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楚國「武王墩墓」果蔬清單大公開!檢測確認為:梅核、栗子及甜瓜籽

兩岸

楚國「武王墩墓」果蔬清單大公開!檢測確認為:梅核、栗子及甜瓜籽
兩岸

兩岸

楚國「武王墩墓」果蔬清單大公開!檢測確認為:梅核、栗子及甜瓜籽

2024年04月20日 14:20 最後更新:18:16

楚國「武王墩墓」項目近日有新進展,出土了梅核、栗子及甜瓜籽等果蔬產品,為研究當時飲食文化提供了線索。

「武王墩墓」漂浮物含梅核、栗子及甜瓜籽

武王墩墓是目前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複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考古隊員在武王墩墓的東Ⅰ槨室中發現了一批漂浮的植物遺存,其中包括梅核、栗子、甜瓜籽等果品。

這些果品被初步鑒定為漿果和乾果兩類。由於腐化和炭化等原因,漿果只留下了梅核和甜瓜籽,而栗子則保存得相對完整,並展現出仍具有彈性的特點。

CCTV圖片

CCTV圖片

從植物學考古的專業角度出發,考古專家通常將果實歸類到植物分類中的「屬」這一級。至於武王墩墓發現的栗子,專家一般不再進一步區分是板栗還是其他細分種類。

為楚國飲食文化提供線索

此前在其他楚墓的考古發現中,也曾出土過相對豐富的栗子和梅核等果品。這些發現提供了對古代楚國飲食文化的了解。在本次武王墩墓的考古發現中,甜瓜籽也被發現在果品遺物中。

CCTV圖片

CCTV圖片

果品遺物主要在東Ⅰ槨室  不同槨室或具不同功能

考古學家還注意到,果品遺物主要在東Ⅰ槨室中發現,而其他槨室則未有發現。這可能暗示不同槨室具有不同的功能,放置的文物也因此而異。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墓葬的發現提供了重要考古資料

據悉,武王墩墓位於中國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三和鎮徐窪村,自2020年開始進行考古發掘並取得多項成果。這座墓葬的發現對研究戰國晚期楚國高等級墓葬制度以及楚國東遷後的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資料。

CCTV圖片

CCTV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福建發現恐爪龍類足跡或為全球最大 造跡者體長至少5米

2024年05月07日 14:20 最後更新:17:49

有內地研究團隊在福建龍岩上杭龍翔恐龍足跡群中發現大型恐爪龍類恐龍足跡,或為已知全球最大的恐爪龍類足跡。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領銜的科學家團隊早前宣稱,該團隊此前在福建發現的龍翔恐龍足跡群中的大型恐爪龍類恐龍足跡,為目前已發現的世界最大恐爪龍類足跡。

福建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兩趾型恐爪龍類足跡有12

恐爪龍是一類生活於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的肉食性或雜食性獸腳類恐龍。它們身披羽毛,後足的第二趾有巨型鐮刀狀爪趾,被稱為「殺戮爪」,行進時會在地上留下二趾型足印。2020年11月,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科考隊,成立了在福建尋找恐龍的考察專案。

觀看影片

考察隊在龍岩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大道附近發現了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2023年,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鈕科程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總結了他們在上杭的前期發現,將該足跡群正式命名為福建龍翔恐龍足跡群,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白堊紀研究》。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據介紹,此處足跡點具有面積大、保存好、多樣性強的特點,目前已產出恐龍足跡包括了大型蜥腳類、鳥腳類、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八種造跡恐龍。其中兩趾型的恐爪龍類足跡有12個,從大小和形態上可以很明顯地劃分為來自兩類恐爪龍的不同類型。

英良福建足跡或為全球已發現最大恐爪龍類足跡

據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介紹,兩種不同的恐爪龍足跡中,較小形態類型的足跡平均長約11厘米;大型二趾足跡共有6枚,其中5個足跡組成了一道行跡,足跡保存清晰且足趾細長,其大小遠超之前發現的山東馳龍足跡的長度(28.5厘米)。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所有足跡都顯示出了鋒利的爪痕,且其中第三趾的爪痕最為突出,每只足跡都有一個短而圓的腳跟印痕,更符合伶盜龍足跡(Velociraptorichnus),其造跡者可能為真馳龍類。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造跡者體長至少5 臀高達近2

龍翔足跡群兩隻不同的恐爪龍行跡步幅相對較短,行進速度分別估計為7.74km/h和7.34km/h,處於步行或小跑的狀態。據足跡的大小推斷,龍翔足跡群伶盜龍足跡的造跡者可能體長約1米,臀高近半米,而英良福建足跡的主人體長至少5米,臀高可達近2米,體型堪比南方盜龍和猶他盜龍。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恐爪龍和暴龍或曾存在競爭關係

專家介紹,恐爪龍類在體型上巨大化的演化過程其實並不罕見,甚至獨立演化了多次,英良福建足跡則代表了恐爪龍類在美洲以外的又一次獨立的體型巨大化。與此同時,亞洲的暴龍類的體型也發生了大型化,推測可能是由於當時陸地頂級掠食者異特龍類的多樣性減少造成了生態位空缺,從而引發了恐爪龍類和暴龍類的適應性演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當然,恐爪龍類和暴龍類所共有的虛骨龍類優勢特徵也可能是它們得以取代異特龍類地位的原因。這種路徑相似的巨大化,也暗示了在華南晚白堊世的大型恐爪龍類和暴龍類就像今天非洲大草原上的非洲獅與花豹一樣,可能存在著某些競爭關係。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鈕科程認為,「英良福建足跡」的發現極大地拓展了恐爪龍類足跡的尺寸範圍,代表了恐爪龍類在亞洲的一次獨立的體型巨大化嘗試,顯示了福建龍翔恐龍足跡群的研究潛力,對於中國晚白堊世恐龍動物群的研究有重要意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