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

博客文章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

2024年01月29日 11:07 最後更新:11:32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中國內地有31個省級行政區,各省在經濟發展上既是夥伴拍檔又是競爭對手,上演了一齣齣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好戲。

每年的1月底,各地人大政協兩會密集召開,按慣例會提前公佈過去一年各自的經濟運行狀況,正是「狼煙盡、冠軍出」之時。

細看上週陸續公佈的2023年地方經濟數據,大抵能夠揭示出各地在過去一段時間,於經濟發展方面下的功夫深不深。

眾多省份中,廣東省和海南省等地的表現格外引人注目,他們在強鏈興業(強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新興產業)上展現出了各自的亮點。

同時,這些亮點完全可以為香港在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方面提供重要參考。

廣東繼續領跑全國經濟,廣州提出「二次創業」

在全國126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版圖中,廣東作為經濟大省,保持了4.8%的穩定增長,成為全國首個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經濟總量連續35年居於榜首。

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正式突破三萬億,重回內地城市經濟總量前四名;深圳成為廣東第二個萬億元消費城市;佛山成為廣東第二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的城市。

過去幾年,作為廣東省省會城市的廣州,經濟總量逐漸被深圳拉開、又一度被重慶超過。

受疫情和國際環境影響,在廣州經濟中佔重要地位的外貿和出口加工業受到衝擊。

廣州整體產業結構呈現出「退二進三」的走勢,工業比重從2010年前後的35%左右一路降低到24%左右。

在上一年,廣州喊出了「二次創業,再造一個新廣州」的口號,這種級別的國際都市中,能像廣州這樣務實、敢於自我突破實屬難得。

「二次創業」的過程中,廣州在傳統的汽車製造、商貿外,很快找到了新的突破點。

一方面,廣州的會展、旅遊、演藝等產業實現快速發展。

在互聯網經濟上,廣州除了微信、網易這些老牌互聯網企業外,近年來還發展出了跨境電商巨頭Shein、拼多多海外版Temu等後起之秀,帶動第三產業實現5.3%增長,成為了廣州發展的新引擎。

另一方面,廣州也在第二產業中找到了新的動能,包括新能源汽車、光伏、工業機器人等。

廣州新能源汽車產值已連續多年位列全國城市之首,走出了廣汽埃安、小鵬汽車等龍頭品牌。

產業發展是決定各城市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但若僅依靠傳統支柱產業釋放紅利,很有可能遭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風險。

培育新的支柱產業和產業集群,是當前包括廣州在內眾多城市共同發力的方向。

海南以9.2%的經濟增速引人矚目

無獨有偶,海南省在2023年的經濟數據中也亮點頻出。

得益於消費恢復和自貿港政策效應釋放,海南以9.2%的經濟增速引人矚目。

2024年是自貿港全面完成封關軟硬件建設的一年,海南更是提前定下8%的經濟增長目標,也屬全國最高一檔。

作為自貿港的海南省,過去一年中在服務業和航天產業等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海南作為香港在多領域密切聯繫、熱絡交流的夥伴,借鑑其成功經驗,香港也應一手鞏固旅遊業等傳統產業基礎,一手培育高端服務業和創新型製造業,通過維護高度自由的營商政策和法治體系,擴大與周邊地區的經貿合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23年中國內地各省的經濟發展經驗,為香港提供了良好的模板,綜觀上述省份的發展情況不難看出,唯有在保持原有優勢的情況下不断创新和改革,尋找新的增長動能,才能在經濟建設的「華山論劍」中立於不敗之地。

誠然,追求各個領域齊頭並進是最完美的情況,但現實經驗表明,各地經濟發展的本質是在充分了解本地的資源稟賦與局限性的情況下,做到揚長避短,在將長處發展到極致的同時,盡力把短板逐漸補平。

之於香港,繼續鞏固金融、商貿、法治等既有優勢是整座城市的共識,此外,同時開創科技、先進製造業、生物醫藥等全新、前沿的產業平台,才是令香港始終保持競爭力、為市民創造更加繁榮和可持續未來的不二法門。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從香港看布林肯訪華

2024年04月29日 13:30 最後更新:13:53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在中美圍繞許多議題呈緊張甚至是衝突的狀態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週一連三日訪華。

「中方樂見一個自信開放、繁榮發展的美國,希望美方也能積極正面看待中國的發展。」中國領導人的發言一錘定音,清晰表達了中方一貫的立場。

布林肯週五晚,於美國駐華大使館召開記者會,也表達了「美國無意阻礙中國發展,也不是為了想與中國經濟脫鈎。」

看來,布林肯此訪意在對外釋放兩國關係緩和信號,真心實意也好,又或是表面功夫也罷,大國關係緩和總比衝突加劇要好。

但這樣的緩和能去到何種程度,又能維持多久,恐怕外界各有判斷。

近些年,香港已經是中美兩國戰略博弈的前線,香港想從大國交手的縫隙中獲取利益的機會會越來越難。

傳統的國際資金(主要是美國、歐洲資金)去往中國內地,經香港大進大出的模式遭遇挑戰,香港金融行業長期形成了服務中國企業到香港市場上市的路徑依賴,目前看來也不容樂觀。

歷史上,香港最大特点是“国际化”,而最大卖點是“轉型快”。

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背景下,香港下一階段金融業務可以轉攻跨國企業財資管理,市場的開拓也可以更多地面向中東、東盟地區或是其他全球南方國家。

國際財資中心的搭建是香港金融新的增長機遇

一個成熟的國際財資中心由眾多跨國企業的境外司庫平台組成,一般而言這些司庫平台承擔著企業境外資金管理、資金服務、資金運作等方面職能。

香港金融市場開放、服務種類齊全,且沒有外匯管制,便利企業以香港為基地管理及調配多地資金。

而香港與內地資金流動日益頻繁,產品種類豐富,香港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中心,資金池規模佔全球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的一半左右。

同時,通過「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互聯互通機制,與中國內地建立了更為緊密的資本聯繫。

內地企業如果能夠以香港作為樞紐,匯聚全球資金、打通境內外通道,將有助於產品和業務走向國際市場。

香港在國際財資中心的搭建上,已經積累了不錯的基礎。

在財稅優惠方面,2016年香港引入了新的稅務措施。包括利息支出稅收扣除規則。

企業財資中心支付給集團非香港註冊子公司的存款利息可予以稅前扣除;以及合資格財資管理公司的合資格利潤利得稅優惠規則。對合資格的企業財資中心的合格利潤享受稅率優惠(8.25%)。

在匯率風險管理上,香港的匯率對沖產品有助跨國企業應對貨幣匯率波動,經營者可以通過香港集中管理外匯風險。

在融資方面,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鉤,加上香港的融資成本低,在匯率較穩定或外匯管制較寬鬆的國家投資時,從香港獲得美元貸款的總成本較當地貸款成本低。

考慮到投資目的地的外匯風險和融資成本,跨國企業海外業務的營運資金也會考慮從香港借款到當地使用,而非直接在當地融資。

將國際財資中心和貿易中心功能相結合

香港一直以來都是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在物流、離岸貿易服務等相關網絡、人才與業務經驗豐富。

過往香港離岸貿易的重點是幫助國際品牌在中國內地尋找和搭建廉價生產線,未來的重點將是服務內地品牌和優質產品「走出去」。

從這一轉變來看,香港國際貿易中心的轉型與國際財資中心的建設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和自洽性,協同發展的潛在空間巨大。

內地企業在港設立全球採購中心,能夠有效提升跨國供應鏈管理水平和議價能力。財資中心的搭建,又可以使企業在香港透過多種融資方式,例如流動貸款、信用證等,滿足原料貿易資金快速周轉的需要。

布林肯訪華也告訴我們,要平衡傳統與新興市場

香港的金融和貿易行業,在傳統上以服務中國內地、美國、歐洲、日本市場為主,這些市場有最成熟的製造能力和購買力。

從布林肯此次訪華可以看出,美國領導層也十分清楚,任何一個經濟體要運轉,傳統的成熟市場就不能輕言放棄。

美國都不肯放棄中國市場,香港要做國際財資中心和貿易中心,也不應主動放棄傳統市場。

另一方面,以東盟為代表的新市場,潛在市場空間巨大,也要加緊開拓,以填補地緣政治局勢動盪和發達經濟體衰退留下的空間。

上週文章曾講到,新加坡未來將更加重視自己作為東盟領導者的角色,這也是看到東盟將成為國際貿易和產業鏈轉移的熱土,戰略價值快速上升。

香港具備與東盟地區合作得天獨厚的優勢,要在現有雙邊自貿協定的基礎上,以進一步在貿易和金融上與東盟融通,以吸引更多企業借助香港管理資產和拓展業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