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絆倒就大件事了!」住在荃灣的90歲獨居長者梁婆婆,家中三支光管壞掉,每晚都要摸黑而行、步步驚心。她的遭遇是不少獨居長者生活寫照,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調查發現,社區健康服務和家居問題,是本港長者和年齡友善程度評分最低的範疇。
梁婆婆受惠齡活城市地區項目獲免費更換全屋電燈。
梁婆婆說光管壞了,但她無法爬高爬低更換,半夜如廁時都提心吊膽,幸好她得到齡活城市地區項目「荃灣區長者友善家居改善支援計劃」幫助,獲得免費家居改善工程,除了更換光管,項目亦為長者提供安裝扶手架、加高式廁板服務,受惠人數達300戶。
點擊看圖輯
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委託本港四間大學了解各區長者和年齡友善程度。
調查發現不少房屋設計缺乏無障礙設施,團隊建議要提供長者及年齡友善的家居環境。
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委託本港四間大學了解各區長者和年齡友善程度。
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去年委託本港四間大學,包括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嶺南大學及理工大學的老年學研究中心,在全港十八區完成超過9500份問卷,並舉行91個聚焦小組,訪問超過700人,了解各區長者和年齡友善程度。
研究針對世界衞生組織對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建設的八大範疇,以6分為最高分,發現長者在社區與健康服務的評分最低,只有3.67分,其次為房屋、公民參與和就業,分別只有3.71分及3.87分。
調查發現不少房屋設計缺乏無障礙設施,團隊建議要提供長者及年齡友善的家居環境。
評分最低的「社區與健康服務」,反映部分長者未能取得切合需要的服務,例如服務提供者不理解長者需要、服務及資訊不足、醫療服務輪候時間長等。
第二最低分的房屋範疇,顯示房屋設計缺乏無障礙設施,不少長者反映在家居維修上遇到困難,例如欠缺可靠維修資訊,亦難以負擔費用。
至於「公民參與和就業」範疇,反映長者就業機會不足,研究顯示受訪者學歷愈高,對長者就業的評分愈低,分析相信職場年齡歧視,加上為長者僱員投保等因素,都窒礙長者投入勞動市場。
團隊希望研究結果為地區項目提供實證基礎。
八大範疇中「社會參與」評分最高,有4.29分,其次為交通、尊重和社會包容,分別有4.27和4.1分。研究團隊之一、中大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胡令芬認為,雖然「社會參與」評分最高,但結果同時顯示非長者中心使用者在這方面評分較低,受訪者反映社區活動名額有限、活動場地不足等,影響長者參與社區活動的機會。
團隊建議為年長人士提供更多合適的就業機會。
針對調查結果,研究團隊提出四大建議,包括提供長者及年齡友善的家居環境,提升生活質素;促進長者就業,為年長人士提供更多合適的就業機會;因應不同長者興趣和需要,提供多元化社區活動;與政商等合作,攜手推動長者及年齡友善風氣。
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長者、復康、醫療、環保及家庭)陳載英透露,已向區議會講解研究結果,希望為地區項目提供實證基礎,提升長者及年齡友善風氣。
由香港教練培訓委員會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 2024 賽馬會香港優秀教練選舉,今日在香港體育學院(體院)舉行頒獎典禮,表揚於 2024 年在精英培訓、社區及學校運動發展有傑出貢獻的教練。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JP(左十二)、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總經理(體育)麥偉彬(右十一)、香港教練培訓委員會主席洪楚英(右十),與體院主席鄧竟成GBS PDSM(左十一)及一眾嘉賓恭賀全年最佳教練得主。
全年最佳教練獎由(左起)劍擊教練鄭兆康、硬地滾球教練郭克榮、武術教練鄭天慧、輪椅劍擊教練黃金球,以及今日未能出席頒獎典禮的殘疾人羽毛球(傷殘人士)教練陳仁傑、乒乓球教練孟憲儉及張瑞奪得。
本屆七大組別獎項包括全年最佳教練獎、優秀服務獎、最佳教練培訓工作者獎、最佳隊際運動教練獎、精英教練獎、社區優秀教練獎及學校優秀教練獎收到 249 份提名,合共嘉許 196 位教練。
2024賽馬會香港優秀教練選舉全年最佳教練獎得主及代表接受獎項。
2024賽馬會香港優秀教練選舉全年最佳教練獎得主及代表接受獎項。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 JP、體院主席鄧竟成 GBS PDSM、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總經理(體育)麥偉彬、香港教練培訓委員會主席洪楚英以及一眾嘉賓頒發獎項予得獎教練。
2024賽馬會香港優秀教練選舉全年最佳教練獎得主及代表接受獎項。
2024賽馬會香港優秀教練選舉全年最佳教練獎得主及代表接受獎項。
洪楚英致歡迎辭時表揚教練的付出:「去年香港運動員於奧運、殘奧運以及各國際比賽均取得驕人成績,背後一眾默默耕耘的教練絕對功不可沒。除精英教練外,不少社區及學校教練積極培訓新秀,為運動員發展系統以至香港體育發展定下堅實基礎,實在勞苦功高。」他同時感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過去多年支持委員會,協力提高教練質素,推動香港體育蓬勃發展。
2024賽馬會香港優秀教練選舉全年最佳教練獎得主及代表接受獎項。
2024賽馬會香港優秀教練選舉全年最佳教練獎得主及代表接受獎項。
全年最佳教練獎一向是頒獎典禮的焦點獎項,今屆選舉由硬地滾球教練郭克榮及劍擊教練鄭兆康奪得個人項目高級組全年最佳教練殊榮;殘疾人羽毛球(傷殘人士)教練陳仁傑及乒乓球教練張瑞榮膺團體項目高級組全年最佳教練;輪椅劍擊教練黃金球及武術教練鄭天慧獲得個人項目青少年組全年最佳教練獎;乒乓球教練孟憲儉獲頒團體項目青少年組全年最佳教練獎。七位得獎教練當中,有四位均首度獲此殊榮,足證香港體壇發展迅速,教練人才輩出。
2024賽馬會香港優秀教練選舉全年最佳教練獎得主及代表接受獎項。
香港教練培訓委員會主席洪楚英(右)及 2024 選舉評審團主席黃寶基 MH(左)頒發最佳教練培訓工作者獎予體操教練陳錦雄博士(中)。
硬地滾球教練郭克榮第六度榮獲全年最佳教練獎,他在 2024 年帶領硬地滾球隊在三站世界盃囊括 8 金 4 銀 4 銅,並在巴黎殘奧運一舉贏得 3 金 2 銀,創下歷屆最佳成績;劍擊教練鄭兆康第七度榮膺全年最佳教練,此前他曾六次憑藉其對輪椅劍擊的傑出貢獻獲獎。鄭兆康教練一直專注動員系統化訓練,去年他帶領張家朗及江旻憓出戰巴黎奧運,並勇奪 2 面金牌,為香港劍壇締造歷史。
體院副主席周福安(左)及中國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會長馮馬潔嫻SBS JP(右)頒發最佳隊際運動教練獎予七人欖球教練 Jevon Groves(中)。
體院副主席周福安(左)及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義務秘書長楊祖賜 PDSM(右)頒發優秀服務獎予桌球教練黃德華(中)。
殘疾人羽毛球(傷殘人士)教練陳仁傑首膺全年最佳教練,在他的指導下,羽毛球隊過去一年表現穩定,贏得多面國際賽事獎牌,包括男子 SH6 級雙打組合朱文佳及王鎮炎於世界錦標賽取得的銀牌;乒乓球教練張瑞第二度獲全年最佳教練獎,她在 2024 年帶領女將杜凱琹、林依諾、李皓晴、吳詠琳及朱成竹躋身國際乒聯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四強,奪得銅牌,並取得巴黎奧運參賽資格。
體院副主席周福安(左)及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義務秘書長楊祖賜PDSM(右)頒發優秀服務獎予殘疾人乒乓球(智障人士)教練林智鵬(中)。
體院董事鄭麗珊(前排右六)及聶繼恩(前排左四)頒發精英教練獎予教練,表揚他們在2024年帶領一眾運動員及團隊在各項國際賽事中取得佳績。
首度獲頒全年最佳教練獎的輪椅劍擊教練黃金球帶領小將不斷突破,其中青年劍手陳㬢於 U17/U23 世界錦標賽 2024 刺下 1 銀 1 銅,再於亞洲錦標賽增添 1 銀;武術教練鄭天慧亦首次獲獎,鄭教練帶領青少年運動員,在第 9 屆世界青少年武術錦標賽為港隊貢獻了 2 金 3 銀 1 銅的佳績。
香港教練培訓委員會成員余烽立(前排左六)及王慶宜(前排右五)頒發學校優秀教練獎予全職教師,藉以嘉許他們在推動學界運動發展的成就。
乒乓球教練孟憲儉帶領女子隊員麥明芯、蘇籽童、阮芯諾及張嘉鈺在國際乒聯 2024 世界青少年錦標賽奪得 U15 女子團體項目銅牌,成績驕人,使孟教練首次成為全年最佳教練獎得主。
香港教練培訓委員會成員侯穎文(前排右七)及2024選舉評審團成員郭子龍(前排左六)頒發社區優秀教練獎予教練,以肯定他們在培訓社區運動員或運動隊伍的貢獻。
優秀服務獎由桌球教練黃德華及殘疾人乒乓球(智障人士)教練林智鵬奪得,以表揚他們多年的貢獻。黃教練自 2011 年起帶領吳安儀及張家瑋等球手出戰多項國際賽事,屢獲佳績;林教練於 1993 年始任教殘疾人乒乓球,培育出黎惠玲、吳玫薈及王婷莛等殘奧運獎牌得主。
體操教練陳錦雄博士獲頒最佳教練培訓工作者獎,他擔任中國香港體操總會教練總監超過 20 年,負責教練團隊管理以及監察課程和訓練計劃等,更著手編撰培訓書籍,為教練提供全面的知識、技能和管理學概念等,在教練培訓及促進香港體操運動發展具傑出貢獻。
武術運動員曾楚喬、王敬涵、鍾卓言、何証騫、黎逸熙及李天樂在頒獎典禮進行武術示範。
最佳隊際運動教練獎由七人欖球教練 Jevon Groves 奪得,Groves 自 2016 年開始任教港隊,去年領軍男子隊出戰亞洲七人欖球系列賽封王,並取得 2025 年七人欖球挑戰者系列賽入場券。
本年度共有 127 位教練榮獲精英教練獎,藉以表揚他們在 2024 年帶領一眾運動員及團隊在各項國際賽事中取得佳績;社區優秀教練獎則有 36 位教練獲獎,以肯定他們在培訓社區運動員或運動隊伍的貢獻;此外,有 31 位全職教師獲得學校優秀教練獎,藉以嘉許他們在推動學界運動發展的成就。
是次年度頒獎典禮以兒童粵劇形式揭曉全年最佳教練獎誰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