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暴動「懸案」 一錘定音

博客文章

暴動「懸案」 一錘定音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暴動「懸案」 一錘定音

2024年12月13日 18:31

歷史最終會作出結論,法庭終於對2019年黑暴事件其中一個重大章節----「721事件」,寫下定論。

2019年黑暴風波兩大高潮是「721事件」和「831事件」。「721事件」是白衣人和黑衣人的衝突,而「831事件」是所謂「太子站打死人」的謠言。當時這兩件事件熱度極高,在社交媒體上大爆發,激發大量的示威者投入這場運動,但事後看來,完全是虛幻的炒作。

831太子站所謂「打死人」事件早有定論。當日謠傳6個示威者被警察打死,結果證明完全是虛構,不但有調查報道證明沒有一個失蹤者,另外還有被傳遭打死的示威者「韓寶生」(真名:王茂俊),最後流亡英國,還現身受訪。但這些人在謠言滿天飛時,卻不會出來澄清。

至於721事件就複雜一點。事發前幾日先有黑衣人去新界元朗區示威,由於明言要踩入鄉事的地盤,到7月21日元朗再有黑衣人示威時,就激發當地的勢力,即是所謂白衣人出來對抗,結果在港鐵站爆發大衝突。事發時網上謠傳警方和白衣人夾好,任由他們被人毆打,當時就激發大量民眾湧出來示威,令黑暴運動推向一個高峰。早前法庭已裁定,白衣人當日聚眾用藤條打人等行為是暴動行為。

案件審訊經年後,法庭在12月12日裁定,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和6名男子,當日在元朗暴動罪名成立,將在2月27日判刑。法庭認定支持黑衣人和他們的支持者同樣是暴動,區域法院法官陳廣池的判決,釐清了幾個重要的觀點。

第一,白衣人暴動並不等於黑衣人沒有暴動。陳官在裁決時,表示控辯雙方都同意在721相關時段,在元朗港鐵站內有一群白衣人暴動,問題的關鍵是當時港鐵站內,有沒有另一組人同樣暴動。

泛民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當日知道元朗區有衝突,就在網上發布3篇帖子,渲染說黑社會介入元朗的衝突,還叫助手開直播,以提高自己的政治氣勢。陳官列舉林卓廷當日的言行,包括林卓廷曾在港鐵站內大聲向對方說「警察嚟緊,拉晒你地班X街,你夠膽唔好走,你千祈唔好走,你班黑社會唔好走,各位兄弟唔好埋去」。

陳官反問這些說話和姿態,到底是緩解還是烘火澆油,其實一目了然。陳官用兩場颱風來形容,指同一時間可以有兩個颱風出現而互相影響,他就要判斷到底同一場景有沒有兩場暴動產生,結論是的確有兩場暴動同時發生。

陳官的解說釐清了很多人的誤解,以為只要對方犯錯,自己做什麼反應都沒有問題。我過去曾經在法庭聽審,是很簡單的不小心駕駛案件,案情是甲車直行,乙車從右前方切線切過來,結果兩車相撞。我聽審的案件是甲方司機被控不小心駕駛,他在庭上說是對方先沒有打燈就切線過來,是對方有錯,不應告他。不過裁判官最後判定,甲方司機沒有做足足夠的防範措施,同樣是不小心駕駛,罪名成立。所以他人犯錯,不等於自己沒有犯錯,這是很簡單的法律原理。普通人或許不知,曾任職廉署調查主任的林卓廷不會不知。

第二,是暴動不是調解。現實上包括林卓廷在內,這批去現場聲援的人都是支持或保護黑衣人的示威者。在當年多個暴動場合,這些知名人士經常都有兩種身份,既是支持者,又是保護者,身份隨時轉易。他們在有人示威或暴動的時候會推波助瀾,當警察到場維持秩序時,又會從中作梗,阻礙警方執法。當日很多其他在暴動現場的不知名所謂醫護、糾察甚至記者,其實都是示威者的一部分,只不過是用不同的身份出現,客觀就鼓勵了暴動,助長了暴動者的聲勢。

法庭今次很清楚的判定,聲稱到現在調解糾紛並不是一個辯解的理由,只要你到場是有刺激群眾的行為,這就是暴動。

第三,警方不執法毫無根據。當日有大量網上謠傳指警方和白衣人夾好,鼓勵白衣人打黑衣人,並讓事發時的元朗變成「無警時份」。就是這些謠言,令721事件大大鼓動了其後的示威。

陳官提到有關警方部署,形容2019年7月21日對整個香港而言是「多事之秋」,當天早上在港島有警方不反對的遊行,後來在晚上演變成中上環的暴亂及在中聯辦外的暴力行為。很難以平常日子、以普通巿民的角度去看警方當日的部署。陳官強調,警方及救護員在某種原因遲來現場,並不能成為挑釁對方,甚至以暴易暴的藉口,亦不應用「陰謀論」的眼光,來看警方當晚的部署。

總括而言,這件案件的判決,為2019所謂兩大懸案之一的「721事件」劃上句號。其實不單是事件本身,而是這些知名人士當日大批湧入元朗聲援, 在社交媒體上得到極大的響應,加上大量撒播謠言鼓動群眾,令整場運動推向高峰。現在要這些人為暴動付出代價,合理之至。

盧永雄

Tags:

林卓廷

往下看更多文章

千萬人口帶動香港發展

2024年12月12日 18:51 最後更新:12月13日 05:37

君子豹變。世界在變, 香港不能不變,人口政策是其中一個焦點。

香港人口老化確實已到了一個樽頸,要研究長遠的人口政策。香港現在人口750多萬,而北京、上海、深圳、東京等大都市人口,都是以千萬計,有些更到達2000萬以上。香港作為超級大都會,750萬人口偏少。

香港到2046年預計人口會增加至819萬,但屆時60歲以上人口將佔超過三分之一,如果不額外有人口增長,將會變成一個倒金字塔型,中年人及長者為主,生產力比較低下。

特首李家超早前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香港要保持競爭力,作為領先城市應,應該有1000萬人,香港人才庫有限,應該需要吸納外地人才,以增強人才庫。

這個千萬人口的目標對香港甚有必要,主要考慮幾方面的因素。

第一,添加發展動力。一個地區要發展,主要看土地、人口、資金和創業精神4大因素。香港土地雖然有限,但是透過開發北部都會區,以及未來大嶼山填海計劃,土地樽頸可以解決。但是其他3項因素都和人口有關,如果本地人口逐漸老化,既缺乏高生產力的年輕勞動力,亦缺乏創業精神。在這種格局下,亦難以吸引資金來港投資,即是本地資金亦因為看不到新需求,會撳住荷包不想投資。

不過反過來說,如果政府訂下千萬人口的目標,未來香港會增加250萬至300萬人口,就會形成一個全新的發展動力,推動社會向前。

第二,有全新的人才供應。這屆政府上場,全力推動香港發展創新科技等新興產業,政府預計未來直接從事創科行業的人數,會由現在的1萬多2萬人,增長至10萬人。由於需求會在未來5年短期內爆發性增長,本地大學即是加大培訓力度,都無法有足夠的人才,所以透過積極的輸入人才計劃,才可填補到這個人才的缺口。

特區政府自2022年推出一系列招攬人才措施,截止今年11月底,各項入境人才計劃收到42萬宗申請,批出26萬宗,其中有17萬5000名人才攜同家人到港。未來隨著香港部署發展各種新類型產業,大量擴展的人口,亦可支援這些新產業的發展。

第三,創造新的需求。香港成本較貴,相比於貼鄰地區如深圳,一般消費價錢可能是深圳的兩倍以上。市民北上消費,就令到需求減少,零售業受到衝擊。

試想一下,如果香港的人口增長三分之一,就會帶來方方面面的新需求,從零售到教育,都會填補到現在的需求不足,會讓本地的經濟,重獲新需求支撐。新人口如果從事高增值的新行業,消費力亦會增強。

換另一個角度,香港規劃成為一千萬的城市好處甚多,但亦有人會有兩種憂慮,第一是搶本地人飯碗,第二是對住房或其他公共服務構成壓力。

先講第一項搶飯碗。如果本地的經濟停滯不前,並無新項目發展,是一個零和遊戲的話,輸入外地移民來港,的確是會搶走本地人的飯碗。但是香港現在大力開拓創新產業,本地人才遠遠不足,出現人手錯配的狀況,所以搶飯碗的問題本來不大。反過來說如果缺乏人才,就會造成樽頸,令創科等新興行業發展不起來。無新行業發展,進一步對本地消費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外來的人才如果是進入高增值的新行業,其實是有帶動就業的作用,這是一個正和遊戲,而不是零和遊戲。

其次對房屋及公共服務的需求,這的確是一個問題,政府要善加規劃。要按一千萬的人口,去部署未來10年至20年的房屋供應及各種公共服務的提供。只要規劃得好,人口增長不是問題。

《周易》革卦講到,「大人虎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古人用豹變來形容君子的成長。君子像豹一樣,出生醜陋和普通,但是經過自己修養、求知,最終像成年的豹子一樣,矯健美麗,成為一個有品質的人。.

香港不變不成,不但要變,還要有大手筆的改變。需要有大規劃,大發展,才能突破如今停滯不前的困局。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