發揮到了極致。當中的說法,完全是充滿惡意的炒作。

外交部駐港公署早前致函《華爾街日報》,強烈反駁其有關23條立法的社論,指該報將聳人聽聞的把戲發揮到了極致,充滿惡意炒作。

外交部駐港公署早前致函《華爾街日報》,強烈反駁其有關23條立法的社論,指該報將聳人聽聞的把戲發揮到了極致,充滿惡意炒作。

除了對23條立法的辛辣評論,《華爾街日報》也在黎智英案中被提及,披露當年該報某些高層與黎關係密切,例如該報專欄作家、前白宮首席撰稿人麥偉林,以及該報前出版人 Gordon Crovitz,都與黎甚老友,令兩個傳媒機構成為夥伴,所以該報多次發文要求釋放黎智英。

朋友同我講,《華爾街日報》社論組和新聞部是兩個不同部門,乃分開運作,不過在目前的關係下,新聞部可能要打「穩陣波」,先睇定形勢。

外媒的憂慮,其實是「自己嚇自己」居多,只是將心中的偏見當成真實而巳。律政司司長林定國重複說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非常依賴資訊自由流通,在維護國安的大前提下,仍須鞏固這獨特優勢。換言之,駐港外媒只要守法,沒有不可告人的意圖,就可以自由工作,不會有問題。

《華爾街日報》亞洲主管轉往新加坡工作,是否就沒風險?只要看看過往新加坡如何對待攻擊政府的外媒,便知道香港其實寬容得多。想當年,向來不懼怕外媒的政治強人李光耀,曾辣手「懲罰」被指惡意抨擊政府的《時代》雜誌、《華爾街日報》和《泰晤士報》等,包括把它們的發行量限於極低數量,甚至不准登廣告,部分外媒最後終要跪低。

如果《華爾街日報》今次安排真的出於政治考慮,我作為行家,希望它再想一想,不要因為自已的「幻覺」,失去一個更好的區域新聞採訪基地。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居英黑暴人馬布局扮「受害者」屢搞經貿辦 裏應外合有預謀

2024年05月16日 20:30 最後更新:20:47

英國警方以國安法起訴3人,包括香港駐倫敦經貿辦一名人員,引起中英外交風波,而在英的亂港人馬,旋即演出一場抗議大龍鳳,要求英政府關閉經貿辦;與此同時,英外相卡梅倫指示外交部傳召中國駐英大使鄭澤光,表示對這間諜活動不能接受,兩件事一齊發生,露出「裏應外合」的跡象。政圈朋友同我講,居英的亂港分子近年多次針對經貿辦出擊,甚至再用「黑暴」手法,卻又裝扮成「受害者」,聲稱受到「跨境鎮壓」,向警方和軍情5處舉報,對方則以此為彈藥向中方開火,背後明顯有一個「局」,故今次3人被起訴看來早有預謀。

亂港分子在3人被拘控事件後,在經貿辦門外演出「大龍鳳」,促英政府將它關閉。幾年來他們多次進擊經貿辦,卻扮成被跨境鎮壓的「受害者」,明顯有個布局。

亂港分子在3人被拘控事件後,在經貿辦門外演出「大龍鳳」,促英政府將它關閉。幾年來他們多次進擊經貿辦,卻扮成被跨境鎮壓的「受害者」,明顯有個布局。

在經貿辦門外的「抗議騷」中,幾名流亡通緝犯都有現身,最搶眼的,是黎智英案中多次被提及的「攬炒團隊」首領劉祖迪,而其發言也露出了「布局」痕跡。他說,應把這個案當成是「未來抗衡中共跨境鎮壓的第一步」,這是很好的時機,要求英政府直接關閉香港經貿辦。

他還教路說,英國負責內部安全的「軍情5處」(MI5)有條熱綫,讓「受監視」的人舉報可疑行動。由此可見,他與其一眾「手足」,早已向英國情報部門報告他們所知的情況,提供了一些疑似「外國干預」的所謂「個案」。

「攬炒團隊」頭領劉祖迪呼籲「手足」向軍情5處舉報「受監視」,說今次個案只是第一步,似還有後着。

「攬炒團隊」頭領劉祖迪呼籲「手足」向軍情5處舉報「受監視」,說今次個案只是第一步,似還有後着。

政圈朋友指,英國情報部門有了這些「綫索」後,進一步解構出「中方威脅英國國安進行間諜活動」的圖象,繼而據此採取行動,到案情公開後,亂港分子和鷹派政客隨即配合行動,分頭發動攻擊,而他們的第一個目標,是搞垮香港駐英經貿辦。

按這個布局,反華「鷹派」政客將乘勢紛紛發砲,而率先開火的,是「鷹味」十足的英國下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凱恩斯,她在社交平台厲言,於英國境內從事敵對行為,是嚴重的事,英國絕對「零容忍」。她顯得殺氣騰騰,必有好戲在後頭。

今次在英的亂港分子聲討「香港間諜」,又譏諷經貿辦是「間諜追蹤辦」,是惡人先告狀,查實他們近年曾多次攻擊經貿辦及其舉辦的活動,甚至再用「黑暴」那套手法,但卻把自己裝扮成被跨境鎮壓的「受害者」,如今看來,似乎早就有預謀。

政圈朋友翻查資料,2021年7月1日香港發生刺警案後,羅冠聰和劉祖迪等在倫敦搞了一個「聲討中共摧毀香港24年集會」,之後有一批示威者在經貿辦門外燃點煙火,差點釀成火警;2023年8月,一批黑暴分子在經貿辦外打砸,破壞香港特區區徵。

較近期的一次,是今年2月春節時,經貿辦在市中心舉行農曆新年酒會,一批示威者舉起「港獨」和「疆獨」標語在場外擾亂,中國駐英大使館公使楊曉光因受阻未能進場,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事後對經貿辦運作受嚴重干擾,作出嚴厲譴責。

對亂港分子這行動,英國警方沒加阻止,反而次日倫敦市長簡世德出席華埠慶祝活動,與中國駐英大使鄭澤光和經貿辦代表合照,卻受到保安國務大臣董勤達( Tom Tugendhat )嚴詞批評,而這位仁兄曾率先攻擊23條立法,火力甚猛,可見英政府內有一批「鷹派」官員,對中國和香港特區抱着很強敵意,他們與今次拘控3人事件,顯然有一定關係。

由以上種種蛛絲馬跡,該事件「局中之局」隱然可見,而駐英經貿辦正處於火綫前沿,亂港分子和鷹派政客勢必有後着,港府須打醒十二分精神應對。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