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英政府發茅撲水 向BNO「太空人」開刀 在港賺錢要繳英國稅好難頂

博客文章

英政府發茅撲水 向BNO「太空人」開刀 在港賺錢要繳英國稅好難頂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英政府發茅撲水 向BNO「太空人」開刀 在港賺錢要繳英國稅好難頂

2024年10月31日 20:59 最後更新:15:28

英國工黨7月上台時意氣風發,但睇清楚上手盤數,就嚇到跳起,檔攤原來已爛到透,除了財赤逾1200億鎊,還有一些開了頭的項目資金短缺220億鎊,形成巨大「黑洞」。面對瀕臨乾塘的殘局,新任財相李韻晴昨天發表的預算案,要急急出狠招撲水填窿,宣布加稅400億鎊(約4038億港元),加幅是30年來最大,任何地方可以斬一筆的,都會落刀。

英國財相李韻晴面對爛透的財政攤子,惟有狠手大幅加稅,其中一招是向英國居民的境外收入徵稅,BNO「太空人」將首當其衝。

英國財相李韻晴面對爛透的財政攤子,惟有狠手大幅加稅,其中一招是向英國居民的境外收入徵稅,BNO「太空人」將首當其衝。

企業和有錢人當然首先被榨到盡,最慘是移英的BNO港人,也受池魚之殃,部分生活開支(例如學費)勢會增加,而丈夫(或妻子)繼續留港搵銀的「太空人」,也成了政府打荷包的目標,在新稅務措施下,他們在港的收入要交英國稅,這猶如迎頭壓下的千斤鼎,都唔易頂。

英國政府對居英者在境外搵銀,一向比較寬容,這類「非定居人士」(Non-dom)在其他國家的收入,只要不匯進英國,就不用繳稅。但英政府正要急救財困,不得不改變這傳統政策,財相李韻晴決定由明年4月起將之廢除,藉此在未來5年增加127億鎊稅收。

這措施對一批BNO「太空人」也有打擊,他們多是較高薪一族,夫或妻先帶子女去英國落腳,自己就留港賺錢,以負擔家人在英的生活開支,自己兩三年後才赴英團聚。在新稅制下,他們在港賺的錢要交英國稅,如薪酬高於某個水平(例如年薪50萬港元之上),稅率可高達40%(香港只是15%),收入被咬一大囗,差不多同政府對分。

此外,居英港人將來如果出售香港物業獲利,也要向英政府繳交資本增值稅,又要被掠一筆。過往部分移英港人會保留在港物業,用來收租或自住,如今新稅制殺到,他們若想避交這筆稅,就必須在明年4月之前將物業沽出。

朋友計過條數,認為BNO「太空人」做唔過,不如叠埋心水,全家齊齊赴英捱世界好過;又或索性打消移英念頭,留港繼續賺高薪。總之,要重新計過條數。

BNO港人受今次預算案影響,尚不止此。財相李韻晴說,由明年1月起,英國私立學校學費須繳交「增值稅」(VAT),佔學費20%,港人家長如想子女讀較好的私校,負擔要增加兩成。一些名牌私校,例如伊頓公學,已講明會將增值稅全數轉嫁給家長。

一位留學專家同我講,近期因英國私校學費不斷加,稍後還要交VAT,加上香港經濟唔多好,原想送仔女入讀英國私立名校的家長已明顯減少,而BNO家長則多數降低期望,乾脆選擇入讀公立學校,慳得就慳。

在新稅務政策下,BNO港人在香港的收入,以及出售物業的收益,都要與英政府對分,加上讀私校要付VAT稅,都幾難頂。

在新稅務政策下,BNO港人在香港的收入,以及出售物業的收益,都要與英政府對分,加上讀私校要付VAT稅,都幾難頂。

除了中小學,英政府因為窮到燶,再無錢增加大學資助,大學要「求生」惟有大加學費,而BNO港人的子女要付國際學生學費,自然首當其衝,家長膊頭重擔又再加幾斤。

對BNO港人而言,今次預算案總算有個好消息,就是調高了最低工資,由時薪11.44鎊增至12.21鎊,全職員工全年加薪約1400鎊。不過這措施有辣有唔辣,僱主可能因而縮減工作時數,或在重稅壓力下,順勢裁員,BNO港人找工作可能更難。

新任財相揭開了英國財政的「黑洞」,令人觸目驚心,已抵英的BNO港人,要做好心理和財務準備過苦日子,至於未動身的港人,就真係要諗清諗楚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盧煜明親述當年「逆移民潮」回流 人生路上3個重要選擇全對

2024年12月31日 18:55 最後更新:01月01日 12:33

有人說,人生路上的選擇,早已命定;但也有人說,意識中其實潛藏着某種傾向,到了十字路口,就隨心而行。新一期《中大校友》季刊,訪問了中大新任校長盧煜明,細說他由求學到開展事業的幾個抉擇,我看完之後,更同意後一個說法,他每次走出重要一步,都是受心中意向推動,結果都選對了。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他1997時「逆移民潮」而行,由英國回流香港,這「反其道」的抉擇,造就了他日後揚威國際的科研偉業。

中大新任校長盧煜明接受《中大校友》季刊訪問,細說人生路上的幾個重要抉擇,其中之一是在1997年時,與「移民潮」逆流而言,毅然與太太由英國回流香港。右圖是他在牛津大學讀醫科時攝。

中大新任校長盧煜明接受《中大校友》季刊訪問,細說人生路上的幾個重要抉擇,其中之一是在1997年時,與「移民潮」逆流而言,毅然與太太由英國回流香港。右圖是他在牛津大學讀醫科時攝。

盧煜明1983年於聖若瑟書院畢業,是「光纖之父」高錕的師弟,因成績優異,同時獲港大醫學院、劍橋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取錄,最後選擇了劍橋大學,這與兩位研究DNA的名學者有關。他在訪問中說,作此決定源於一個情意結,事緣中六的生物課本《Biology:A Functional Approach 》中,有一些傑出科學家的照片,包括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華生(James Watson ),以及克里克(Francis Crick),都是劍橋知名學者,令他感受到劍橋在DNA研究的關鍵角色,所以二話不說便選了這間大學,這也預示了他未來與DNA 研究的不解緣。

他取得學士學位後,轉到醫學院歷史較悠久的牛津,到1994年取得博士學位,當時他已萌生返港念頭,直至回歸前香港爆發移民熱潮,他終於立定主意,與太太一起回流香港。

他說,當時本已獲牛津聘為講師,但心想香港是自已的家,在英國讀書多年,一直等待機會回去。直到1997年,香港有不少學者離開,機會來了,港大和中大都聘請與他的專業有關的學者,他於是下定主意舉家返港。

那個時代,許多人覺得香港前景不可預測,人心思「走」,因而留下大量待補的人才空缺,盧煜明逆流而行,可以天空海闊任飛翔。這與香港目前的狀況有點相似,人才流動往往帶來無數機遇,他的經歷正是最佳佐證。

盧煜明當時面對的另一個抉擇,是選港大還是中大,而他最後揀了中大。他說,中大的職缺較適合他的職業生涯發展,而且校園環境佳,山明水秀,感覺上整體氛圍較好,於是選擇了到中大工作。自此以後,就在中大整整27年,沒有離開過。

他另一個重要抉擇,是回港時在港大和中大之間,選擇了中大,並專注研究「無創產檢」,找出胎兒的DNA,終於創出科研輝煌成就。

他另一個重要抉擇,是回港時在港大和中大之間,選擇了中大,並專注研究「無創產檢」,找出胎兒的DNA,終於創出科研輝煌成就。

他決定專注於研究「無創產檢」,又是另一個選擇。他在牛津讀醫時,已留意抽孕婦羊水的風險,當時不斷思考是否有其他方法,如改為抽取媽媽的血,去知道嬰兒的基因或染色體,整個「無創產檢」科研,就是由這想法開始。他在中大努力幾年,終於突破研究的瓶頸,在媽媽的血漿中,找到了胎兒的DNA,最後於2011年研發出無創產前診斷技術,每年惠及超過1000萬名孕婦。

盧煜明創出這科研偉業,種子早在少年時已播下。他說,小時候滿腦子是恐龍的名字,家中有大堆講恐龍的書;讀中學時經常去圖書館借閱《Discover》和《Scientific America》等科學雜誌,看科學發明故事。他爸爸盧懷海醫生(青山醫院前院長),也是他走上醫學研究之路的重要引導者。

今年1月8日,他將轉上人生另一條重要軌道,出任中大校長。他說中大啟動校長全球招聘後,他思考了一段時間後,決定申請,因想到人生去到不同階段,應要做不的事。自已在學術上已獲得一定成功,現在是適當時候,在另一方面應用這些經驗,以此培育下一代。

盧煜明在人生路上的不同轉折點,都做對了選擇,依這規律,相信今次也是一樣。明天是新一年開始,衷心祝願他上任後,帶領中大創出更輝煌成績。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