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朱克伯格向 OpenAI 挑機:Meta發布GPT「平替」Llama 2,免費還可直接商用

博客文章

朱克伯格向 OpenAI 挑機:Meta發布GPT「平替」Llama 2,免費還可直接商用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朱克伯格向 OpenAI 挑機:Meta發布GPT「平替」Llama 2,免費還可直接商用

2023年07月21日 15:46 最後更新:15:54

從 ChatGPT 問世以來,大模型和 AI 技術引發廣泛關注。全球大小科技公司和各類研究機構都在奮力追趕,造出了上百個大模型。於此同時AI領域也出現了開源與閉源之爭。從GPT-3選擇閉源,到GPT-4進一步掩蓋架構層面的更多細節,OpenAI對外回應的兩個原因,一是競爭,二是安全。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此時朱克伯格「搞大事」了。

Facebook母公司Meta7月19日表示,將發布其開源人工智能模型Llama的商業版本,向初創企業和其他企業提供了一款強大的免費替代OpenAI和谷歌出售的專有模型的選擇。

Meta在博客文章中表示,名為Llama 2的新版本將由微軟通過其Azure雲服務發行,並在Windows操作系統中運行,微軟是該版本的「首選合作夥伴」。此外Meta與高通合作, 將由明年開始在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上運行LLaMA 2。此前,大型語言模型主要運行於先進的大型伺服器上,主要是在雲端伺服器,並使用Nvidia等處理器。

Meta發布Llama 2,開源、免費、可商用。網上圖片

Meta發布Llama 2,開源、免費、可商用。網上圖片

根據這篇博客文章和Meta首席執行官朱克伯格在Facebook上發表的另一篇文章,Meta以前只為選定的學術機構提供用於研究目的的模型,目前將通過直接下載和AWS、Hugging Face及其他服務提供商的服務提供Llama 2的下載。

朱克伯格寫道:「開源推動創新,因為它讓更多的開發者能夠利用新技術進行開發。我相信,如果生態系統更加開放,將會帶來更多的進步。」

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網上圖片

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網上圖片

讓像Llama這樣復雜的模型廣泛可用並免費提供給企業,可能會顛覆OpenAI等公司在新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軟件市場上建立的早期主導地位。朱克伯格表示,第一代Llama已經與OpenAI的ChatGPT和谷歌的Bard等模型展開競爭,而第二代Llama的訓練數據比上一代多40%,有超過100萬條人類注釋來微調其輸出質量。

軟件開發平台 Replit 的 CEO Amjad Masad 表示,商業版 Llama 可能會改變現狀,目前有 80% 的企業方案都在使用 OpenAI 的模型。他還認為,開源模型的漸進式改善將對閉源模型的市場構成威脅,原因在於開源模型的運行成本更低,並且依賴性更小。

有內地業界人士指出,Llama 2 最大的亮點,就是開源、免費、可商用,而且還支持在高通的芯片上運行。這跟上一代 Llama 源代碼泄露的「被開源」可不太一樣,之前即使允許二創,也只是停留在研究領域。

可以免費商用,就相當於拿到了 Meta 准用許可的「免死金牌」,你拿去干啥都不用擔心回頭被告侵權。當然了,這許可也是有點限制的,要是產品的日活超過 7 億,那就還得去申請一下。

而在高通的芯片上運行,也一反過去大模型受制於英偉達芯片的常態。

在業界人士看來,Llama 2 這次大有要一舉打破 OpenAI 和英偉達封鎖的意思。

而與開源的Llama 模型形成對比的 GPT,就因為閉源( 不開放源代碼 )而備受吐槽。其實一直被詬病不太「 Open 」的 Open AI,在 GPT-3 之前,一直都是開源的,GPT-2 的代碼、框架還有論文都開放得很徹底。但到了 GPT-3,就只能看論文了。

但即使頂著外部輿論壓力,GPT-3 和 GPT-4 仍然雷打不動的堅持閉源。至於原因,根據 OpenAI 官方的說法,是出於「安全」的考慮。但業界人士認為,還有一個原因是,OpenAI 不想放棄現有的技術優勢。

但閉源的王座並不會一直牢固。因為從第一代 Llama 開始,大模型開源的這把火就已經被點燃了。開源模型的隊伍日漸壯大型。在Meta宣布發布Llama 2消息之前,微軟在雲計算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亞馬遜和谷歌已計劃為商業客戶提供一系列可供選擇的人工智能模型。

例如,除自主開發的Titan系列模型之外,亞馬遜正在營銷創業公司Anthropic的Claude-AI。谷歌也表示,計劃向其雲用戶提供Claude和其他模型。

當然,開放Llama也伴隨著風險,因為它讓不道德的行為者可以輕而易舉地制造出不考慮安全控制的產品。今年4月,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拆除了他們花600美元用初代為Llama模型制作的聊天機器人,原因是它產生了令人討厭的文本內容。

Meta對此表示,已為商業化Llama制定了「可接受的使用」政策,禁止「某些使用情況」,包括暴力、恐怖主義、兒童剝削和其他犯罪活動等。

評論認為一場不同於過去的新式競爭正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開展。開源社區憑借開放協作的力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追趕商業巨頭們建立的領先優勢。而過去習慣於技術封閉和市場壟斷的大公司,也在逐步擁抱開源。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谷歌前CEO公然鼓吹AI武器化 專家:恐搬石砸腳

2024年09月28日 12:57 最後更新:13:20

「人工智能時代的戰爭需要新的武器」,近日,英國《金融時報》以此為題,刊登谷歌前CEO施密特(Eric Schmidt)署名的文章。

內地觀察者網注意到,長期為美國國防部服務的施密特,近年來在各種場合渲染「中國威脅論」,遊說美國國會和白宮加大在人工智能、5G等領域的投資。作為多家國防初創公司的投資人,施密特在文中呼籲美國加強對此類公司的鼓勵機制,他同時鼓吹開發和採用人工智能武器。

Unsplash設計圖片

Unsplash設計圖片

他在文章開頭寫道,在俄烏衝突、加沙戰爭以及大國競爭的背景下,世界正變得更加危險,隨著各國國防預算不斷上漲,國防工業正迎來發展機遇。

文章稱,這場國防熱潮恰逢人工智能革命,隨著國防預算的增加和人工智能革命的到來,採購決策者應該青睞價格經濟、能夠承受消耗且更為豐富的武器系統。因此,初創企業和國防獨角獸企業將迎來更多機會。而他之所以投資初創企業,是因為美國需要新的能力,以便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競爭。

施密特認為,美國應該從俄烏衝突中學到很多教訓。首先,增加國防開支和更換運往烏克蘭的武器「很重要」,因為這不僅僅能「重新充實美國的武器庫存,而且可以重新裝備武器庫存和供應它們的國防工業。」

施密特稱,更多資金應被投入研發,「這將使我們有朝一日,即便不是取代,也能夠利用遠程自主無人機補充F-35戰鬥機及其周圍的設備,包括空中加油機和地面工作人員。」他呼籲加強對美國國防初創企業的激勵機制,「為美國武器裝備打造一個不同的未來。」

施密特。網上圖片

施密特。網上圖片

其次,施密特稱,美國需要在充斥著電子戰的環境中還能夠有效通信的系統。他表示,在GPS拒止和欺騙下,要瞄準100公里以外的敵軍是一大挑戰,因此需要「即使在傳統方法失敗時也能可靠運行的武器和系統」,包括量子導航(quantum navigation)和視覺里程計(visual odometry)等GPS替代方案。「我們需要隨時隨地準備好戰鬥所需的東西,」施密特稱。

第三,施密特舉例稱,像烏克蘭戰場那樣,用一枚價值400萬美元的愛國者導彈來攔截價值5萬美元的沙赫德(Shahed)無人機的做法是「不可持續」。他還提到了中國,稱在美國,有人擔心幾枚東風-21或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就能摧毀一艘美國航母、艦載設備以及6000名艦員,「(打擊)成本還不到這艘造價130億美元航母的1%」。

「為了對抗這些恐懼,我們需要更便宜、更多的替代方案,利用互聯和靈活的軟件。這就需要採購改革,將總成本和供應鏈彈性與性能和適應性等其他因素進行權衡。」文章寫道。

施密特稱,某些不利因素可能會阻止美國國防預算的上升,而現有國防開支中,人事成本的大幅增長也有可能擠佔現代化和新武器開發的機會。

盡管如此,他表示,美國有可能繼續增加國防開支。施密特提及,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威克(Roger Wicker)此前提出,要大幅增加美國國防開支至國內生產總值的5%左右。

此外,有一些跡象表明美國正在認真對待創新,根據美國《國防授權法案》,去年美國國防創新部(Defense Innovation Unit)的預算增加了5倍,達到近10億美元。「這只是一個開始。」施密特說。

文章還稱,美國的行動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反響,近年來,國防開支目標達到或超過GDP的2%的北約國家已從2020年的9個增長到今年的23個。新的倡議也在不斷湧現,例如北大西洋國防創新加速器項目(DIANA)和為西方人工智能技術提供資金的北約創新基金(NIF)。

文章的最後,施密特又推銷起人工智能武器。他稱,美國「必須從戰略角度思考我們的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最佳方式」,「我們可能有很多艾布拉姆斯坦克,但並非每個問題都是釘子(指突破局限性思維)。這就是創新如此重要的原因。我們不能浪費這個機會,僅僅購買我們在過去戰爭中使用過的武器。人工智能時代要求我們發明、改造和採用使用人工智能的武器。」

近年來,施密特多次在公開發言中強調人工智能對於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極力渲染「中國威脅論」,鼓吹中美「科技新冷戰」。他通過鼓吹「冷戰」大肆斂財的舉動,也引發美國科技界人士的警惕。

微軟前任首席技術官(CTO)梅爾沃德(Nathan Myhrvold)表示,他贊同白宮和國會在科技領域加大投資,「但問題是,當你通過好戰、恐懼和衝突的論調恐嚇大眾來獲得支持時,你就會遇到一個真正的問題——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