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華爾街日報》亞洲新主管不駐港 改往新加坡辦公 有政治考慮?

博客文章

《華爾街日報》亞洲新主管不駐港 改往新加坡辦公 有政治考慮?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華爾街日報》亞洲新主管不駐港 改往新加坡辦公 有政治考慮?

2024年04月09日 20:20 最後更新:20:40

早前「自由亞洲電台」把在港員工調去台北,整個「檔囗」關門大吉,其主管表明是擔心員工安全,引起一陣議論。本來一個正常新聞媒體,依法在港進行正常採訪,一點問題也沒有,但對一些心存偏見的外媒,難免會「疑心生暗鬼」。最近《華爾街日報》任命新的亞洲區新聞主管,但其駐地與過往不同,由香港轉到了新加坡,究竟是什麼原因?公布沒有講明,卻令我聯想到,外交部駐港專員公署和港府都曾對該報的偏頗評論,作出強烈反駁,該報在此時作上述安排,似乎不只是技術考慮咁簡單。

《華爾街日報》的亞洲新聞主管,一向都是駐在香港,但剛於4月1日接任此職的Deborah Ball,則轉到新加坡辦公,是否出於政治考慮,惹人遐想。

《華爾街日報》的亞洲新聞主管,一向都是駐在香港,但剛於4月1日接任此職的Deborah Ball,則轉到新加坡辦公,是否出於政治考慮,惹人遐想。

一位經常接觸外媒的朋友,把《華爾街日報》新聞主管執位的消息傳給我看,原來負責亞洲區新聞的 Andrew Dowell,將調去杜拜,擔任中東區主管。過去7年多,他一直駐在香港,在這裏指揮亞洲區的採訪工作。

接手出任亞洲區主管的 Deborah Ball,於4月1日履職,她與原任不同的是,不會長駐香港,而轉到新加坡辦公,在那裏遙距指揮亞洲各地的編採人員,只會間中去一去香港。

至於原來在香港亞洲總部的人員,仍會留低,並非整個「檔囗」搬走,不過朋友估計,這可能只是第一步,主管先往星洲,一些下屬或逐步轉移,相信還有後着。

《華爾街日報》的公布,沒有說此安排是否與政治有關,不過23條成功立法後,該報的社論曾引來外交部駐港公署猛轟,火藥味甚濃。那篇社論題為《香港的大倒退》,指香港已有國安法,竟覺得「還不夠」,仍要進行23條立法,以後香港將變得「更危險」,並指港府集中精力拼經濟「為時已晚」。外交部駐港公署去信該報,直斥社論把聳人聽聞的把戲,發揮到了極致。當中的說法,完全是充滿惡意的炒作。

外交部駐港公署早前致函《華爾街日報》,強烈反駁其有關23條立法的社論,指該報將聳人聽聞的把戲發揮到了極致,充滿惡意炒作。

外交部駐港公署早前致函《華爾街日報》,強烈反駁其有關23條立法的社論,指該報將聳人聽聞的把戲發揮到了極致,充滿惡意炒作。

除了對23條立法的辛辣評論,《華爾街日報》也在黎智英案中被提及,披露當年該報某些高層與黎關係密切,例如該報專欄作家、前白宮首席撰稿人麥偉林,以及該報前出版人 Gordon Crovitz,都與黎甚老友,令兩個傳媒機構成為夥伴,所以該報多次發文要求釋放黎智英。

朋友同我講,《華爾街日報》社論組和新聞部是兩個不同部門,乃分開運作,不過在目前的關係下,新聞部可能要打「穩陣波」,先睇定形勢。

外媒的憂慮,其實是「自己嚇自己」居多,只是將心中的偏見當成真實而巳。律政司司長林定國重複說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非常依賴資訊自由流通,在維護國安的大前提下,仍須鞏固這獨特優勢。換言之,駐港外媒只要守法,沒有不可告人的意圖,就可以自由工作,不會有問題。

《華爾街日報》亞洲主管轉往新加坡工作,是否就沒風險?只要看看過往新加坡如何對待攻擊政府的外媒,便知道香港其實寬容得多。想當年,向來不懼怕外媒的政治強人李光耀,曾辣手「懲罰」被指惡意抨擊政府的《時代》雜誌、《華爾街日報》和《泰晤士報》等,包括把它們的發行量限於極低數量,甚至不准登廣告,部分外媒最後終要跪低。

如果《華爾街日報》今次安排真的出於政治考慮,我作為行家,希望它再想一想,不要因為自已的「幻覺」,失去一個更好的區域新聞採訪基地。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CNN定「家規」美新聞自由神話破滅 突顯香港排名被壓低荒謬

2024年05月08日 19:57 最後更新:20:09

一場加沙戰爭,不但曝露了以色列的「殺神」本性,也粉碎了美國精心塑造的「民主自由」神話。近日美國學生支持巴勒斯坦示威遭粗暴鎮壓,政客喊打喊殺,總統拜登更直言「秩序」凌駕一切,憲法保障的人權自由,皆蕩然無存。至於美國吹噓神聖不可侵犯的「新聞自由」,也因CNN高層被揭定出「家規」,規限記者對加沙戰事的報道,以及眾議院通過《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給傳媒戴上法律「緊箍咒」,而消失於無形。後者神話破滅,更顯出「無國界記者」壓低香港的新聞自由排名,是何等荒謬。

自從以色列在加沙狂轟濫殺以來,明眼人都看到,美國部分主流傳媒偏幫以色列,對其「趕盡殺絕」的行動冷處理,背後有何原因,最近終露出端倪。據CNN員工爆料,其新任CEO湯普森於去年10月以巴衝突爆發後不久,即用電郵向員工發出備忘錄,明言「我們必須提醒讀者這場衝突的直接原因,即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並大規模屠殺、綁架平民」。

CNN 員工爆料,指其CEO定出報道以巴衝突的「規則」,須講明哈馬斯是罪魁禍首,為以色列的暴行合理化,明顯規限了記者的報道自由。

CNN 員工爆料,指其CEO定出報道以巴衝突的「規則」,須講明哈馬斯是罪魁禍首,為以色列的暴行合理化,明顯規限了記者的報道自由。

一些CNN員工對這份備忘錄的解讀是,高層要他們在新聞報道中指出,以色列採取這樣的行動,是哈馬斯首先施暴導致,它才是罪魁禍首。換言之,將以色列在加沙的殘暴作為合理化。

員工還指出,早已有一個內部規定,就是所有關於以巴衝突的報道,都必須先經過耶路撒冷分社審核後,才可以出街。可見其內部審查機制十分嚴緊。

知情者分析,CNN高層之所以定出這「家規」,並嚴加審核,有兩個原因:1是受到美國親以色列勢力及以國政府的壓力,在這龐大力量下,連國會議員和總統拜登都沒法抗拒,CNN更不可當佢冇到。

2是美國金融界和商界多受猶太勢力把持,CNN若對以色列不友善,將失去大量廣告,目前CNN生意處艱難時期(去年蝕得好甘),正為如何谷高收入大感頭痛,當然承擔不起廣告流走。

美國傳媒對親以色列勢力冒犯不得,最有切身感受的,應是社交平台X(前Twitter)老闆馬斯克。去年以巴爆發衝突後,向來獨立特行的馬老闆,在X發文回應贊同反猶太的內容,隨即受到猶太社群以至白宮厲言譴責,其後多間大企業即出手抽走廣告,並與馬斯克割席。

做生意的金科玉律,是永遠不要同荷包鬥氣,馬斯克當然不會傻到硬頂,所以急速扭軚,並親身前往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緬懷猶太人的苦難,強調「與猶太人心連心」,風波才漸告平息。

美國新聞自由還正受到另一重大衝擊。眾議院近日配合拜登政府,火速高票通過《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其中最得人驚之處,是在法律上規定了猶太人和以色列在美國有至高無上地位,不容質疑。據此,如果有人(包括傳媒)指責猶太人和以色列在中東對其他民族進行「大屠殺」、「種族滅絕」,以及譴責以政府的暴行,都可能違法。

當法案稍後如獲參議院通去,由總統簽署成為法律,就等同在傳媒頭上戴上「緊箍咒」,隨時有墮入法網的風險,屆時報道以巴衝擊,便再沒有完全自由可言。

衆議院早前通過《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日後如成為法律,傳媒若指猶太人對巴勒斯坦人進行「種族滅絕」等,就屬違法,等同給傳媒戴上「緊箍咒」。

衆議院早前通過《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日後如成為法律,傳媒若指猶太人對巴勒斯坦人進行「種族滅絕」等,就屬違法,等同給傳媒戴上「緊箍咒」。

美國媒體受到種種有形無形規限,新聞自由神話漸破,令我聯想到「無國界記者」最新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香港排第135位,低過津巴布韋、烏干達、喀麥隆等非洲國家,評分只得43.6分,屬不及格,原因是「新聞工作者受到的打壓加劇」。

這排名最大荒謬是,美國傳媒的新聞自由受到由內到外、由政治到商業利益、由意識形態到法律的規限,在一些方面,香港有所不及,但美國在排名榜中,位居第55位,竟比香港高80位,實在十分離譜。

唯一解釋是,「無國界記者」的評級,完全基於主觀偏見,並無客觀準則,為了符合其 political agenda ,夾硬把香港的排名壓低。

今次加沙慘劇,戳破了美國新聞自由的神話,正正說明「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這類排名,只是一個笑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