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澳研究:每日在這時間做運動 死亡風險降61%

生活事

澳研究:每日在這時間做運動 死亡風險降61%
生活事

生活事

澳研究:每日在這時間做運動 死亡風險降61%

2024年04月22日 07:00

不少人認為早上做運動最好,但澳洲研究有最新發現,指一天之中選對時段做運動,能讓死亡率降低61%。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研究調查英國3萬肥胖人士數據

更多相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不少人認為早上做運動最好,但澳洲研究有最新發現,指一天之中選對時段做運動,能讓死亡率降低61%。

示意圖。設計圖片

研究調查英國3萬肥胖人士數據

示意圖

期間追蹤肥胖者的8年健康情況

早上運動效果反最低

研究指晚上做運動最能減低死亡風險。 Unsplash 圖片

糖尿病患者晚上運動也許更好

澳洲《悉尼晨驅報》等媒體報道,悉尼大學研究團隊使用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比對近3萬人的健康數據,分析在甚麼時間運動對於健康的影響。這些參與者的特徵之一是有患上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或已患此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期間追蹤肥胖者的8年健康情況

悉尼大學查爾斯帕金斯中心(Charles Perkins Centre)運動生理學家薩巴格(Angelo Sabag)說,這2萬9836人為年齡40歲以上、BMI指數超過30的的肥胖人士,這類人士患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與早死的風險明顯較高。研究人員在8年追蹤期間記錄受試者全因死亡情況,8年之間錄得1425人死亡、心血管疾病3980宗、小血管功能失調2162宗。

示意圖

示意圖

早上運動效果反最低

據分析顯示,與久坐者相比,在晚上進行運動的人,死亡風險降低61%,心血管和小血管疾病風險分別減少36%和24%。早上做運動人士的死亡風險則減少33%,心血管疾病風險減少17%,至於下午運動死亡風險減少40%,心血管疾病風險減少16%。

糖尿病患者晚上運動也許更好

另一方面,患上2型糖尿病的人士在晚上運動的死亡率、患上心血管疾病與小血管疾病的機率最低,意味肥胖和糖尿病患者把一部分運動時間留到晚間進行,也許更好。

研究指晚上做運動最能減低死亡風險。 Unsplash 圖片

研究指晚上做運動最能減低死亡風險。 Unsplash 圖片

學者「做運動肯定比坐着要好」

研究共同作者阿赫瑪迪(Matthew Ahmadi)說,其實在任何時間做運動都很好,一定比整天坐着不動好得多。除了跑步、勞動工作、做家務、購物,快走、行樓梯也都算是運動。研究結果已於期刊《糖尿病照護》(Diabetes Care)發表。

浙江26歲女經期常大出血,確診患子宮腺肌症卻拒絕手術,3年後病情加劇才就醫險喪命。

示意圖

示意圖

女子經期大出血確診患有子宮腺肌症情況嚴重

綜合內媒報導,浙江一名28歲女子小吳(化名)常出現經期大量出血及中度貧血的症狀,3年前確診患子宮腺肌症,雖然經過緊急輸血後得以保命,但子宮卻膨脹到像4個多月懷孕一樣,明顯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示意圖

示意圖

女子擔心失去生育能力拒絕手術並自行出院

當時醫生建議小吳立即進行手術,但已有男友的她擔心自己會因此無法生育,思索一番後,她還是拒絕手術並自行出院。

女子3年後病情加劇再次就醫

然而近期,小吳因病情加劇再次就醫,此次情況更為嚴重,不僅經期大量出血,照超聲波檢查亦顯示腹腔內有大量積液,且伴有下肢靜脈血栓和高燒感染,血栓和感染指標嚴重超標。

醫生見女子因即將結婚再次拒絕手術承諾盡量保留子宮

儘管醫生力勸小吳進行手術,但她因和男友即將步入結婚殿堂,擔憂失去子宮會失去這段姻緣,因此堅決拒絕手術。醫生承諾,在不危及生命的情況下會盡力保留子宮。

示意圖

示意圖

手術成功且女子的子宮得以保留

經過2小時的手術,醫生不僅挽救了小吳的生命,還成功保住她的子宮。醫生表示,在救治過程中,小吳共輸入紅細胞及血漿3260ml,等同於將全身的血換了一遍。經過10天術後觀察,小吳目前已經康復出院。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建議患子宮腺肌病的病人儘早治療

醫生解釋,子宮腺肌病是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侵入子宮肌層的常見婦科疾病,其發病原因複雜,主要表現為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及非經期出血,嚴重者會引起貧血,特別是逐漸加劇的痛經也是特徵之一。他強調,針對子宮腺肌病的治療方案因人而異,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宮內置放藥物環或手術治療,早期診斷與治療對於保留生育能力尤為重要,「能肯定的是早診斷早治療可極大的延緩病情進展,特別是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意義重大」。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