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這兩個詞從字面上看只有一字之差,而且都有「黃花」二字,注意此處黃花並不是指黃花菜而是指超凡脫俗的菊花。看似區別不大的兩詞卻大有不同,因爲「昨日黃花」這詞本就不存在,是後人對「明日黃花」的誤用,所以「昨日黃花」一詞雖然現在很多人在用,本身其實毫無意義。
「明日黃花」出自於宋朝詩人蘇軾的《九日次韻王鞏》中,當中寫道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詩中的「明日」,並非指明天,而是指重陽節的後一日;因為九月正是秋天菊花盛開之時,而「九九」又與「菊酒」和「久久」同音,所以當中的「黃花」,即菊花是有着長壽、長久的美好喻意,人們亦慣於在九月九日喝菊花酒慶祝。
據南朝梁吳均所撰的《續齊諧記》上載,在東漢時期,有一名名叫桓景的汝南人追隨仙人費長房學習道術。有一天,費長房腳步沉重的走到桓景跟前,語重心詳地說:「九月九日海南會有大災難。如果你想消災解難,那麼你不但要在災難發生之前縫製好深紅色布袋,在登山飲用菊花酒時更要把茱萸繫在臂上,才可以避過此禍。」桓景聽後,便依言而行。果然,全家登山過後回家時,映入眼簾的便是不忍卒睹的悽慘光景。家中不但一片凌亂,家中的雞犬牛羊全部都四腳朝天,且暴斃而死。看過這樣慘烈的情況後,所有人都不禁慶幸有遵從仙人之言,登山喝酒去了。於是自東漢起,民間每逢此日必佩戴茱萸,在登高後暢飲菊花酒,以消除災難。
蘇軾在〈九日次韻王鞏〉一詩中提到的正是在九九重陽節,朋友歡聚,把酒賦詩,登高賞菊的歡樂情況。眾人難得在今日黃花盛開之日聚首一堂,如果明天才來,說不定黃花就凋零了。要是錯過了最佳賞花期,手中杯只怕要變得索然無味了。
因此後來詩中「明日黃花」一詞就被引用為成語,比喻過時的事物。現代人的用法多半是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經過時過氣的人物事物。
相信《三國演義》內,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打鬥場面,一定要數虎牢關之戰,劉、關、張三英大戰呂布的這一幕。
三英戰呂布的故事膾炙人口。(網上圖片)
話說當時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但遭呂布一夫當關,殺敗了各路英雄。直至劉備、關羽、張飛合三人之力(明明是單挑,變成三人圍毆,羅貫中未有交代詳情)擊敗呂布,最後才迫令董卓軍撤出虎牢關,挾著漢獻帝遷都。
呂布武力冠絕三國群雄,與三國演義不無關係。(網上圖片)
三英戰呂布的一幕,大家不妨重溫一下原文的節錄:
(張)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裏也來助戰。
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蕩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
即使重看數百遍,相信大家都會看得津津樂道。羅貫中始終是小說家,沒有這些血脈賁張的情節,又如何吸引大家看下去呢?加上羅貫中「尊劉貶曹抑孫」,總要找些地方抬高劉、關、張的身價。
後世的人都受羅貫中影響,對劉關張三人給予很高評價。(網上圖片)
史實裡,未有記載關於虎牢關之戰的情況,因此三英戰呂布,根本就沒有發生過,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不過,在討伐董卓的戰爭中,實確有人擊退呂布,那便是江東孫文台,孫堅。
影視中的孫堅 (網上圖片)
按《三國志》及王粲《英雄記》所記載,呂布第一次遭孫堅擊退是在陽人這個地方。當時董卓派呂布和胡軫攻孫堅,但由於二人不和,孫堅趁亂偷襲得手,董卓軍敗走。後來孫堅與董卓再戰,董卓敗走,並於洛陽的宣揚門再次擊退呂布。不過這兩段歷史,都沒有提及到呂布與孫堅是否曾經單挑,故無從判斷二人的武功高下。
不過,《三國演義》將「三英戰呂布」寫得這麼精彩,已沒有太多人想深究史實是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