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把貿易戰層層升級,將所有注碼推到枱面,用來「大」中國,要中國全面投降。有些內地評論自亂陣腳,話是否阿爺在貿易戰擺得太硬,招惹特朗普反擊。
這些評論人員,顯然不了解特朗普「得寸進尺」式的談判策略。無論對手是軟是硬,特朗普都要把對手推到懸崖邊,恫嚇一番,以圖得到最大的談判利益。所以特朗普出招不是一個互動的結果,而是他談判策略之運用。
中國新一輪報復措施,算是比較克制了,怎看也不能說太硬了,今次中國只對600億美元美國貨加徵由5%至25%不等的關稅,這是回應美國宣布要對2000億美元中國貨加徴25%關稅的報復措施。中國從美國入口貨品只有約1300億美元,已對340億美元美國貨加徵關稅,按理還可以對1000億美元美國貨加稅,但結果只針對了600億美元貨品,而且也不是劃一加25%稅,已算留有餘地。
中國如今作兩手準備,一手並不關上談判大門,例如並無點名批評特朗普,例如報復時並沒有去到很盡,都是為了要留下談判的空間。說到底美國還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也不想和美國天天打貿易戰。中國的讓步方案早已擺在談判桌上,只是等特朗普來拿。若特朗普今次仍然不借中國舖好的台階走下來,就更證明無論中國態度是軟是硬,特朗普只是我行我素。
中國另一手準備是貿易戰長期打下去。既然對手打出要制裁5000億美元中國貨的大牌,有340億美元貨品的制裁已付諸實行,當然不能當對手說了就算,而是作好要全面開戰的準備。今次對600億美元美國貨品加關稅報復,但不劃一全加25%,還有照顧中國內部承受力的原因,中國對必須的、可替代性低的美國原料或商品,少加關稅;對非必需的消費品、可替代性高的商品及原料多加關稅,可以減少對中國內部的衝擊。可以說,中國加稅較人性化一點,考慮得深沉一點。
假如貿易戰變成持久戰,只講美國對2000億中國商品加25%關稅(不要說下一波還說對另外3000億美元中國貨也加稅),不止影響中國出口,對美國內部市場的影響也很大。25%關稅等如500億美元,其實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要美國的消費者和生產品來承受。特朗普還在認叻,話加關稅好好,有大量財政收入,可以沖消奧巴馬年代帶來的赤字,又可以逼不想交稅的企業搬廠回美國,增加美國就業云云。在民主社會,政客夠膽講就有人信,但實情未必如此。
特朗普在Twitter上宣布加關稅美國贏了
美國的貿赤源於放美國政府和美國人使大了,單計特朗普政府,由於大力減稅,明年美國財赤高達1萬億美元,美國使大了,需求的商品自己國家生產不了,就只能多進口,貿赤就此產生。將來美國對中國商品大幅加稅,對替代性低的產品,美國消費者和生產商只能硬食轉嫁到他們身上的稅款。替代性較高的產品,就由美國產品頂上或更可能是從其他國家入口,但價錢可能更貴(假設美國市場本來已很有效率地選擇了便宜的中國產品),結局是推高通脹。
美國通脹壓力自2017年明顯上升,2016年美國消費者價格同比升幅只是1.3%,2017年上升到了2.1%,2018年頭5個月依次為2.1%、2.2%、2.4%、2.5%和2.8%,若然加稅令通脹再大升,聯儲局唯有大力加息,壓低通脹至2%的理想水平。中國經濟規模只是美國三分之二,而下一波中國加稅的商品600億美元,只是美國要加的2000億商品三分一也不到,再加上中國加徵的稅率較低,結果中國要承受的通脹壓力遠比美國細。
貿易戰沒有贏家,特朗普吹水話美國大勝,皆因通脹的惡果未現。若貿易戰變成持久戰,令人擔心這就是下一輪環球金融風暴的起端。
盧永雄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終於亮出他的貿易戰招數。本周一(11月25日)特朗普在他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表示,他在明年1月20日上任之後,第一天就會公布在現有基礎上,對中國貨品再加徵10%關稅,並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貨品加徵25%的關稅。
特朗普指,對中國加徵關稅是基於中國芬太尼等非法藥物流入美國,美國已經多次和中國討論有關問題,但並無效用,在有關情況停止前,會對中國其他進口貨品實施額外關稅。由於特朗普在選舉的時候聲稱,會對所有進口貨品加徵10%的關稅,對中國的進口貨品加徵60%的關稅。特朗普如今突然變招,宣布對中國的進口貨物只加徵10%關稅,反而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加得更厲害。壞消息就變成了好消息,在消息公布後香港和內地股市不跌反升,都齊齊反彈。雖然特朗普單方面對中國入口貨品加徵關稅完全無理,加一毫子都太多。但特朗普這個貿易戰的開始的確有雷聲大雨點小的味道。由此引發幾個問題值得思考。
第一, 加拿大枉作小人。現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是處於一個自由貿易區,特朗普在上屆政府先推翻《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重新談判,再簽這個《美墨加協議》,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之間大部分貨品進口免稅。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政府深怕特朗普上任之後,會增加加拿大貨品關稅,所以之前就採取一個極度擦鞋的策略,事先對中國的產品加稅,包括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100%的進口關稅,以及對中國的鋼、鋁產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成為全球唯一一個緊跟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加稅的國家。
加拿大還怕特朗普不明白這些緊跟美國行動的動機,劃公仔劃出腸。加拿大副總理兼財長方慧蘭在特朗普當選後表示,加拿大和特朗普團隊對中國有共同的關切,她期待與特朗普合作。她又指加拿大和美國在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和鋼鋁產品加徵關稅的問題上,立場一致。
或許加拿大覺得這樣擦鞋仍然未夠,所以還要插墨西哥一刀。在G20峰會前後,方慧蘭轉為向墨西哥發炮,指加拿大和美國有共同關切,關注墨西哥在對中國的態度上是否和美、加一致。不過,加拿大這些擦鞋行動,如今證明都是枉作小人。
特朗普宣布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會加稅25%,指她們未有阻止芬太尼和非法移民借道入境美國。若美國對墨西哥貨品加稅,有阻止中國貨借道墨西哥進口美國的味道,但中國貨並沒有借道加拿大入境美國,但加拿大同樣要被美國加徵25%關稅,因此只能理解是特朗普討厭互免關稅的自由貿易協議,所以他在上一個任期內,退出當時由美國發起的《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如今到了特朗普2.0時代,他又要退出《美墨加協議》這個自由貿易協定。
第二, 加10%關稅的背後思考。特朗普由聲言加中國貨60%關稅,變為加10%關稅,比外界預期為低,由於中美貿易關係已經飽經貿易戰蹂躪,加10%的中國貨關稅,恐怕很大部分會透過增加售價,由美國消費者承擔。
正如我早前曾經分析,增加中國產品關稅,如果中國貨不能被替代,美國消費者和製造商要照買中國貨,就等如他們被美國政府加徵銷售稅。去年中國對美國出口5002億美元,今年頭9個月,中國對美國出口略有上升,假設加稅之後,中國保持去年對美國的出口數量,對中國入口貨加徵10%關稅,等於特朗普政府就能徵收到500億美元稅金,這能夠補貼到美國政府的財赤。這還未計美國從墨西哥和加拿大美國頭兩大入口國加稅25%可能收到的稅金。
所以對中國貨加10%關稅,相信只有很少能讓產業回流美國的效果,但就能有很大幫補美國財政的作用,無論是中國的出口商還是美國的消費者亦都可以承受,而10%的較低加稅額,亦可以減低對中美關係的衝擊。
第三,對華加稅留有後路?特朗普這次宣稱對中國加稅最詭異的地方,是指是因為中國輸出芬太尼而加稅。近年芬太尼是中美矛盾的其中一個焦點,但是特朗普將加稅完全歸咎於芬太尼,並特別說明「在有關情況停止之前,會對中國其他進口商品實施額外的關稅」。換言之,只要中國採取嚴厲措施阻止芬太尼輸美,關稅都可以停加。特朗普以這個理由來提出對華加關稅,是否留了一條後路,讓中美可以透過談判來解決問題呢?對華加關稅可以讓美國增加50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但是如果中國願意增購500億美元的美國貨,同時再進一步加大對芬太尼出口的限制,中美貿易戰是否可以停打呢?特朗普今次的舉措,亦都留下相當的想像空間。
回想上一任特朗普對中國開打貿易戰,對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25%附加關稅,拜登政府保留了絕大部分加徵的關稅。中美貿易雖然下降,但中國的出口並沒有因此而中斷。如果未來中美貿易戰只是以這種形式來開打,以談判告終,其衝擊或許較想像中少得多了。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