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珍珠奶茶尋求海外擴張 通過香港融資爭取雙贏

博客文章

中國珍珠奶茶尋求海外擴張 通過香港融資爭取雙贏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珍珠奶茶尋求海外擴張 通過香港融資爭取雙贏

2024年04月21日 12:45 最後更新:23:51

中國奶茶業近年來蓬勃發展,不止在國內市場掀起熱潮,更積極拓展全球版圖。

茶百道資料圖

茶百道資料圖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茶百道創始人汪紅學在香港宣佈,公司將把握國內經濟繁榮的契機,進軍國際市場,並計劃於香港上市。茶百道已率先在韓國設立首家海外門店,同時瞄準東南亞市場。

喜茶作為先行者,已在紐約開設店鋪,而蜜雪冰城和古茗兩大品牌緊隨其後,均準備在未來幾個月內登陸香港股市,以此為跳板開拓海外市場。蜜雪冰城自2018年起已在海外擁有超過3000家門店,古茗則在招股文件中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深入理解和對海外市場的探索意向。

行業專家對此現象有深度解讀。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說:「與咖啡連鎖店相比,奶茶品牌的吸引力要大得多。」他表示,在競爭新創意的壓力下,內地企業將奶茶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準。他還認為奶茶不再只是奶茶了,而真的成為一種可以加入顧客能想像到的任何東西的飲料。

在市場研究公司China Skinny董事總經理馬克·坦納看來,這種產品的需求與民族自豪感密不可分。他說「咖啡是外國產品,而茶是中國產品。與此同時,所有正在發生的創新正在吸引許多年輕消費者」。中國另一家奶茶競爭者茶顏悅色以將「國潮」元素融入其產品而聞名。

墨爾本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肖平分析,擁有華人社群的海外市場為中國品牌提供了展示自身文化和產品的機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蔣炯文教授則提出,海外擴張可以通過合作或授權模式輕鬆實施。

熟悉國情人士認為,中國奶茶品牌的全球化步伐,不僅是商業策略的成功,更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展現。民族飲品走向世界,不僅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強勁,也揭示了中國品牌在創新和文化融合上的獨特優勢。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在海外嶄露頭角,令世界品味中國。

這些品牌的成功並非偶然,它們充分利用了中國深厚的茶文化歷史,結合現代消費趨勢,打造出新穎且富有魅力的產品。例如,茶顏悅色巧妙地將中國傳統元素融入設計,使得一杯奶茶都成為了傳遞中國文化的小使者。

此外,中國品牌還注重本地化戰略,如蜜雪冰城和古茗,它們在進入新的海外市場時,會根據當地口味進行調整,以適應不同消費者的偏好。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奶茶品牌不斷創新,持續推出新品,滿足消費者的求新心理。正如虞堅所言,奶茶已經成為一個可以添加各種配料的多元化飲品,這背後是企業對市場敏銳的洞察力和強大的研發能力。而這種創新精神正是中國品牌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的關鍵因素。

中國奶茶品牌的海外擴張,也反映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視野。借助香港讓許多品牌得以便捷地獲取資本,進一步推動全球佈局,可以說雙贏局面。

中國奶茶品牌的崛起和海外擴張,是中國經濟繁榮和文化自信的寫照。與社交平台的APP在國外走紅不同,它們不僅在提供美味飲品的同時,也在傳播中國文化,提升國家形象。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品牌的故事不僅是商業的成功,也是文化交流的橋樑。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國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央視對此次發射進行直播報道,更邀來相關專家為民眾介紹和科普相關知識。期間一名專家無意間講的一句話卻惹出小風波。網絡再度掀起「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造假」的熱門話題,不少網民直指「阿波羅登月就是一場驚天騙局」,對此中國科協為大家釐清來龍去脈,再次闢謠。

嫦娥六號成功登月(央視圖片)

嫦娥六號成功登月(央視圖片)

5月3日,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登月,將執行人類首次月背取樣返回任務。據央視直播現場畫面,在火箭已經發射成功,飛行時間2550秒左右時,主持人與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裴照宇就本次任務落點選擇問題進行了交流討論。當時,主持人先提到:「嫦娥四號降落在了南極艾特肯盆地,這一次的嫦娥六號從大的範圍來講也是降落在南極艾特肯盆地,但是其實位置還是不一樣的。緊接著,裴照宇說道:「沒有找到那個……阿波羅盆地的那個……」。主持人留意到裴照宇一時還沒有組織好語言,為直播節目的流暢性馬上提出了另一個新話題繼續聊了起來。

節目播出之後,不少網民將航天專家在直播上提到「阿波羅盆地」時不太連貫的表達有了另一種解讀,更有自媒體藉此大肆炒作,一時間「美國阿波羅登月是一場騙局」的謠言四起。對此,中國科協微信公眾號「科學辟謠」對今次風波的來龍去脈進行了梳理和闢謠。

嫦娥六號成功登月(央視圖片)

嫦娥六號成功登月(央視圖片)

「科學辟謠」5月14日刊發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太空文化傳播青少年工作委員會委員王君毅的文章稱,主持人和專家的這段對話,本來是直播類節目中常見的情況,但因為裴照宇提到了「沒找到」和「阿波羅」這兩個詞,一些媒體認為發現了「流量密碼」,將這段對話單獨截取出來,並配以《關於南極艾特肯盆地,裴總這樣說:沒找到那個……》這種容易讓人產生聯想的標題,做成短視頻進行大肆傳播。在這些視頻下面的評論區,則出現了大量的認為找到了美國阿波羅登月事件造假證據的評論內容。

王君毅在文章寫道,視頻中提到的「艾特肯盆地」位於月球南極,是被譽為「太陽系內最大的撞擊坑之一」的大型盆地,面積跨越月球正反兩面,在這個大型盆地內還遍布著很多大小不一的盆地,視頻中備受爭議的「阿波羅盆地」就是其中較大的一個,它位於月球背面。「阿波羅盆地」這個名字里雖然也有「阿波羅」,但和阿波羅登月任務落點完全是兩回事。這是為了紀念阿波羅登月任務而命名的,並非任何一次阿波羅登月任務的落點。

美國阿波羅登月(網上圖片)

美國阿波羅登月(網上圖片)

王君毅表示,關於阿波羅登月任務,有大量的音視頻資料,最重要的是有大量的月壤和月岩樣本被帶回了地球,全球多個國家均有基於阿波羅登月任務所帶回的月壤、月岩樣本取得的研究成果。而在2012年時,嫦娥二號有效載荷分系統主任設計師趙葆常也提到,嫦娥二號傳回的圖像可以看到阿波羅11號登月的遺跡。

在王君毅看來,大多數人質疑阿波羅號登月是出於對國家的樸素感情,不過還是要呼籲大家保持理性和獨立思考能力,實事求是。而那些故意曲解航天專家意思,利用老百姓樸素情感,剪輯、拼湊內容來「賺流量」、「博眼球」的媒體,實在不應該,也奉勸這類媒體該收收「流量為王」的心了。

月球表面(Getty示意圖)

月球表面(Getty示意圖)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官網介紹,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飛船出發,7月20日登月艙降落在月面上。經過近7小時的等待,尼·阿姆斯特朗(港譯:尼爾·杭思朗)於美國東部時間20日22時56分20秒踏上月面,並說出了那句永載史冊的名言:「對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是一次飛躍。」隨後,另一名太空員艾·奧爾德林也踏上月面。到1972年12月,又有5艘阿波羅號飛船將10人送上月面。他們在月面上進行了許多科學考察和實驗活動,共帶回月球物質300多千克。

事實上,由中國科協主辦的「科普中國網」此前也曾多次辟謠阿波羅登月造假的傳聞。

科普中國網2018年曾刊文稱,人們對阿波羅登月真實性的質疑,主要有四點依據:

首先,月球表面是真空的,為什麼宇航員把美國國旗插在月球表面時,國旗在迎風飄動?

第二,月球上只有一個來自太陽的光源,為什麼有些宇航員擁有兩個影子?

第三,高矮不同的宇航員,其投影卻差不多高,說明有人工光源干預;

第四,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腳印非常清晰,可能是人工偽造的。

關於這四點質疑,「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逐一進行了駁斥。

他提到國旗晃動是慣性造成的,當宇航員把國旗插上月球表面時,由於自身重心不穩帶動旗幟晃動,而月球上不像地球一樣有空氣阻力,所以晃動會持續很長時間;

重影問題是由著陸器造成的,金屬材料制成的著陸器擁有多個折射面,不同角度反射了太陽光,由此造成重影;

高矮問題是由高低不平的月球表面造成的,如果影子「經過」一個大坑,在照片上看起來影子就「變短」了;

鞋印問題是由於月球表面多為粉末狀礦物,粗糙的粉末表面摩擦系數大,一腳踩下去,細碎的粉末很容易粘在一起,使腳印顯得特別清晰。

此後,科普中國網又多次刊文,針對阿波羅登月造假傳聞的觀點逐一作出科學解釋:

在科普中國網2023年播出的一期科普視頻中,月球及火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賈陽表示20多年前就曾聽到過類似的質疑,他從更為宏觀的層面作了一個簡單解釋稱,「一個幾十萬人共同參與的一個項目,其實作假也挺難的,我堅信阿波羅登月是真的。」,「科技界現在好像都懶得回答這個問題了……他們(質疑者)提出了很多跟我們日常一些現象不一致的情況,都可以進行科學的解釋,而且我們已經解釋多次了,包括腳印的問題、多個影子的問題等。」

中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也表示,「他們(阿波羅計劃)探測的大量成果,只有在月球上才能夠取得,而且采回來300多公斤的東西(月球岩石樣本),都是月球上的東西。」他還調侃稱,「造假比造真還難。」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