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中東最強大情報力量的以色列,遭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突襲,目前已造成雙方逾500人死亡。
擁有「摩薩德」等中東最強大情報力量的以色列,為何這回「失明」了?
以色列國防軍退役准將、「加沙師」前副司令阿米爾·阿維維形容,「這是一次不亞於贖罪日戰爭的失敗」。他說,「令我驚訝的是,不僅是整體情報失效,戰術部隊也垮了。人們會期望加沙師在保衛邊境方面做得更好。」
中東問題專家大衛·卡法亦認為,「這是以色列情報部門的重大失敗,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一場歷史性潰敗。」
卡法表示,「以色列是一個永遠處於戒備狀態、隨時準備投入戰鬥的國家,始終保持著警惕。但顯然,這次的事件表明以色列準備不充分,可能是以色列情報部門的分析和預測出現了錯誤,以色列特種部隊的備戰情況也是如此。」
卡法說,從最初的反應來看,以色列軍隊本身也處於震驚之中,哈馬斯之所以能夠「成功」襲擊以色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出其不意。
他認為,哈馬斯攻擊是立體的,同時從陸地、海上和空中發動襲擊,可能出乎以色列人意料。「以色列是一個依賴技術來預測威脅並在危險到來之前將其消除的國家。但很明顯,這次以色列存在預測方面的問題,也可能他們在分析威脅級別時出現了問題。以色列情報部門可能會預測,位於黎巴嫩南部真主黨會從以色列北部發動攻擊,結果他們措手不及。」
這次的襲擊,對以色列而言,彷彿是經歷了一次「歷史重演」。
50年前的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敘利亞的阿拉伯聯軍在猶太人傳統假期的「贖罪日」,對以色列發動了第四次阿拉伯戰爭。
聯軍一度奪回了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獲得阿拉伯世界對抗以色列的罕見勝利,但聯軍最終還是戰敗。在美國《戴維營協議》的介入下,埃及成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標誌著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首次公開進行對話。
50年後的2023年10月7日,也正值以色列的假期和安息日,哈馬斯發動了突襲。
據以色列《國土報》報道,儘管加沙地帶長年摩擦衝突不斷,但這次是數十年來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的最大規模襲擊。
哈馬斯除了發射數千枚火箭彈,武裝人員亦從加沙進入以色列境內,與以軍槍戰,亦有向途人開槍,以軍之後攻擊哈馬斯在加沙的目標,哈馬斯再發射火箭彈還擊。
哈馬斯表示,採取軍事行動是因為對以色列忍無可忍,「是對其長期殘害婦女、褻瀆阿克薩清真寺和圍困加沙的回應。」又說扣押了大量以色列俘虜。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形容國家處於戰爭狀態,強調會以所有力量摧毀哈馬斯。能源部長下令切斷加沙的電力供應。
此次哈馬斯發動的「阿克薩洪水」行動,其名來自位於耶路撒冷老城區的阿克薩清真寺。穆斯林稱之為「高貴聖所」,猶太人則稱之為聖殿山,是被聯合國文化機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世界遺產。
不同信仰的人群對此地的爭議,可以追溯到以色列建國之前,但在清真寺這個象徵符號的背後,是以色列與整個阿拉伯世界的長期矛盾,這被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是「無解」的。
1947年,聯合國制定了一項分治計劃,將當時受英國控制的巴勒斯坦劃分為兩個國家:一個是由主要來自歐洲的猶太人組成的國家,另一個是由巴勒斯坦人組成的國家。猶太國家獲得了55%的土地成為了後來的以色列,其餘45%則屬於如今的巴勒斯坦。
1967年第二次阿以戰爭之後,以色列佔領了東耶路撒冷(包括老城區)以及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使得阿克薩清真寺處於以色列的控制之下。
在那以後,以色列就著手對東耶路撒冷實行猶太化,將以色列猶太人與巴勒斯坦穆斯林差別對待,比如不許巴勒斯坦穆斯林在清真寺祈禱,不給予在耶路撒冷出生的巴勒斯坦人公民身份等。每一次改變,都會激起巴勒斯坦人和周邊阿拉伯國家穆斯林群體的強烈不滿。
如今,曾經的巴勒斯坦有9成的國土已經被以色列實際控制。其中,位於巴勒斯坦境內,毗鄰埃及和地中海的加沙地帶,正是巴以矛盾的核心地區。
在短短一個世紀內,加沙地帶的實際控制權多次易主。從英國人、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到後來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與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
據半島電視台報道,自2007年6月以來,以色列對該地區實施了嚴密的海陸空封鎖,並控制了加沙的領空、領水和三個陸地過境點中的兩個。此舉導致該地區的失業率翻了一番,從封鎖前的23.6%上升到2022年底的47%。貧困率也上升到61.6%,居民必須忍受平均每天12個小時的停電。
對此,以色列《國土報》專欄作家埃爾達爾表示,這次哈馬斯的襲擊應該給以色列敲響警鐘。他指出,以色列不能一邊與阿拉伯國家實現關係正常化,一邊又試圖向巴勒斯坦領土擴張。
埃爾達爾對半島電視台表示,「現狀是以色列有能力封鎖加沙,有能力擴張猶太人的定居點,但巴勒斯坦人不會袖手旁觀」。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