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發起人戴耀廷自首完無被拘捕,帶去警署的膠樽無所用,返屋企得閒又寫稿,去美國《紐約時報》,篇文題為「What Next for Hong Kong?」(香港何去何從?),他一方面叫人結束佔領運動,另一方面又叫人唔交稅、延遲交公屋租等,都唔知呢啲行為合唔合法。
戴耀廷話,佔領運動漸漸失去民意支持,市民並非不支持真普選,而是參與者質疑長時間佔領道路的成效;加上部份示威者偏離非暴力公民抗命的本意,警方又暴力打壓,繼續佔領已成「高風險低回報」的行為。他認為雨傘運動並非一無所獲,因為運動能夠喚起年輕人一代政治覺醒,所得的已經比預期多。
他認為是時候結束佔領,重新思考新策略,走入社區,傳遞真普選的訊息,並爭取更多市民支持,透過拒絕交稅、延遲繳交公屋租金、在立法會拉布等不合作運動,堵塞政府運作,逼使政府回應訴求,比起堵塞道路來得有效。
高人話,戴耀廷呢啲書生論政,憑空想像,脫離現實,試過佔中呢一舖之後,大家好唔好再跟佢,真係要諗諗。佢叫人唔交稅,話唔交1蚊罰唔多,但萬一發動唔起幾萬人來拒交,只有幾百人唔交,人少政府就郁你啦,唔止罰款仲全部告上法庭,話呢班人有組織地拒絕交稅想嚴重「堵塞政府運作」(犯罪意圖講到明),全部人告入,留埋案底點算? 你問戴生,佢又會話估唔到件事反應咁差,話個運動就由一個拒交稅的不合作運動,幾日內變成一個完全失敗的逃稅行動,同佢原意唔同咗,咁大家咪暈咗喺地?
當然你熱烈擁護戴生發起的行動,唔止唔交稅,仲去稅局門口抗議,意外地同稅局保安推撞起上來,戴生更加會話「我唔識你」,你唔係我運動的成員,我組織的義務律師有選擇權,佢地一定唔會幫你。
高人話,一個法律系副教授,成日教人做埋啲自己都無想清楚的犯法嘢,咁算點呢?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內地電池業巨頭寧德時代正安排在香港股股票的機構投資者,原定於 4 月最後一星期至5月初招股。但美國國會一個委員會昨日(4 月 18 日)施壓,指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應退出寧德時代的新股上市IPO工作。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在寫給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和美銀首席執行官莫伊尼漢的信中說,這兩家銀行承銷寧德時代的上市,使自己及其美國投資者面臨「重大的監管、財務和聲譽風險」。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
這兩封信強調了今年1月美國國防部將寧德難時代列入黑名單一事,理由是該公司涉嫌與中國軍方有聯繫。
高人話,美國政客把一切都政治化,胡亂把寧德時代定性為與中國軍方有關的企業,並且干涉投資銀行為新股包銷上市的企業行為,干擾市場的自由運作,行為卑劣。
今年1月,美國國防部將騰訊、寧德時代、商湯、雲從科技等多家中國科技公司列入所謂的「中國軍工企業清單」。進入該黑名單的企業,將不被允許成為美國國防部供應商。
對此,寧德時代當時表示,它「沒有從事任何與軍事有關的活動」。
穆勒納爾在信中說,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投資政策備忘錄」,也旨在阻止華爾街引導美國散戶投資者為寧德時代的上市提供資金。
寧德時代是特斯拉上海工廠磷酸鐵鋰電池的主要供應商之一,而特斯拉又是美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
穆勒納爾還在信中稱,如果兩家銀行不願立即退出交易,委員會將要求它們詳細回答21個問題,涉及它們的風險評估、合規協議以及可能違反美國法律的行為。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全名是「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於美國2023年1月那屆國會成立,其成立被視為美國立法者重新取得控制對中國政策方向的主導權,並成為國會山莊兩黨立場不同的例外。
該委員會主要職責為監督功能,雖然無權立法,但有權強制特定人員提供證詞和文件。 依委員會規則規定,「依眾議院規則第六章第 2 條授權,委員會主委有權發出或授權他人簽發傳票」。委員會若認為有立法必要,則應說服其他委員會與其合作、推動立法。
內地媒體晚點報道,昨日(4 月 18 日)摩根大通告知了部分計劃認購寧德時代港股股票的機構投資者,原定於 4 月最後一周至五月初的 IPO,被推遲到五一假期之後。摩根大通是負責此次寧德時代赴港二次上市的四個承銷商之一。未知推遲和美國國會「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施壓有無關係。
投資人一度擔心寧德時代上市進程會因此遇阻,但據多位接近承銷商的消息人士在昨 日透露,目前上市相關計劃不會改變,也不會臨時更換承銷商。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指出,美國眾議院的施壓實際影響有限,「很多美國投資者消化這個新聞,覺得只是噪聲,所以還是會堅定看好寧德 IPO。」
截至目前,寧德時代、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暫無公開回應。
寧德時代 2 月 25 日提交港交所的文件顯示,此次 IPO 的保薦人為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國際融資有限公司、摩根大通(亞太)和美銀美林(亞太),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銀為整體協調人。
當前事件的短期變數是摩根大通和美銀是否能繼續服務寧德時代的港股 IPO 。前述消息人士稱,目前部分認購寧德時代股份的機構投資者已經鎖單,最後一輪將投資者請到公司做參觀和業績推介的反向路演 ( Reverse Roadshow ) 也於本星期二(4 月 15 日)在寧德總部結束,可以說上市已進行到最終階段,保薦人和承銷商 “基本不太會換了”。
有兩位知情人士近期指出,寧德時代港股 IPO 募資規模約為 40 億美元,其中 25 億美元由機構投資者認購。若順利完成,它將是今年以來全球最大的上市案,同時也是繼 2021 年快手上市後香港最大規模的 IPO 。
一位參與此次上市的機構投資者分析認為,摩根大通不會在此時選擇退出,因為 「利益可觀。對於寧德時代而言,有很多外資投行願意給他們做承銷商,上市的最終結果不會被改變。”」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本星期二在寧德總部接待了 50 多位中資外資機構。這基本算是寧德時代上市前最後一次與投資者正式交流,也是曾毓群自 2022 年2月後第一次直面投資者。其中很多投資人,兩周前曾被安排過一輪到訪寧德的反向路演,但他們都不願錯過與曾毓群本人這次難得的交流機會。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
曾毓群重點回應了公司在國內外市場的業務現狀、電池技術的最新進展、未來發展規劃等問題。據一位在場投資者回憶,曾毓群當天的態度較為輕松,「樂樂呵呵的,皮膚很好」,整體演講給人留下很踏實、較為謙虛的印像。
有關美國 「對等關稅」對公司經營的影響,寧德管理層在本星期二的路演活動中表示,美國儲能電池客戶購買的儲能電池相當一部分沒有安裝在美國,因此 「對等關稅」對寧德時代既有業務影響沒有想像中那麼大,但公司也很難預測美國本土市場未來的變化;由於關稅衝突帶來太多不確定性,對此寧德時代 「無法提供更多信息,投資者可自行判斷關稅事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