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對三國的了解,都將視線放在中原-豫州、荊州、揚州、益州、幽州、涼州等,但還離中原的兩廣地區,有一個交州,這個地盤上出現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士燮。在高手如雲的三國,士燮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勢力,不管正史還是《演義》,他的戲份甚少,故事也少,但他卻被越南人尊稱為聖人,至今祭祀不絕。
士姓家族本來是山東人,在新莽末年因躲避戰亂逃到廣西,過著難民般的生活,直到士燮的老爸士賜,在東漢桓帝時擔任日南郡太守,才慢慢改善了生活。日南郡是漢朝最南方的地方,即是當今越南中部的廣冶、順化一帶。士燮出生在交州的首府廣信,即約在今天廣西梧州一帶,這塊地方原是漢朝皇帝初開粵地時為要「廣施恩信」,「廣信」就此得名(到了宋代,以廣信為分界線,東邊叫做廣南東路,西邊叫做廣南西路,直到今天簡稱為廣東、廣西,這是後話了)。
士燮長大之後,先到中原做官,後來回到老家擔任交趾郡太守,沒多久就成了交州統領。當時的交州刺史叫朱符,他欺壓百姓、專收重稅,引起反抗被殺。他死後,士燮發揮自己交州土豪家族的優勢,讓自己兄弟接管幾個郡。後來,漢室派遣張津為新任刺史,但因處事太招搖,又迷信鬼神,因此很快地就被殺害。
張津被殺,時為公元200年,時任荊州牧的劉表,感覺這是個擴張地盤的好機會,派自己人南下接任交州刺史。士燮是聰明人,也看到這時候朝廷已經被曹操控制,於是趕緊拉攏曹操,送上各種特產,最終士燮被任命統領交州各郡。
直到赤壁之戰後,江東的孫權又來打交州主意,士燮為了有所表示,送上各式廣西特產,據史書記載,士燮給孫權送的東西全是奢侈品:明珠、大貝、琉璃、翡翠、犀角、象牙等等,令孫權非常開心,於是交州繼續掌握在士燮手中。
士燮從中原回來當太守的時候是五十歲,去世的時候九十歲,這四十年間,雖然時而靠曹、時而抱孫,但他依然是交州實際領導。他為人寬慈仁厚,免了交州受戰亂之苦,在他的治理下,交州人民安居樂業,早早進入小康水平,享受了四十年的和平和富庶。是士燮的功勞。據了解,士燮發揚了自己學術男的特質,溫文爾雅,禮賢下士,很多受不了中原戰亂的人都跑來交州,加入了士燮的學術群,在兩廣地區對中原文化的傳播,士燮也功不可沒。由士燮掀起的這股國學熱,不僅影響了兩廣地區,還深刻影響到了越南。
15世紀,越南史學家吳士連,被稱為「越南司馬光」,著作《大越史記全書》提到:「我越南今天通詩書、知禮儀、成為文獻之邦,就是從「士王」(Sĩ Vương)開始。」此外,士燮還參與過越南文字發明與創造工作,明朝學者嚴從簡寫了一本《殊域週諮錄》,被視為明朝周邊各國少數民族的百科全書,書裡提到士燮幫助造字,這便是越南「喃字」的雛形。直到1945年,法國利用拉丁文拼音國語字,才正式地取代了越南「喃字」。
因為士燮對越南文化的貢獻,使得士燮在越南人的心目中地位崇高。他被越南皇帝加封為「善感嘉應靈武大王」、「南交學祖」等等,供奉在文廟裡。世代祭祀,至今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