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鄭成功逃往台灣 建立王朝達20年

史空穿梭

鄭成功逃往台灣 建立王朝達20年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鄭成功逃往台灣 建立王朝達20年

2018年02月27日 10:00 最後更新:10:42

鄭成功是南明的將領、鄭氏政權的奠基者。他原名鄭森,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因此又有朱成功之稱。

鄭成功收復台灣 (網上圖片)

鄭成功收復台灣 (網上圖片)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海盜,後為南明水師將領。其父出身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母田川氏出身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即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

更多相片

鄭成功收復台灣 (網上圖片)

鄭成功收復台灣 (網上圖片)

鄭成功接受荷蘭總督的投降 (網上圖片)

鄭成功接受荷蘭總督的投降 (網上圖片)

鄭成功畫像 (網上圖片)

鄭成功畫像 (網上圖片)

台灣不少民眾建廟紀念鄭成功。 (網上圖片)

台灣不少民眾建廟紀念鄭成功。 (網上圖片)

鄭成功接受荷蘭總督的投降 (網上圖片)

鄭成功接受荷蘭總督的投降 (網上圖片)

鄭成功亦生於平戶,六歲時才回到閩南故鄉。他其後繼承父業,壟斷福建和東洋的貿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鄭氏納稅,因此與荷蘭人在遠東的利益有所衝突。

鄭成功畫像 (網上圖片)

鄭成功畫像 (網上圖片)

到了清軍入關滅明後,南下進攻江南,鄭芝龍降清。鄭成功於是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他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最後仍遭清軍擊退,無功而還,只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

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東印度公司駐軍,開啟鄭氏在台灣的統治,但他一年後病重不治,年僅39歲,其子鄭經繼位。鄭氏王朝直至1683年,由鄭成功之孫鄭克塽降清才結束,歷時約21年。

台灣不少民眾建廟紀念鄭成功。 (網上圖片)

台灣不少民眾建廟紀念鄭成功。 (網上圖片)

鄭成功死後,台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往下看更多文章

王獻之被嘲笑「管中窺豹」 嘲笑者又何嘗不是?

2024年09月06日 20:00

管中窺豹意思是從竹管的小孔裡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該成語最早出自《世說新語·方正》:「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後由此總結出成語「管中窺豹」。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他的幾個兒子從小就跟隨他學習書法。其中,王獻之天資極高。曾有一次,他和兩個哥哥一同前往拜訪謝安,在拜訪期間,兩個哥哥滔滔不絕,唯獨他只說了寥寥幾句。他們走後,謝安評價王獻之最為出色,因為「優秀的人往往言簡意賅」。

王羲之。網上圖片

王羲之。網上圖片

王羲之的書法名動天下,又任右軍將軍,家中門生眾多。王獻之自小性情豪放不羈,常和門生們在一起玩耍。有一次,門生們在玩樗蒲(古代的一種游戲),而王獻之站在一旁,指著其中一位門客說:「這局要輸了。 」門客不以為然,嘲諷地說:「這個小孩管中看豹子, 只看到一個斑點。」(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意思是:這個小孩子根本就不懂游戲的玩法,我們不需要理會他。王獻之非常生氣,便回應道:「我和古人相比,遠的,我自認為只比不上荀奉倩;近的,我只愧於劉真長。」於是拂衣而去。

王獻之造像。網上圖片

王獻之造像。網上圖片

荀奉倩是三國時魏國人,才學出眾。劉真長則是晉國的名士。王獻之的言外之意是說,我在才華上僅次於這兩位,其他人根本不能與我相提並論。事實上,後來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盡管他的成就不僅僅局限於荀奉倩和劉真長,但王獻之書法眾體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敏於創新,為魏晉以來書法大家,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聖」,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廿九日帖。網上圖片

王獻之廿九日帖。網上圖片

該成語提醒人們在觀察事物時不應局限於片面和狹隘的視角,而應注重事物的整體和全局。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總結出一些成功的要素,如戒除浮躁、樹立自信心等。在生活中,也存在許多類似於「管中窺豹」的情況,只要我們仔細觀察,找到事物中的關鍵因素,就能像王獻之一樣「未卜先知」。

有時候,通過觀察事物的一部分,我們能夠大致推測出整體的情況,就像從管中看到豹子的花紋,能夠猜測豹子的全貌一樣。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在學術研究或調查事物時,只需要了解事物的某個方面就足夠了,而可以忽略整體或全局。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在學術研究和調查事物時,我們仍然應盡量做到全面,因為只有全面的了解才是客觀和科學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