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水滸傳》內容虛實比例若干?梁山泊究竟有多少條好漢?

歷史長河

《水滸傳》內容虛實比例若干?梁山泊究竟有多少條好漢?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水滸傳》內容虛實比例若干?梁山泊究竟有多少條好漢?

2022年03月22日 12:14 最後更新:12:30

《水滸傳》與《三國演義》同為膾炙人口的演義小說,內容同樣有虛有實,令人真假難分。不少人認為,如果《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話,那麼,《水滸傳》便只是一分史實,九分虛構。那麼,《水滸傳》中梁山泊的108名好漢,又有多少位是真實存在?

位於江蘇鹽城施耐庵紀念館中的《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像。

位於江蘇鹽城施耐庵紀念館中的《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像。

《水滸傳》描寫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故事,由於小說結合真實的歷史背景、人物以及事件,再加上形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塑造,不少人都以假亂真,誤將故事情節視為真實歷史。

更多相片
位於江蘇鹽城施耐庵紀念館中的《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像。

位於江蘇鹽城施耐庵紀念館中的《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像。

《宋史紀事本末·侯蒙傳》。(網上圖片)

《宋史紀事本末·侯蒙傳》。(網上圖片)

2011年版電視劇《水滸傳》海報。

2011年版電視劇《水滸傳》海報。

在1998年和2011年版電視劇《水滸傳》中,分別由李雪健(左)和張予涵飾演的宋江。

在1998年和2011年版電視劇《水滸傳》中,分別由李雪健(左)和張予涵飾演的宋江。

2011年版電視劇《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晋松飾)。

2011年版電視劇《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晋松飾)。

1998年版電視劇《水滸傳》中的林沖(周野芒飾)。

1998年版電視劇《水滸傳》中的林沖(周野芒飾)。

事實上,《水滸傳》中多數人物和內容都是虛構的,當中108名好漢中,根據明代《宋史紀事本末·侯蒙傳》記載,只有36人在歷史中存在。這36人,便是在宋徽宗宣和三年二月「橫行河朔」歷史事件的主角:「淮南盗宋江以36人横行河朔,轉掠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

《宋史紀事本末·侯蒙傳》。(網上圖片)

《宋史紀事本末·侯蒙傳》。(網上圖片)

除宋江外,其餘35人的名字,史書沒有客觀具體記錄,大部分是根據民間傳說再加工而成的。據明代郎瑛的《七修類稿》列出了這36人的名字為: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石秀、徐寧、李英、花和尚(魯智深)、武松。

2011年版電視劇《水滸傳》海報。

2011年版電視劇《水滸傳》海報。

但為何在《水滸傳》中出現的好漢數目會是108位?一方面是在古代,36這個數字代表天罡,天罡所對應的剛好是72地煞,加起來便是108了,這樣,小說看起來更有神秘感和層次感;另一方面是,作者為了吸引讀者,增強小說的可讀性,在36名實際存在的人物基礎上,再虛構了72人,這樣才有了我們今天百看不厭的《水滸傳》。

在1998年和2011年版電視劇《水滸傳》中,分別由李雪健(左)和張予涵飾演的宋江。

在1998年和2011年版電視劇《水滸傳》中,分別由李雪健(左)和張予涵飾演的宋江。

另一樣有趣的地方是,由於《水滸傳》太有名了,很多人誤以為宋江等人領導的農民很大規模,氣勢很盛,但史料上看,在北宋末年300多次的農民起義中,宋江起義規模並不算大。

2011年版電視劇《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晋松飾)。

2011年版電視劇《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晋松飾)。

據《宋史》載,宋江起義的導火線是因宋朝廷為了解決財政困難,將整個梁山泊800里水域全部收歸國有,百姓入湖捕魚、採藕、等都要依船隻大小,課以重稅,若有違規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當時的農民與漁民非常貧窮,根本交不起重稅,於是,在宋江等人的領導下,鋌而走險,憑藉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形,阻殺口前來鎮壓的官兵。

1998年版電視劇《水滸傳》中的林沖(周野芒飾)。

1998年版電視劇《水滸傳》中的林沖(周野芒飾)。

最初,宋江等人一直堅守在梁山泊,直至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才正式宣布起義,隨後離開梁山泊,轉戰青、齊、濮各州之間,官府也才開始注意到這支起義軍存在,並下令任命張叔夜為海州知州,討伐宋江,最後宋江等人投降被擒。但是,宋江等人是生?是死?則已經無考證了。

往下看更多文章

郭象出仕 「口若懸河」受讚賞

 

「口若懸河」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世說新語.賞譽》,當中有言:「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西晉玄學家郭象少有才學,對於日常生活中之事,他總能在當中找到不平凡之處。每每接觸到一些現象,他都會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說他智周萬物也不為過。他不僅知識淵博,甚至對於老莊學說有著獨到的見解。當時,有不少人因仰慕其才名而慕名而來。然而,郭象並不向往官場,所以凡是請他出仕的,他都一概謝絕。每天不是埋頭研究學問,就是和志同道合的人談論哲理。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恪守「不做官、只做學問」的人生原則,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活得自在。可是朝廷又怎麼暴殄天物呢?朝廷多年來都不放棄,哪怕多次被郭象拒絕,也要派人來請他出仕。郭象實在推辭不掉了,只得硬著頭皮答應下來。朝廷一見郭象把事情應了下來,馬上就把他封為「黃門侍郎」。要知道,黃門侍郎在晉朝已經有副宰相的地位了!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到了京城,郭象很快就憑著自己豐富的知識在官場上站穩了腳。加上,他口才很好,對什麽事情都能講得頭頭是道,所以人們都愛聽他那生動且深刻的論述。當時太尉王衍也十分欣賞郭象,認為他不但立論新穎,講話還條理清楚,所以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讚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口若懸河」這個成語,而「懸河」即瀑布之意,所以這個成語比喻人說話滔滔不絕,像河水傾泄一樣。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