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鄭永年教授:香港司法已由rule of law變成rule of politics

政事

鄭永年教授:香港司法已由rule of law變成rule of politics
政事

政事

鄭永年教授:香港司法已由rule of law變成rule of politics

2017年02月19日 16:41 最後更新:22:45

法庭重判打人案七警全部入獄兩年,激起本地社會兩極反應,身兼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和中國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鄭永年從一個宏觀角度分析事件,話在香港社會已經多年高度政治化的情況下,這樣的判決並不令人意外,但判決則會對香港社會從而也對香港和大陸的關係產生持久的影響。

鄭永年教授接受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的微信公眾號IPP評論,主要從中國的角度出發,分析頗為深刻,可引述他對幾個主要問題的觀點︰

一、判決的公正性

IPP評論:您對這個判決如何看?是您預期中的嗎?

鄭永年:如果從香港法律部門這些年來所做的諸多判決的經驗來看,這個判決並不意外。如同其它很多判決,不難看到,香港社會對判決的完全不同的看法。對很多人來說,既然「佔中」是非法行動,那麼警員的「清場」具有完全的合法性。儘管執法過程中會有些過度,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香港的「佔中派」或者泛民主陣營並不這麼看,他們認為「佔中」是為了爭取民主自由,他們佔據著政治道德制高點,因此警員的行為是「非法的」,至少是非道德的。也就是說,不同的群體對判決的看法是有立場的。是高興還是不高興取決於人們的立場,這如同其它任何司法判決案件那樣。

當然,也有很多人關切的是這個判決是否公正。一個公正的判決不見得能夠讓各方都滿意。警趴如果過度執法或者執法過程中過度使用暴力,那麼也可以構成犯罪。但現在的問題是,人們認為在這個判決上包含了太多的道德或者政治因素。早些時候,法官在判決衝擊政府廣場的黃之鋒、羅冠聰和周永康時,就認為此案和其它刑事案不同,因為這些年輕人是處於「良好」的動機,即追求民主與自由,因此就輕判了他們。

同樣,「佔中」過程中那些襲擊警員的也只判了非常輕的罪。並且,到現在為止,香港律政司並沒有起訴「佔中」的組織者。現在,反而維護法律秩序的警員則鋃鐺入獄。人們也會問,這些警員也不是年輕人嗎?他們執法也是在維持社會秩序呀!為什麼判刑嚴重?如果僅僅從判決本身來說很難說公正還是不公正,但很難不讓人把這個判決放在整個「佔中」運動中來看。至少,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個判決和早先的一些判決是有雙重標準的。

二、司法的政治化

IPP評論:也就是說,這個判決有政治考量,或者被政治化?

鄭永年:是的。對很多人來說,有足夠的理由去作這樣的質問。就法律來說,香港是英國的前殖民地,執行的是英美法律體系的判決法。在這個法系裡面,法官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從表面上看,英國法官杜大偉在判刑時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例如他認為,這些警員的控罪嚴重,以兩年半為量刑起點,但考慮這些被告是初犯,服務社會,失去長俸及「佔中」時所承受的壓力,額外減刑半年,總刑期兩年。

但我這裡更擔心的不是這個層面的政治化,而是香港整個法治體系的政治化。不去說別的,圍繞著「佔中」的一系列司法判決可以看出香港法治體系的政治化。司法已經政治化,政治或者道德判斷高於法律本身,這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rule of law (法治),而是rule of politics (以政治而治)。

三、香港需要一場「去殖民地化」運動

IPP評論:您似乎對香港的前途比較悲觀?

鄭永年:從長遠來看,沒有任何理由可以使人悲觀的。中國大陸那麼大,香港那麼小,前者很容易消化後者。悲觀的只是,如果情況不變,以後不僅香港內部而且香港泛民派和大陸之間的衝突和鬥爭會不斷,甚至惡化。

IPP評論: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的前途在哪裡呢?

鄭永年:因為我對新加坡比較瞭解,我覺得香港應當學新加坡進行一場有效的「去殖民化」運動。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原來英國的殖民地。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個學西方學習得最好的國家,但同時也是一個「去殖民地化」最好的國家。新加坡把原來殖民地的很多好的東西,尤其是制度都很好保存下來,並且發揚廣大,建立了法治制度。這和新加坡在獨立之後進行的以自己為主體的「去殖民地化」運動有關。

李光耀不僅反對左派政治力量,而且也清理殖民地因素。前者一直引人關注,後者經常被忽視,但對新加坡的國家建設至為重要。新加坡花了巨大的努力確立了自身的教育、安全、外交、國防等等國家基本制度。香港不是不能保留殖民地一些好的制度,但因為沒有「去殖民地化」,從來就沒有確立以自己為主體的制度。

同時,香港也需要培養一批政治人才和政治家。香港的問題出在政治,而非其他方面。九七回歸前,香港沒有政治,或者說政治和香港人沒有關係,港英當局說了算。但回歸之後,一旦要港人治港了,就發現香港沒有政治人物。在沒有政治人物的情況下,就從公務員系統找人才,結果更導致了公務系統的政治化,影響管治制度。

訪問全文見:https://mt.sohu.com/view/d20170218/126626174_550967.shtml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首李家超趁五一勞動節前夕,到香港國際機場探訪地勤和工程人員,向他們送上節日祝福。超哥形容「打工仔女是社會重要基石力量」,感謝他們辛勤工作為社會創造巨大價值,又提及美國濫施關稅,強調目前有危亦有機,政府會強化七大策略應對,在挑戰中開創新機遇。

特首昨日(4月30日)在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陪同下,到香港國際機場探望一眾機場勞工,預早為他們打氣和送上節日祝福。

特首昨日在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陪同下,到香港國際機場探望機場勞工。

特首昨日在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陪同下,到香港國際機場探望機場勞工。

李家超一行到訪停機坪,地勤人員正忙碌地將飛機上的行李、貨物等運送至地面,李家超與多名地勤人員包括飛機裝卸代理員和航機交接統籌員交流,了解工作流程和困難。

航機交接統籌員楊林君向李家超介紹日常緊張的工作:「65分鐘內要做完裝卸貨,乘客上下飛機,以及機身清潔、餐飲等,65分鐘內要做完。自從疫情開關以來,我們自己都感受到無論客機貨機都多了很多航班。」

特首聽員工講解機場運作。

特首聽員工講解機場運作。

飛機裝卸代理員鄺梓球講述惡劣天氣下如何維持運作:「下雨就要捱天氣,要穿雨衣,不能停下來。」

特首讚揚機場員工敬業樂業,很高興聽到員工認為雖然辛苦和充滿挑戰,但認同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認為他們的工作對維持香港機場的正常運作和競爭力很重要,強調正是機場不同工種人員的不懈努力,令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不斷鞏固,讓香港連年獲選為全球最繁忙貨運機場。

美國濫加香港貨品145%關稅,自然會對香港出口有影響,潛在亦威脅相關行業員工的就業和生計,政府亦積極應對。

特首參觀機場貨運時提到美國濫施關稅,強調香港會站穩腳步,強化7項策略應對:「我們作為一個自由港,零關稅基礎不變,我們更加會開創很多新的機遇,第一,我們國家是最大機遇,與國家增加貿易往來,第二,我們發揮香港的國際聯繫作用,我們會開拓一些新的市場,特別我們希望促進區域合作,有危也有機。」其餘強化的策略還包括加快產業升級轉型;加大發展科技創新、吸引高端人才;大力推動國際金融合作;吸引外國企業和資金進駐香港;繼續為業界提供支援以應對挑戰。

空運貨站高級主任葉以勒感謝特首對前線員工的肯定並表示:「雖然現在我們面對貿易戰,我們在貨運板塊觀望五一後的復蘇情況,我們深信背靠祖國,香港在航空貨運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李家超又表示機場的運力在疫後有所提升。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補充表示,今年年初機場的每日航班升降量已達到約1100班,單日客運量超過19.5萬人次。

機管局主席林天福表示,三跑道系統啟動後,機場整體運力增加50%。「我們注意到,早上較受航空公司歡迎的繁忙時段,航班班次明顯增加。」林天福認為,航空公司可受惠於三跑帶來的擴容效果。

美國對世界各國濫加關稅,打亂全球經濟,影響各地民生和就業,特首和他的班子正全力應對,希望盡力減低對香港的負面影響。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