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政圈促政府「出一招」可擱垃圾徵費 港廢物北運焚化 大紓「減廢」壓力

博客文章

政圈促政府「出一招」可擱垃圾徵費 港廢物北運焚化 大紓「減廢」壓力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政圈促政府「出一招」可擱垃圾徵費 港廢物北運焚化 大紓「減廢」壓力

2024年04月03日 19:51 最後更新:20:28

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近日在14個試點展開,「甩轆」情況甚普遍,如果8月1日實施,出亂子的機會甚高。我接觸的政圈朋友,大多心知不妙,擔心到時會引發民怨,希望政府 hold住先,其中數人不約而同力促政府「出一招」,如能落實,減廢壓力即可大大紓緩,垃圾徵費便沒迫切性,可暫時擱置了。聞說政府已與內地展開商討,初步看,此合作可「雙贏」,應該有得傾。

大灣區幾個城市的垃圾焚化爐,都有剩餘「產能」助香港處理廢物,珠海焚化爐是其中之一,政圈中人不約而同提議政府用這方法「減廢」,若能落實,垃圾徵費便可暫擱。

大灣區幾個城市的垃圾焚化爐,都有剩餘「產能」助香港處理廢物,珠海焚化爐是其中之一,政圈中人不約而同提議政府用這方法「減廢」,若能落實,垃圾徵費便可暫擱。

政圈朋友指出,大灣區幾個城市近年都積極興建垃圾焚化爐,因採用最新科技,污染極低,且可「廢轉能」,增加電力供應。按目前規劃,其產能都高過當地的垃圾量,可吸納香港的廢物,如能落實合作,生產的電力歸對方,香港則可解處理垃圾的煩惱,避免填爆堆填區,是極佳的「互利」交易。

民建聯副主席葛珮帆早前去過珠海焚化爐參觀,佢同我講,那焚化爐第一、二期每日可處理3000公噸垃圾,第三期於一年多後完成時,總共可處理5200公噸垃圾,而該市每日棄置廢物約3000公噸,屆時產能將過剩,有餘量可協助處理香港部分垃圾。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曾往珠海觀觀焚化爐,促政府考慮將廢物北運,利用珠海等地的焚火爐處理廢物,避免堆填區填爆。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曾往珠海觀觀焚化爐,促政府考慮將廢物北運,利用珠海等地的焚火爐處理廢物,避免堆填區填爆。

香港現時每日垃圾量是16410公噸,70%運去堆填區,如果沒有新方法處理廢物,又未能大幅減廢,堆填區到2030年就爆滿。在石鼓洲興建的第一期焚化爐,要2025年才啟用,每日亦只能處理3000公噸垃圾,有點杯水車薪,第二期焚化爐還要等幾年,遠水救不了近火。

除了珠海,大灣區內的江門、惠州等地亦已建成高效低污染的焚化爐,可與香港合作解決垃圾問題。立法會議員、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早前就去過江門參觀垃圾焚化爐,他說當地可供焚燒的垃圾同樣不夠,剩餘量可吸納外來垃圾,香港如與當地開設「綠色通道」,便可將廢物北運處理。

對這些城市而言,如果焚化香港垃圾產生的電力,歸其所有,它們料會樂意做這「交易」,不過最後仍要中央決定。

據知部分立法會議員正積極推動此事,一些港區人大代表也有相同意見,兩者都力促政府跟進,據知政府亦已開始同內地有關方面商討。

政圈朋友說,垃圾徵費仍有大量問題未解決,「移風易俗」不是三朝兩日的事,相信「先行先試」將反映這情況,如果8月倉促推行,有機會出現混亂,引發怨氣。如果政府能找到有效方法處理廢物,例如部分北運焚化,「減廢」壓力便可大減,有時間作更好部署,無需急急實施垃圾徵費了。

代表零售業的立法會議員邵家輝同我講,近日因市民大舉北上消費,飲食業和零售業生意大受衝擊,對他們來說,8月實行垃圾徵費是很壞的 timing,因為處理垃圾及人手成本都會增加,必然百上加斤,令結業潮惡化。他認為政府在決定是否推行前,應認真考慮中小微企的經營困境,最好等情況好轉後才實施。

環境局局長謝展寰早前說,政府對推行垃圾徵費持「開放態度」,也會務實處理,相信政府對各界提出的憂慮,以及解決方法,都會認真思考,不會「夾硬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BNOer想「英港通吃」一腳踏兩船 8成擬永居但不捨港人身份

2024年05月09日 20:13 最後更新:21:16

上一輩港人移居外地,大多數叠埋心水入籍生根,融入異鄉不回頭,然而近3年持BNO移居英國的逾15萬港人,心態有些不同,仍然有很大的「身份認同」矛盾。據在英港人組織「 Vote for Hong Kong」的調查,受訪的BNO港人中,逾8成計劃永久定居英國,不過他們仍然強烈保持香港人的身份認同,自我定位為「 Hongkonger」,所以他們即使登記為英國選民,最關心的仍然是與香港有關的議題。另一結果也有意思,就是逾一成受訪者不肯定會否繼續居英,意即尚未揸定主意留低,隨時會回流香港,另外有3.2%人己準備離開英國,兩者加起來估計達2萬人,港府應落些工夫吸引他們「還鄉」。

這個組織去年11月在網上抽樣訪問了1220名移英港人,又於今年3月開了兩場 focus group收集意見,近日發表報告,調查結果顯示,85.9%受訪者表示計劃永久定居英國,但依然強烈認同自己是「香港人」的身份,換言之,不願完全投入當地成為「英國人」。一直關注港人移民問題的朋友認為,這種「一腳踏兩船」的心態,不利他們融入英國社會,而「身份矛盾」也會給他們帶來煩惱。

港人組織「 Vote for HK」抽樣訪問了1200多名BNO移英港人,受訪者中8成多計劃永居英國,仍卻又強烈想保持港人身份認同,相當矛盾。

港人組織「 Vote for HK」抽樣訪問了1200多名BNO移英港人,受訪者中8成多計劃永居英國,仍卻又強烈想保持港人身份認同,相當矛盾。

這態度也影響了他們關注的議題,調查結果顯示,55.7%受訪者認為英政府對中國和香港特區的外交政策「非常重要」 ,其中包括制裁中國和特區官員等,過半人對英政府這方面的表現感到不滿。

在英「黃人」組織和鷹派政客顯然看準這點,月前已開始推動BNO港人登記為選民,在今年的大選中投票,藉此影響政黨對華對港的政策。今次調查發現,受訪者中81%已登記了做選民,但44.6%表示沒傾向投那個政黨,或者對英國政治仍矇查查,不知道怎樣選擇。

今次發動移英港人登記的「Vote for Hong Kong」,核心成員包括正被通緝的前英駐港領事館職員鄭文傑、「香港眾志」前副主席鄭家朗、民主黨前大佬李永達、被通緝的前區議員劉珈汶等,是什麼葫蘆賣什麼藥,不言而喻。不過他們以為憑一些BNO港人手中的選票,就可以影響政黨的決策,實在把自己看得太大,在主流政黨眼中,這些港人關心的議題,與其他重大經濟民生問題相比,都無關痛癢,不會太着緊。

該組織近期推動移英港人登記為英國選民,在稍後的大選投票,以影響對華對港政策,調查顯示81%受訪者已登記。但這想法只是自我誇大,主流政黨對港人的訴求不會太重視。

該組織近期推動移英港人登記為英國選民,在稍後的大選投票,以影響對華對港政策,調查顯示81%受訪者已登記。但這想法只是自我誇大,主流政黨對港人的訴求不會太重視。

反而調查問BNO港人移英後最感煩惱的民生事項是什麼?值得睇一睇。受訪港人中,51.5%認為最大壓力是「生活成本」,其次是「工作機會」(35.4%),之後是「稅務負擔」(35%),這反映通脹、搵工難和交稅多,正是壓得他們很慘的3大重擔,即使大選後改朝換代,也難望有什麼大改善。

移英港人生活苦過DD,所以調查發現,有10.9%受訪者不肯定是否繼續在英國住下去,而有3.2%更計劃「走人」,這兩類人加起來,估計逾2萬人,如英國經濟情況繼續惡化,人數還會再增。

香港可愛之處,是中門永遠大開,可出可入,那批港人吃回頭草,也是好事。香港正大缺人力,政府應諗諗計吸引他們回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