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譚Sir提醒從政者 被屈成收窄市民言論空間

博客文章

譚Sir提醒從政者 被屈成收窄市民言論空間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譚Sir提醒從政者 被屈成收窄市民言論空間

2018年03月19日 21:00 最後更新:22:09

新當選的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譚Sir被記者提問時,講到《基本法》源於憲法,而憲法新修訂的內容,說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質,是要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今後「結束一黨專政」的講法可能跟《基本法》以及憲法新修訂內容有牴觸,日後想參選立法會的人士要考慮會否有所牴觸。

呢番講話招徠泛民議員批評,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話,譚Sir的講法違反基本法,收窄言論空間。身兼支聯會常委、街工立法會議員梁耀忠就認為,有關講法不只針對立法會議員,而是大幅收窄香港的言論自由,反問是否市民以後不可再叫「結束一黨專政」這類口號。

政壇高人就話,呢兩則評論與譚Sir所講風馬牛不相及,譚Sir係指要參選的人,提醒如果叫「結束一黨專政」可能因違憲被取消參選議員的資格。陳淑莊同梁耀忠就講到好似市民不可以叫呢類口號,是縮窄言論空間。

高人認為,其實叫呢類口號係不現實,叫了近三十年不但撼動不了中共執政地位,相反中共在內地是越來越有威望。政客不断鼓動市民叫這些口號,只會不斷損害兩地關係,對維護「一國兩制」毫無幫助,泛民要反思吓叫來有什麼意義?

其次,譚Sir作為資深從政者,又參與過基本法的起草,以他對憲法和基本法的認識,勸喻未來有志從政者要注意呢啲問題,相信都係出於善意,係以過來人對未來人的提點,無乜唔妥。

相比起,有啲法律學者日日同後生仔講「違法達義」,搞到班後生仔熱血沸騰,踩晒法律底線,甚至被判刑,咁又係咪負責呢?

再者,有志從政者應該在從政前先理解憲法和基本法,理解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咁樣先係做大事之人的從政態度。想靠叫口號一夜成名,從政路應該不會行得太遠。

依家興起底文化,最好參政前做足預防工作。好似宣布鄭若樺任律政司司長當天,即爆出僭建風波,搞到灰頭土臉。將來從政者如因被揭違憲而取消資格,係咪浪費咗青春呢?有志從政者係咪都應該認真想吓譚Sir的「逆耳忠言」內容呢?!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第七屆區議員年度工作報告公布之後,新一屆區議會的表現備受關注。民青局局長麥美娟星期二(4月8日)晚出post,不點名回應外界「唯數字論」,數字當然有其價值,讓公眾能客觀了解議員的部分工作,但絕非衡量服務的唯一標準,區議員更要用實際表現爭取更多市民的認同。

早前有傳媒報道統計區議員工作報告相關數據後批評,區議員開會發言表現參差,有個別區議員開會「齋坐」冇發言。麥美娟4月7日解畫指,區議員在開會前都會做好功課,了解議程,知道針對什麼議題發言,但有可能在開會時較遲舉手,意見已被其他人發表,再重複發言已沒有意思,她認為要善用會議時間,非為發言而發言。

麥美娟4月8日在社交媒體發文,以自己擔任26年區議員的經驗作出回應,指自己見過勤勉盡責者深耕社區,也目睹過敷衍了事的躺平現象,甚至有每三個月僅現身一次會議的議員,卻能穩坐整個任期。佢話,相比之下,新一屆區議會的表現可說是前所未有。

帖文提及,有人關心區議員開會發言次數或是處理個案/查詢的數目差異等,佢擔任議員多年,見識過「拉布」八個、十個小時的會議,也聽過無數「為講而講」的發言。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會議的成效,是有沒有就議題充分反映到地區意見,而不是簡單的時長次數。

麥美娟續指,瞭解到區情不同,如人口密度不同,自然會出現個案的數目差異,單純講求數字難顯真章。正如處理一宗複雜的鄰舍糾紛所需精力,可能十倍於一般諮詢,凝結的心血遠超統計表呈現的數值。

她舉例,今年和區議員及關愛隊探訪的兩個家庭,家中成員因嚴重意外重傷或不幸逝世,家庭頓失經濟支柱,陷入困境。當時正是區議員們透過地區網絡聯絡到他們,比所有部門、慈善機構都要快,並馬上協助他們向不同社區基金或善團申請援助金,為他們解決燃眉之急,及後也作為橋樑聯繫社會不同的有心人向他們提供援助並持續跟進。「數字上,這只是兩個個案,但其意義絕非冰冷數據能夠反映。」

麥美娟坦言,數字當然有其價值,讓公眾能客觀了解議員的部分工作,但絕非衡量服務的唯一標準,區議員更要用實際表現爭取更多市民的認同。

她分享早前到東區與區議員及關愛隊探訪長者家庭的一個細節:在聊天中發現長者家中牆上貼有一張微微發黃的紙,寫有緊急聯絡人的資料,赫然寫著的並非子女的聯絡,卻是當區區議員的名字和電話。「這8位數電話號碼的背後,是議員用誠心服務換來的信任,我想這才是區議員最有意義的『數字』」。

麥美娟重申,新一屆區議員們都盡責履職,達成了區議會主席指派他們的任務和各項目標。新一屆區議會有「四個第一次」,「第一次」引入履職監察制度,確保區議員盡責履職;「第一次」全體區議員出席率不低於80%,出席率更為歷屆之最;「第一次」全體區議員上任3個月內成立辦事處,每週開放時間不少於40小時,包括至少4小時的非辦公時間;及「第一次」全體區議員每年提交工作報告,系統化向社會彙報區議員的工作。每個「第一次」都是要回應市民對新時代區議員的期望,希望區議員能履職盡責,多接觸市民,協助政府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更好為市民排憂解難。

高人認為麥局長曾經擔任區議員20多年,親身經歷了,反對派如何騎挾區議會拉步,拖垮政府施政,令香港整個社會發展舉步維艱,更能感受到做實事的重要,「唯數字論」只是形式主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