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議終於決定了走過半世紀的亞視命運,由昨晚亞視突然單方面宣布主要股東王征會將亞視股份賣俾王維基,到今日王維基的港視澄清同亞視無達成協議,再到下午亞視經理人德勤開記者會,宣布王征及黃炳均今早約11時已經與一投資者簽署條款協議書,出售亞視52%股份,一個月後將正式簽署買賣合約。事件千變萬化。
就在德勤2點召開記者的同時,原來行會已就亞視的前途開緊會,今次決定其中一個關注點係德勤最後宣布的這份條款協議書,能否成為救亞視的最後一續命燈。
據了解,同亞視簽條款書的係曾入標洽購亞視的買家之一胡景邵,協議作價5.5億,分期支付。首期5千萬,買家可以隨時取回;第二期一個月後等亞視獲政府續牌後,才支付3.5億;第三期一年若無其他問題再俾1.5億。最後如果3年亞視達50億市值,再多俾1.5億。
政壇高人認為,成個條款書,並不實質,例如第一期5千萬俾咗未,或者幾時俾呢?呢啲基本資料都無,而且首期都寫明隨時可以退回。從政府的角度,就算係昨日收到呢份條款書,頂多是一份意向書,好難接受。
仲有「特別」之處是那份條款書上的日子是3月31日,但德勤話是今天(4月1日)早上才簽。
依家睇嚟,由昨晚亞視單方面宣布賣俾王維基開始,亞視大股東似乎想力挽狂瀾,真係睇到外界眼都突埋,到今早同匯友簽下呢份條款協議書,亦都救唔到啦。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接受報章專訪,指本港仍然面對外部勢力抹黑和制裁、潛逃者繼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本土恐怖主義及軟對抗四大威脅。在談及「軟對抗」時,鄧炳強點名指考評局前歷史科科目經理、《教育刺針》創辦人楊穎宇、時事評論員蕭若元,及被國安通緝的前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作出挑撥和分化。
鄧炳強指,軟對抗者利用看似與國家安全無關的議題分化社會,企圖令市民憎恨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例如近期某中學學生在內地參加交流活動期間輕生後,楊穎宇就作出挑撥,誣蔑事件是國家逼香港學生前往內地交流而導致。
鄧並指出,楊於2020年在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擬定了一條涉及日本侵華的題目,明顯是反中、辱華、媚日,本質是企圖危害國家安全,「他已經『走佬』去了英國,利用不同機會進行煽動。」
翻查資料,有關試題為「『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當時教育局曾批評試題「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考評局其後決定取消有關試題。
楊穎宇2021年1月聲稱「受巨大政治壓力辭職」,質疑有人因政治需要曲解題目。考評局其後發聲明反駁,強調從沒施壓或指示楊請辭。
楊辭職後,轉去《蘋果日報》開頻道介紹香港史,《蘋果》執笠後舉家離港前往英國,當時佢接受《立場新聞》採訪,形容「走得很急」、「好似著草咁」,抵埗後才通知母親。
被通緝的前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和時事評論員蕭若元同樣被鄧炳強點名。鄧指出,兩人均以同樣方式進行分化。
高人話,「軟對抗」每日都在發生,尤其係一眾走佬外國的KOL,自恃身處海外,就成為搞「軟對抗」、煽動分化的主攻手。正如鄧局長提醒,市民要慎思明辨甚麼是真實情況,甚麼是別人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