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打得如火如荼,美國聲稱在三星期內決定是否會對另外的3000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25%關稅。中美貿易談判又未能重開,令人對6月底兩國元首在G20峰會的會面,越來越不敢有憧憬。
朋友說手上有現貨組合,但對後市睇淡。他又不敢用沽期指這些比較高風險的方式去做對沖,他留意到可以買一些與恆指走向反向的ETF基金,其中一隻是南方東英恆生指數每日反向(-1x) 產品(7300),問我點睇。
我對大市中短期的基調比較看淡,當然相反地睇淡的主要風險因素是傳來中美貿易談判的一些好消息,例如中美重開談判,或者美國延遲對3000億美元的中國貨品加徵關稅。但相信中美在短期內達成協議的機會較低,所以在兩、三個月的時間內,還是以看淡為主,除非美股劇跌,令到特朗普轉軚,不然的話,買跌容易買升難。
散戶不太適合沾手衍生工具,因為有比較大的風險。不過,講到與手上持有的股票組合做對沖,南方東英恆生指數每日反向(-1x) 產品,的確是一種選擇。這些基金是以期貨為基礎的產品,等如是沽期指去造成一個與恆指每日反向表現的效果。沽期指涉及交易費用,會成為基金的支出。
南方東英恆生指數每日反向(-1x) 產品1年圖。
看這隻基金的走勢,大體上與恆指走勢形成合比例的反向相關。例如去年10月,恆指見低位24540點,南方東英恆生指數每日反向(-1x)當時的價位高見6.2798元;今年4月,恆指上升至高位30280點,南方東英恆生指數每日反向(-1x) 回落至5.0312元。恆指在這段時間上升了23.4%,而南方東英恆生指數每日反向(-1x) 同期下跌了20%,可以說,這基金基本上與恆指反向走勢同步,而當中的差額3.4%,是該基金做衍生工具的費用和管理費。因此,買這基金一定程度可以對沖到恆指下跌的風險。
南方東英恆生指數每日反向(-1x) 現價5.55元,因為大市下跌,它就從低位上升了約10%,如果恆指有機會回落到去年10月的低位的話,意味著南方東英恆生指數每日反向(-1x) 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間。由於這基金的走勢大體上與恆指逆向同步,所以不算是一隻大上大落的基金。若你看淡恆指,但又不想沽出現貨的話,短期買入這基金,在上升一段時間後沽出獲利,可以有對沖組合投資風險的作用。
陸羽仁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踏入五窮月,好多股份死死吓,中芯國際(0981)週四晚間發佈今年第一季度報告,不如外界預期,一季度營業收入163億元,同比增長29.4%;純利13.56億元,同比增長167%;基本每股收益0.17元,比外界預計低23%。
中芯年初至今走勢。
中芯週五早盤低開5.9%,隨後跌幅迅速擴至10.5%至40.4港元的低位。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趙海軍表示,由於工廠生產性波動,第一季後半部晶圓平均銷售單價下降,導致收入未能達到指引預期,這個影響會延續到第二季。在美國對中國等亞洲主要經濟體施加對等關稅之際,公司預計第二季營收按季比較將出現衰退。
對芯片股另一利淡消息是大基金減持。中芯和華虹週四公布第一季業績時,同時曝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分別減持中芯6598萬股和633萬股,引發市場對半導體行業資本動向的關注。
在國產化大潮下,中芯長遠前景仍然睇好,但由於龐大資本投資帶來的折舊壓力和美國加關稅的衝擊,要先回調消化今年以來升幅。
如果睇近期走勢,比較好的卻是小米(1810)。小米在4月頭跌市前,在3月底小米以53.25元定價、配股集資426億。小米配股後出現SU7撞車起火事件,股價急回,之後再遇上跌市,在4月7日大跌日低見36.05元,之後慢慢回升。它在本周三曾升上53.5元,一度升番到配股價。雖然其後回吐,但小米近日走勢好靚,有一級級上之勢。背後是小米三大業務都繼續向好。
小米年初至今走勢。
先講將小米由3000億市值抬升到1.3萬億市值的汽車業務。小米汽車在一星期前公布,4月交付逾2.8萬輪,較3月的逾2.9萬輛少1000輛或3.4%。小米經歷3月底發生嚴重交通事故,有媒體形容小米4月交付數據「急降」,其實降低3.4%又算什麼急降呢? 小米SU7一直處於人等車的狀況,買車要等幾個月才交付,所以很難銷售急降。小米近日調整了SU7電動車訂購頁面中的措詞,主要將「智能駕駛」更名為「輔助駕駛」。國家又推出強制保證電動車斷後車門照開等標準,看來小米事故正逐步翻篇,政府沒有追究,但加強造車安全標準,車主只要不把「輔助駕駛」系統當作高階智駛,完全放開軚盤不理,揸小米車還是安全的,估計小米車銷售也會回復正常。看到小米延遲推新車但股價不跌,已看到市場的判斷。
再講小米核心業務特別是手機銷售,首季狀況良好。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首季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增 9% 至 6870 萬部,按TechInsights的數據顯示,華為以 20% 市佔率首度問鼎王座,小米 以 19% 緊追其後。不同公司統計數字略有不同,有些是小米排第一,有些是華為排第一,顯示兩者銷量貼近。
中國對消費性電子產品補貼計畫成為刺激手機銷量的關鍵。該政策透過直接補貼降低換機門檻,刺激了中高階機型需求。華為與小米憑藉透明的財務體系與高效率線下分銷網絡,成為最大受益者。所以關稅戰令國家要加大補貼撐消費,小米反而是關稅戰受惠股。
另外小米的人工智能業務成為新亮點。小米在4月30日突然投下一枚「深水炸彈」,這家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發表自主研發的 MiMo 人工智能大模型,以 70 億參數規模挑戰全球 AI 技術邊界。從數學推理到程式碼生成均對標國際頂尖層級,其數學解題能力和程式碼編寫效率都挑戰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最高水平。更引人注目的是,小米的MiMo 採取完全開源策略,向全球開發者免費開放,試圖建立中國主導的 AI 生態圈。
MiMo 的誕生標誌著小米戰略重心的重大轉向。小米過去以「性價比」取勝,如今加速向「軟硬協同」領域延伸,小米汽車成功推出有助拉高小米的品牌定位,推出MiMo 人工智能大模型更是全面投入AI。小米打算將 AI 能力深度植入手機、汽車與智能家居系統。
不過,小米投身AI的挑戰與機會並存。儘管 MiMo 開源特性可能吸引開發者,但在複雜場景下的穩定性仍需驗證。
無論如何,小米在手機、汽車和人工智能這些高競爭性行業全面進軍,開始站穩陣腳。其發展路徑甚受外資認可,亦在股價反映出來,估計未來可維持反覆向上的走勢。
(如想睇多啲陸羽仁分析大市貼股票,即訂閱「石榴台」,逢周日至周五,日日睇陸羽仁專欄,吼實有乜好股可以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