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巴基斯坦聯合研制的「梟龍」戰鬥機再次斬獲出口大單。據報道,在周三阿塞拜疆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親自來了到蓋達爾·阿利耶夫國際機場,登上了JF-17C(Block-III)「梟龍」戰鬥機。
這架戰機原本是前來參加在該國舉辦的第五屆阿塞拜疆國際國防工業展覽會的,在會後這架戰機就直接被交付給阿塞拜疆空軍了,因此這也是該國正式接收的第一架「梟龍」戰鬥機。
「梟龍」是阿塞拜疆當前最先進的戰鬥機。阿塞拜疆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防長扎基爾·哈桑諾夫和巴基斯坦航空綜合體主席哈基姆·拉扎出席了儀式。
阿利耶夫不但聽取了它的戰術特點、操作方式、關鍵性能等介紹,而且還戴上飛行頭盔親自登上一架戰鬥機進行體驗,足以證明對這種先進戰鬥機的認同。
阿塞拜疆國防部表示,這些現代化輕型全天候多用途戰鬥機已經「列裝阿塞拜疆空軍武器庫」。此前相關報道透露,巴基斯坦與阿塞拜疆達成總價值16億美元的「梟龍」Block3 戰鬥機引進協議,其中包括了戰鬥機、相關訓練和武器彈藥。
儘管兩國都沒有透露具體採購數量,但可以對比此前網傳的伊拉克引進「梟龍」Block3的合同——12架「梟龍」Block3戰鬥機連同備件、彈藥和相關的訓練服務,一共11億美元。伊拉克還可能再採購6架「梟龍」,總金額達到18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阿塞拜疆與伊拉克對於「梟龍」戰鬥機的要求差別不太大的話,那麼阿塞拜疆實際採購的數量大概在16-18架左右——考慮到各國採購戰鬥機時,通常在配套的武器、零部件性能和數量方面存在差別,因此實際單價會有所差異,因此這種估算可能也不太准。
但根據巴基斯坦媒體的報道,這是巴基斯坦歷史上最大的軍售訂單。巴基斯坦可能也沒有想到,當初推動「梟龍」項目只是想找中國幫忙研制一種能夠替代殲-7的輕型戰鬥機,最終不但獲得了一種具備先進超視距作戰能力的第4代戰鬥機,而且還能從武器出口中大賺一筆,實在證明了與中國合作是雙贏的局面。
對於「梟龍」Block3的基本性能,中國網友們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它配備有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引導發射霹靂-10格鬥導彈和霹靂-15中遠程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這樣的組合是國際軍貿市場上能買到的最先進空戰武器之一;同時該機也具備發射多種中國研制的精確制導炸彈以及反艦導彈的能力,是執行對地/反艦作戰的空中多面手。雖然作為一款輕型戰鬥機,「梟龍」Block3的航程只有1200公里,但它具備空中加油能力,因此執行相對較遠的長途奔襲也不是沒有可能。
由於近年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爆發的激烈衝突,兩國都在加緊引進先進武器。對於阿塞拜疆而言,當前空軍主力仍是十多架蘇聯時代的米格-29A戰鬥機,很難應對亞美尼亞獲得的4架俄制蘇-30SM重型戰鬥機。但尷尬的是,阿塞拜疆空軍想要推進現代化,實際可以選擇的對象有限——俄羅斯已經是亞美尼亞的武器供應方,而且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自顧不暇,基本沒有餘力再對外出口先進戰鬥機;西方戰鬥機不但價格昂貴,而且附加的政治條款限制多,也基本不在阿塞拜疆的考慮範圍內;只有巴基斯坦和中國聯合研制的「梟龍」戰鬥機不但性能足夠先進,而且由巴基斯坦出面與阿塞拜疆簽署採購協議,還可以減少某些國家對於「中國借軍售擴大影響力」的政治壓力。
阿塞拜疆採購的「梟龍」Block3大概率會搭配先進的霹靂-15中遠程空對空導彈,借助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它們很有可能在視距外空戰領域領先於亞美尼亞的蘇-30SM。再加上數量優勢,奪取戰場制空權恐怕並不是難事。
而另一方面,「梟龍」戰鬥機雖然整體採用中國標準,但在後勤維護方面多少與蘇聯/俄羅斯體系存在相關性,這對於習慣了蘇聯時代戰鬥機的阿塞拜疆空軍而言非常有利。畢竟對於這些小國來說,重新建立一整套獨立的後勤維護體系,實在是過於昂貴的選擇。
內地軍事博主「空天力量」分析稱,阿塞拜疆正式引進「梟龍」戰鬥機,不但代表著這種中巴聯合研制的戰鬥機再次在國際軍貿市場上獲得利潤豐厚的大筆合同,同時也為「梟龍」戰鬥機進一步爭取急需更新冷戰時代戰鬥機的中小國家訂單而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想要一款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的先進戰鬥機嗎?不用考慮政治限制苛刻的美國二手F-16,也不用選擇交貨遲緩、價格超貴的歐洲戰鬥機,巴基斯坦的「梟龍」戰鬥機就能滿足這些國家的需求,而且配套的武器和系統升級,還有中國提供保證,那還猶豫什麼呢?
當然,至於隨之而來的「中國影響力增加」,一切都是順理成章了。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解放軍海軍「山東」號航空母艦入列五週年,央視總台國防軍事頻道刊發專題報道,對「山東」艦五年來的航跡,形成戰鬥力的情況進行盤點。雖然主要素材可能還是來自於10月份海軍「遼寧」、「山東」兩艦在南海組成的雙航母戰鬥群拍攝的視頻資料,但是依然透露出很多細節。
新亮相的艦載機
首先要說的是「山東」號航空母艦的艦載機部隊編制。長期以來,中國海軍航母裝備的固定翼艦載戰鬥機只有殲-15這一種。
該型戰鬥機是一種達到第四代戰鬥機中期型號技術水平的艦載機,使用平面縫隙陣全波形火控雷達和典型的第四代戰鬥機航電、火控系統,空戰性能相當於沒有進行MLU技術加改裝之前的殲-11B,對面攻擊性能類似於殲轟-7A。
總體作戰能力,與F/A-18C/D lot20型戰鬥機比較類似,落後於美國海軍F/A-18E/F和法國海軍「陣風-M」兩種具備四代半戰鬥機水平的艦載機,更不用說五代機了。
右下角為殲-15T
不過,從此次央視報道的「山東」艦行動視頻看,「山東」艦的艦載機在實施甲板定位和整備時,可以明顯看到有幾架艦載機,與殲-15型艦載略有不同。如使用了淺色的斜切狀雷達罩,雷達罩沒有空速管,使用了一字型機翼翼尖掛架……毫無疑問,這是在本屆中國航展上剛剛亮相的殲-15T型艦載機。
相比殲-15型艦載機,殲-15T使用的發動機,應當是推力更強大的AL-31F-cep.45型,航空電子和火控系統也都分別提升到了相當於殲-11D型戰鬥機的水平。這是一種類似於F/A-18E/F Block3的四代半艦載機,將極大地提升「山東」艦的航空作戰能力。
同時,央視還首次公開了「山東」艦回收和起飛殲-15DH型艦載機的視頻,也首次明確,「山東」號上搭載的殲-15D型隨隊電抗機,有自己的專屬型號殲-15DH,後一個字母H應當是「滑躍型」的意思。這似乎證明,殲-15D型最早是被作為彈射型航空母艦的配套項目存在的,進行一次改裝之後,增加了H型,為兩艘滑躍起飛型航母做了項目配套。
不經意間露出的殲-15DH折疊機翼
但不管怎麼說,隨著殲-15DH型艦載機加入「山東」號航母艦載機部隊,起碼可以確保殲-15艦載機在遂行對面攻擊、航空制海和導彈反艦任務時,可以得到電子戰機的隨隊掩護。
更可以確保殲-15艦載機在面對第五代戰鬥機時,有一個比較完備的體系——在岸基預警機和隨隊電抗機,還有艦載ESM系統的支援下,對五代機進行早期預警和精確定位。
總而言之,殲-15D型艦載機的正式上艦,極大地完善了「山東」號航空母艦的對空、對面、對海作戰體系。
當然了,從央視公佈的視頻看,殲-15DH此次上艦,似乎還是有些美中不足的。它在著艦時只搭載了兩個電子戰吊艙,而從中國航展上通場的殲-15D,則是搭載了四個電子戰大型吊艙。
這兩個吊艙和四個吊艙,明顯功能有縮水,射頻功率不足。有分析猜測,不知是否在著艦試驗中有所保留,還是殲-15DH型艦載機在四個吊艙起飛的構型下,超過了滑躍式起飛最大起飛重量,因此只能縮水到兩個吊艙。
如果是這樣的話,要麼帶著兩個吊艙起飛、電子戰能力有一定的降低,要麼帶著四個吊艙起飛,起飛之後需要另外出動夥伴加油機實施空中加油,這樣又會影響到一個攻擊波次的組成,一個攻擊波次的規模等。
總之,殲-15DH帶著兩個吊艙著艦和起飛,內地軍事博主「大伊萬」覺得還是有些美中不足,希望後面有更多視頻證據。
今次央視也放出了「山東」號航母實施全甲板攻擊的珍貴視頻。
一是可以大致看一看「山東」號航母實施全甲板攻擊的次序,二是可以大致看一看「山東」號航母實施全甲板攻擊波次的出動規模。從視頻畫面來看,分為兩個片段。
第一個片段裡,是殲-15艦載機從艦艏的兩個長度為105米的輕載起飛位起飛的畫面。可以看到殲-15戰鬥機以兩架為一組,從飛行甲板後方依次進入起飛位置,進入起飛位置之後擋焰板升起,立刻放飛戰機。放飛戰機結束後,擋焰板降下,後續兩架殲-15繼續進入起飛位置。
前後共實施了五個波次的起飛作業,一共放飛了10架艦載機。但考慮到第一個波次的殲-15不用進入起飛位置,就在起飛位置上完成整備,可以首輪次起飛。因此,殲-15艦載機在前甲板105米起飛線放飛時,理論上可以放飛六批12架。
參考第二個片段裡,殲-15艦載機使用195米重載起飛點起飛的視頻,可發現「山東」號航母在全甲板攻擊模式下,105米起飛點的艦載機甲板運轉模式還是和大家想象中的有所不同的。
之前普遍猜測,105米起飛點在進行到第三輪放飛後,可能會優先動用位于飛行甲板左舷整備區的艦載機,在甲板上直線運動到起飛線上。
不過,從視頻中反映的情況看,「山東」艦利用105米起飛線放飛艦載機的順序,應當是第一批放飛起飛線整備的兩架,第二批和第三批放飛位於起飛線後方、降落跑道上整備的各兩架,第四批和第五批則改為放飛飛行甲板右側、位於艦島附近同樣在實施整備的各兩架。
在艦艏起飛位置放飛完畢艦載機後,位於後方的195米重載起飛位置開始放飛艦載機,整體的放飛順序走一個U型。也就是在195米起飛線上,已經完成整備的飛機,首先開始放飛。
此時,後面的所有艦載機已經全部放下折疊機翼、開始冷啓動,進入熱機狀態,等待起飛線上的飛機完成放飛後,位於左舷整備區域的殲-15艦載機開始依次進入起飛線,實施放飛。
左舷整備區放飛完畢後,開始放飛艦艉整備區的飛機,在艦艉整備區的飛機放飛完畢後,開始放飛右舷靠近艦島整備區的飛機,所有的飛機都遵循最短的行進路線,自主滑行向起飛線實施放飛。從視頻中看,可以放飛12架戰鬥機,放飛完畢後,剩下兩架艦島旁的艦載機,作為備用機。
當然了,這兩段視頻,也就是一個利用艦艏105米起飛線起飛的視頻,一個利用左舷195米起飛線起飛的視頻,兩段視頻里飛行甲板的狀態不同,天氣情況不同,很明顯是拼接起來的視頻。
考慮到「山東」艦實際上的甲板運行能力,「大伊萬」傾向於認為,該艦在實施全甲板攻擊時,作為組成首輪攻擊波的105米起飛線,實際上可以放飛5個批次10架殲-15型艦載機。作為組成第二輪攻擊波的195米起飛線,實際上可以單架放飛12架殲-15型艦載機。
兩個攻擊波,一共可以放出22架殲-15艦載機。此時,在飛行甲板上應當還有2架殲-15,作為備用機和艦隊直接防空掩護機,機庫里還可以預備6到8架殲-15艦載機,作為備份機。如果把這2架備用機也放出去,同時利用升降機繼續提升飛機到甲板,進行整備的話,那麼全甲板攻擊的規模可以達到24架。
當然,相比美國海軍的兩個全甲板攻擊波次,可以一下放出來30架艦載機,而且機庫里還有20來架艦載機整備的強大戰鬥力……「山東」號還有不足,只能放出一個波次,然後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
但相比印度海軍兩艘航母,不大於15架的全甲板攻擊放飛能力,「山東」艦其實已經是性能很強大的航母了。
除了全甲板攻擊模式,「山東」號航母還有類似於蘇聯紅海軍載機巡洋艦使用的輪轉出擊模式,包括3個8機編隊,或者2個12機編隊的輪轉出動,每個梯隊滯空時間在4個小時左右。
這種出擊模式,比較適合於在作戰空域進行長時間的空中戰鬥巡邏和態勢感知,有利於為航母戰鬥群內的其它水面戰艦艇發射重型高超音速飛行器,打開進攻通道。
山東艦的提升空間
後續「山東」號航空母艦還有進一步上探的空間嗎?應該還有,主要不是體現在艦載機數量和全甲板攻擊釋放的規模上,而是體現在將殲-15艦載機更換為殲-35艦載機之後,艦載機的性能和總體作戰能力上。畢竟,四代半戰鬥機相比五代機,其性能終歸還是要落後一代的。
「山東」號航空母艦下一次戰鬥力的飛躍,最主要的就會體現在第五代艦載戰鬥機上艦上。至於後續有沒有可能將預警機也放在艦上現在不好說,但是,中國海軍的航母之路,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