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選人大是嚴肅的事情 資格審查日後成慣例

博客文章

選人大是嚴肅的事情 資格審查日後成慣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選人大是嚴肅的事情 資格審查日後成慣例

2017年12月13日 19:17 最後更新:19:21

港區人大代表選舉19日就舉行,今早選舉會議主席團審查參選人資格,交了表的59人中,有49人符合資格,正式確認為候選人。Ariel攞到合資格名單的表列,據了解,名單上的編號,同真正的選票上的一樣,選委先睹為快,記得唔好投錯支持的人。

沒有簽署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確認書的公民黨郭家麒,已解散的香港民主進步黨主席楊繼昌等10人,未獲確認做候選人。

今次港區人大選舉,因應港獨的出現,要求參選人簽署雙擁護雙效忠的聲明,承諾擁護憲法、《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方針,以及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香港特區。

政壇高人話,郭家麒表明唔簽承諾書,又點會過到審查呢?!而這次選舉會議首次實質地行使審查權,全國人大代表係要按憲法行使權利,客觀上嚴肅要求參選人亦有履行雙擁護雙效忠的義務,亦係基本要求。如果有人實質上或行動上唔接受憲法和基本法,支持港獨,亦都無資格做人大代表啦!今次亦都開咗人大選舉有政治審查的先例。

內地亦都愈來愈重視人大代表的選舉,嚴格按規定辦事,人大代表必須係當地居民或服務於當地省市,好似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剛剛通過了代表的資格審查,公布終止一批人大代表資格,當中包括已升任廣東省長的馬興瑞,馬興瑞參選人大時任深圳省委書記,但現在他已離開深圳,按規定就應該係廣州市的人大代表,因應工作調離深圳,他在該市的人大代表的資格亦會被終止。

同時被終止資格的還有在香港參選港區人大的詹美清,據了解,詹美清在報名參選港區人大代表時,剛剛趕及成為香港永久居民,既然她選擇了在香港參選,深圳人大的資格自然亦會被終止。

雖然詹美清合資格參選港區人大,但並沒有在獲推荐的41人名單上。據了解,詹美清係剛剛攞到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即係來港居住時間不長,對香港情況的熟悉程度成疑,所以未獲有關方面祝福。

政壇高人話,由此可見,阿爺處理今次人大選舉好嚴肅,一是開了實質資格審查的先例,二亦都顯示選人大不是「鬧著玩」的,亦不是獎賞,當選者要熟悉香港情況,代表到香港,在國家議會中發揮作用。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第七屆區議員年度工作報告公布之後,新一屆區議會的表現備受關注。民青局局長麥美娟星期二(4月8日)晚出post,不點名回應外界「唯數字論」,數字當然有其價值,讓公眾能客觀了解議員的部分工作,但絕非衡量服務的唯一標準,區議員更要用實際表現爭取更多市民的認同。

早前有傳媒報道統計區議員工作報告相關數據後批評,區議員開會發言表現參差,有個別區議員開會「齋坐」冇發言。麥美娟4月7日解畫指,區議員在開會前都會做好功課,了解議程,知道針對什麼議題發言,但有可能在開會時較遲舉手,意見已被其他人發表,再重複發言已沒有意思,她認為要善用會議時間,非為發言而發言。

麥美娟4月8日在社交媒體發文,以自己擔任26年區議員的經驗作出回應,指自己見過勤勉盡責者深耕社區,也目睹過敷衍了事的躺平現象,甚至有每三個月僅現身一次會議的議員,卻能穩坐整個任期。佢話,相比之下,新一屆區議會的表現可說是前所未有。

帖文提及,有人關心區議員開會發言次數或是處理個案/查詢的數目差異等,佢擔任議員多年,見識過「拉布」八個、十個小時的會議,也聽過無數「為講而講」的發言。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會議的成效,是有沒有就議題充分反映到地區意見,而不是簡單的時長次數。

麥美娟續指,瞭解到區情不同,如人口密度不同,自然會出現個案的數目差異,單純講求數字難顯真章。正如處理一宗複雜的鄰舍糾紛所需精力,可能十倍於一般諮詢,凝結的心血遠超統計表呈現的數值。

她舉例,今年和區議員及關愛隊探訪的兩個家庭,家中成員因嚴重意外重傷或不幸逝世,家庭頓失經濟支柱,陷入困境。當時正是區議員們透過地區網絡聯絡到他們,比所有部門、慈善機構都要快,並馬上協助他們向不同社區基金或善團申請援助金,為他們解決燃眉之急,及後也作為橋樑聯繫社會不同的有心人向他們提供援助並持續跟進。「數字上,這只是兩個個案,但其意義絕非冰冷數據能夠反映。」

麥美娟坦言,數字當然有其價值,讓公眾能客觀了解議員的部分工作,但絕非衡量服務的唯一標準,區議員更要用實際表現爭取更多市民的認同。

她分享早前到東區與區議員及關愛隊探訪長者家庭的一個細節:在聊天中發現長者家中牆上貼有一張微微發黃的紙,寫有緊急聯絡人的資料,赫然寫著的並非子女的聯絡,卻是當區區議員的名字和電話。「這8位數電話號碼的背後,是議員用誠心服務換來的信任,我想這才是區議員最有意義的『數字』」。

麥美娟重申,新一屆區議員們都盡責履職,達成了區議會主席指派他們的任務和各項目標。新一屆區議會有「四個第一次」,「第一次」引入履職監察制度,確保區議員盡責履職;「第一次」全體區議員出席率不低於80%,出席率更為歷屆之最;「第一次」全體區議員上任3個月內成立辦事處,每週開放時間不少於40小時,包括至少4小時的非辦公時間;及「第一次」全體區議員每年提交工作報告,系統化向社會彙報區議員的工作。每個「第一次」都是要回應市民對新時代區議員的期望,希望區議員能履職盡責,多接觸市民,協助政府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更好為市民排憂解難。

高人認為麥局長曾經擔任區議員20多年,親身經歷了,反對派如何騎挾區議會拉步,拖垮政府施政,令香港整個社會發展舉步維艱,更能感受到做實事的重要,「唯數字論」只是形式主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