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教父為黎智英洗白「此地無銀」 找Mark Simon唱雙簧愈唱愈可疑

博客文章

教父為黎智英洗白「此地無銀」 找Mark Simon唱雙簧愈唱愈可疑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教父為黎智英洗白「此地無銀」 找Mark Simon唱雙簧愈唱愈可疑

2024年04月10日 23:19 最後更新:04月11日 10:14

我昨天寫《華爾街日報》新任亞洲主管不駐香港,改去新加坡辦公,令人聯想到,該報有關香港的評論屢惹來北京和港府狠批,而報社某些人士與黎智英關係密切,今次安排似非只是技術考慮。話囗未完,《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麥偉林( William McGurn)昨在該報撰文,為黎智英「串通外國勢力」的罪狀洗白,還找來黎的親信Mark Simon唱雙簧,說自己不是CIA,但兩人的解說只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愈唱愈可疑。

黎智英的教父、《華爾街日報》前高層麥偉林,昨天在該報撰文,為黎洗白,但以他與黎的不尋常關係,只令人有「此他無銀三百両」之感。

黎智英的教父、《華爾街日報》前高層麥偉林,昨天在該報撰文,為黎洗白,但以他與黎的不尋常關係,只令人有「此他無銀三百両」之感。

麥偉林的台前身份是資深傳媒人,屬共和黨籍,曾在香港工作過一段時間,早年已與黎智英稔熟,在黎洗禮入教成為天主教徒時,擔任他的教父。據聞黎智英洗禮後,曾半認真半講笑同下屬講,入教可以獲教廷「照」住,多一重保護,可說老謀深算。

到了2000年,麥偉林當時已晉身《華爾街日報》編委會,擔任社論總主筆要職,在政界高層也建起深厚人脈。那時候,他引薦了剛離開海軍情報分析員崗位的 Mark Simon給老友黎智英, 加入其壹傳媒集團,擔任黎的私人助理,以及其他行政職務。

Mark Simon當時也是共和黨香港支部主席,在麥偉林引路和搭綫下,幫黎智英逐步開拓與美國政府和政圈的人脈關係,包括安排黎老闆與時任美國駐港總領事郭明瀚( James Cunningham) ,以及太平洋事務局助理國務卿希爾( Christopher Hill)在港會面。

就在這段時間,黎智英的教父麥偉林也平步青雲,晉身大內,成為白宮要員,出任總統小布殊的文膽,直至2008年才離任,期間積累了更高層的政治關係,在黎智英與華府之間穿針引綫。

此外,麥偉林還助黎智英建立與美國天主教勢力的聯繫,成為了日後另一股支持力量。

自此之後,黎智英、泛民政黨和政治人物、美國政圈之間的連繫網,快速形成和擴大, Mark Simon和麥偉林在當中扮演着一定角色。

麥偉林在其文章說,黎智英不是用中情局和外國資金買通,而是用個人資金推動民主運動。他想用簡單幾句話,把黎描繪成只是為理想自掏腰包的普通商人,但他沒法解釋一個大疑問,就是由2006年至2011年,黎智英給泛民和相關人士的錢,已知的就達4000萬元,而據控方提供的資料,黎在2013年至2023年更共捐出了1.13億元,其中9300萬是給泛民及政治人物。奇怪的是,在那段時間,壹傳媒業務低沉,有幾年出現嚴重虧蝕,黎老闆竟還有大量銀兩資助政治活動,按常理,怎可能憑個人之力去大量「泵水」?

Mark Simon除了為黎搭通天地綫,也成為「泵水」的中間人,黎老闆也經他向受資助者發出「指示」。麥偉林今次找他唱雙簧,讓他講調皮話,說自己不是CIA,但對自己的身份、任務及背後政治勢力等一大堆疑問,就完全輕輕帶過,反而帶出了更多疑點。

麥偉林找黎智英的親信Mark Simon唱雙簧,說自己不是CIA,而香港也不用CIA去破壞,但因他過往做的事太過神秘莫測,愈唱就愈多疑點。

麥偉林找黎智英的親信Mark Simon唱雙簧,說自己不是CIA,而香港也不用CIA去破壞,但因他過往做的事太過神秘莫測,愈唱就愈多疑點。

麥偉林這位教父,可能用心良苦,想幫黎智英洗乾洗淨,但因詭異不清的事情實在太多(包括他自己在整件事上的真實身份),看完他的文章,只會有「此地無銀三百両」之感。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BNOer想「英港通吃」一腳踏兩船 8成擬永居但不捨港人身份

2024年05月09日 20:13 最後更新:21:16

上一輩港人移居外地,大多數叠埋心水入籍生根,融入異鄉不回頭,然而近3年持BNO移居英國的逾15萬港人,心態有些不同,仍然有很大的「身份認同」矛盾。據在英港人組織「 Vote for Hong Kong」的調查,受訪的BNO港人中,逾8成計劃永久定居英國,不過他們仍然強烈保持香港人的身份認同,自我定位為「 Hongkonger」,所以他們即使登記為英國選民,最關心的仍然是與香港有關的議題。另一結果也有意思,就是逾一成受訪者不肯定會否繼續居英,意即尚未揸定主意留低,隨時會回流香港,另外有3.2%人己準備離開英國,兩者加起來估計達2萬人,港府應落些工夫吸引他們「還鄉」。

這個組織去年11月在網上抽樣訪問了1220名移英港人,又於今年3月開了兩場 focus group收集意見,近日發表報告,調查結果顯示,85.9%受訪者表示計劃永久定居英國,但依然強烈認同自己是「香港人」的身份,換言之,不願完全投入當地成為「英國人」。一直關注港人移民問題的朋友認為,這種「一腳踏兩船」的心態,不利他們融入英國社會,而「身份矛盾」也會給他們帶來煩惱。

港人組織「 Vote for HK」抽樣訪問了1200多名BNO移英港人,受訪者中8成多計劃永居英國,仍卻又強烈想保持港人身份認同,相當矛盾。

港人組織「 Vote for HK」抽樣訪問了1200多名BNO移英港人,受訪者中8成多計劃永居英國,仍卻又強烈想保持港人身份認同,相當矛盾。

這態度也影響了他們關注的議題,調查結果顯示,55.7%受訪者認為英政府對中國和香港特區的外交政策「非常重要」 ,其中包括制裁中國和特區官員等,過半人對英政府這方面的表現感到不滿。

在英「黃人」組織和鷹派政客顯然看準這點,月前已開始推動BNO港人登記為選民,在今年的大選中投票,藉此影響政黨對華對港的政策。今次調查發現,受訪者中81%已登記了做選民,但44.6%表示沒傾向投那個政黨,或者對英國政治仍矇查查,不知道怎樣選擇。

今次發動移英港人登記的「Vote for Hong Kong」,核心成員包括正被通緝的前英駐港領事館職員鄭文傑、「香港眾志」前副主席鄭家朗、民主黨前大佬李永達、被通緝的前區議員劉珈汶等,是什麼葫蘆賣什麼藥,不言而喻。不過他們以為憑一些BNO港人手中的選票,就可以影響政黨的決策,實在把自己看得太大,在主流政黨眼中,這些港人關心的議題,與其他重大經濟民生問題相比,都無關痛癢,不會太着緊。

該組織近期推動移英港人登記為英國選民,在稍後的大選投票,以影響對華對港政策,調查顯示81%受訪者已登記。但這想法只是自我誇大,主流政黨對港人的訴求不會太重視。

該組織近期推動移英港人登記為英國選民,在稍後的大選投票,以影響對華對港政策,調查顯示81%受訪者已登記。但這想法只是自我誇大,主流政黨對港人的訴求不會太重視。

反而調查問BNO港人移英後最感煩惱的民生事項是什麼?值得睇一睇。受訪港人中,51.5%認為最大壓力是「生活成本」,其次是「工作機會」(35.4%),之後是「稅務負擔」(35%),這反映通脹、搵工難和交稅多,正是壓得他們很慘的3大重擔,即使大選後改朝換代,也難望有什麼大改善。

移英港人生活苦過DD,所以調查發現,有10.9%受訪者不肯定是否繼續在英國住下去,而有3.2%更計劃「走人」,這兩類人加起來,估計逾2萬人,如英國經濟情況繼續惡化,人數還會再增。

香港可愛之處,是中門永遠大開,可出可入,那批港人吃回頭草,也是好事。香港正大缺人力,政府應諗諗計吸引他們回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