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知華派」學者李成返華赴港大任職 說明了什麼?

博客文章

美「知華派」學者李成返華赴港大任職 說明了什麼?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知華派」學者李成返華赴港大任職 說明了什麼?

2023年07月05日 13:46 最後更新:13:54

據在美中國問題學者李成透露,他已離任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一職,下一步他將在香港大學任政治學教授,並在港大創建一個全新的研究中國和全球治理的研究中心,其教職任命從7月1日開始。

李成離開美國赴香港前,在紐約與其恩師基辛格道別致謝。 《澎湃新聞》圖片

李成離開美國赴香港前,在紐約與其恩師基辛格道別致謝。 《澎湃新聞》圖片

李成向內媒《澎湃新聞》表示,自己在布魯金斯學會度過了17年的難忘歲月。經過近2年的考慮,才正式做出了接受香港大學教職的決定。李成希望能在未來幾年內,讓其領導的研究中心成為「世界了解中國」和「中外公共政策交流」的重要平台。

之所以選擇落戶中國香港,李成表示是希望利用香港這個「特殊地方」來促進和平,把那些較難在華盛頓聚集的人們聚集在一起。他還稱,香港是「具有微妙且真正政治影響力的城市」,可以在中美關係中發揮積極作用。

李成現年67歲,出生並成長於上海,1985年赴美留學,2006年加入布魯金斯學會,自2014年以來一直領導約翰·桑頓中國中心,是該中心任職時間最長的主任。李成在中國政治和當代中國社會、中美關係等領域頗有研究,多次撰文為西方政學界解析中國議題,增進西方對中國政治的認識。

《南華早報》7月1日在報導中提到,李成的離開意味著美國華盛頓的中國觀察界失去了一位關鍵人物。布魯金斯學會尚未宣佈誰會是李成的繼任者。

李成是在中美博弈加劇、溝通管道越發不順暢的背景下離開華盛頓的。在談到自己赴港任職的決定時,李成對媒體表示,華盛頓已經讓他越來越感到陌生,「麥卡錫主義」正在美國回潮。對於他這樣的華裔美國人而言,美國的生活已經變得「更加不舒服」。

「當我來到美國,我把名字李成(Li Cheng)改成了Cheng Li。如今我可以把名字改回去了。」李成說。中國人姓氏擺前頭,美國人放後頭,這既是李成個人名字的一次回歸,也是中國人才的又一次回流。

《聯合早報》7月3日發表題為《中美新冷戰下的「人才脫鉤」》評論文章,指出李成的返回,是當前中美「新冷戰」大背景下的又一縮影。

文章指出特朗普執政時,美司法部制訂「中國行動計劃」,導致不少華裔學者面對刑事案指控。在李成之前,已有多名旅美中國學者和科研人員選擇離開。盡管2022年「中國行動計劃」停止,但部分華裔學者仍擔心,隨著中美關係惡化,他們會像錢學森那一代人,在美國不斷被懷疑和排斥。

《華爾街日報》2022年9月曾報道,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收集的數據顯示,在2021年,超過1400名在美國接受了學術培訓的中國科學家放棄了他們在美國高校或企業的機會,選擇回國。這一比例比上一年增加了22%。

其中,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是最受矚目的離職者之一,他於2022年4月離開哈佛,到北京的清華大學任職。 丘成桐出生於汕頭,在香港成長直至大學畢業,後赴美國深造。據報道,丘成桐在2021年9月對哈佛大學新生的一次演講中曾說,當年美國政府批評蘇聯的學術環境,「想不到在這裡復活。」

後續經中國媒體曝光的回流人才包括,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顏寧和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生物物理化學家謝曉亮。謝曉亮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哈佛引進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

2022年11月,顏寧辭去普林斯頓教職,返國創立深圳醫學科學院。

2022年11月,顏寧辭去普林斯頓教職,返國創立深圳醫學科學院。

美國以人才立國。拜登政府上台後,對中國學生與科研人士的簽證限制未停歇。《紐約時報》今年5月發表題為「美國不該把中國科研人才拒之門外」的文章指出,美國對中國影響力的過度擔憂已威脅美國吸引頂尖人才的能力,這將損害美國科研發展前景,最終打擊美國的經濟與國家實力。

《紐約時報》文章點出核心問題:中國現在是並將繼續是重要的全球參與者,了解中國內部動態對於各個領域的美國人來說十分重要。然而,美國面臨著整整一代人對中國知之甚少的風險。

《聯合早報》文章分析指出,從科研人員到中國問題專家,美中意識形態之爭而產生的對立波及學術界,導致兩國人才交流受阻,對美中都沒好處。在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可扮演促進兩國間交流的角色,而最好的科學研究通常也由跨國界頂尖人才組隊研究完成。當國家安全被泛化後,人為壁壘只會導致分歧加深、各走極端。

文章認為跟經濟脫鉤、科技脫鉤一樣,人才脫鉤不會有真正贏家,而人才交流作為民間實質交流的核心部分,其脫鉤所造成的衝擊恐怕還更嚴重。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拜登

往下看更多文章

林劍發圖對比中美主場外交大不同:中國促合作,美國呢?

2024年09月26日 11:57 最後更新:12:06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日前發帖,回應拜登在「四邊機制」(QUAD)峰會「閉門講話」中的涉華言論被曝光一事,提醒對方「下次別忘了熄咪」。林劍還附上對比圖,顯示近日中美兩場主場外交在主題上的鮮明不同。

環球網報道,當地時間21日和22日,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峰會在美國總統拜登的老家特拉華州威爾明頓舉行。這屆峰會上拜登遭遇的「熱咪高峰」(通常指說話者未意識到咪高峰處於開啟狀態,從而言論被錄下)一幕引發媒體和網友廣泛關注。據美聯社報道,21日當天,在QUAD四國領導人當著媒體面致開幕詞後,拜登緊接著談論中國的一段言論被沒有關閉的咪高峰捕捉到,他聲稱中國繼續表現得「咄咄逼人」,在整個地區「考驗」美國及「印太」盟友云云。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拉「印太」盟友開峰會老調重彈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之際,9月初,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功舉行。據新華社介紹,此次峰會總結了中非友好歷史經驗,明確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的努力方向和實現路徑,引領全球南方奮進方向。

在上述背景下,23日,林劍在X上發佈帖文,對比中美兩場主場外交在主題上的鮮明不同。

「兩場峰會,不同主題。中國與53個非洲國家朋友討論了合作計劃。QUAD(四國),你們在密謀什麼?哦,試圖遏制中國?下次別忘了關掉咪高峰。」林劍寫道。此外,他還附上了一張配圖,圖片上方是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現場,一旁的主題是「合作...合作...合作」,圖片下方則是2024年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峰會的現場,主題是「中國!中國!中國!」

林劍X圖片

林劍X圖片

對於拜登在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峰會上發表的一些涉華言論,林劍在23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作出過回應。他表示,「四邊機制」在美方「印太戰略」中被定位為地區首要領導機制,是美國圍堵中國、維護美霸權的一個工具。「印太戰略」試圖以炒作「中國威脅」凝聚排華遏華共識,「四邊機制」試圖以涉海議題糾集軍事安全合作,意圖和手法如出一轍。美方口口聲聲說不針對中國,但峰會第一個話題就是中國,峰會處處拿中國說事,這是睜著眼睛說瞎話,連美國媒體都不相信。

林劍表示,中方一貫主張,國與國之間的合作不能針對第三方,更不能損害第三方利益。任何地區倡議都要順應地區大勢,促進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拼湊封閉排他的「小圈子」,損害地區國家的互信與合作,與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繁榮的亞太大勢背道而馳,注定走不遠,更走不通。

「美方應放下『維霸遏華』執念,停止拿地區國家當工具,停止粉飾美化各類『小圈子』的戰略企圖,將『不尋求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的表態落到實處,而不是以犧牲他國戰略安全利益和亞太人民福祉為代價謀取私利。」林劍說。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