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瀋陽市于洪區委宣傳部視頻號「于洪文旅」發布了一段推介當地大米的影片。影片中該區文旅副局長彭勃親自出鏡,先是站在稻田裏,用英語開場後,又用東北話叫趙叔「幫咱介紹一下……」隨後,彭勃又切換回英語。
由於流暢的英語和東北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感,影片的巧妙構思引發了眾多網友關注,表示「一聲趙叔,直接從英國莊園到東北大莊戶」「有種炕上吃西餐的感覺」。
于洪區成立於1964年,位於瀋陽市西北部,是瀋陽市九城區之一。據介紹,這期視頻是4條宣傳瀋陽市于洪區的拍攝主綫之一,正好近期稻子到了收割時間,於是就地取材進行了拍攝。數據顯示,該視頻播出不到三天,全網累計播放量已經突破千萬。
在策劃時,彭勃和同事們參考了網上很多成功的案例,正好她是英文專業,就採用了這種英文加東北話介紹的形式。彭勃說,這條視頻的走紅讓她覺得很突然。她認為,視頻的走紅除了英文和東北話的反差,真誠、接地氣是主要的原因。
「都是自然流露,沒有表演成分,對大地、對稻米的熱愛都是很真誠的。」視頻中,彭勃坐在農田裏和「趙叔」等人一起吃飯。「趙嬸一直給我添飯,生怕我吃不飽。我們都是第一次見面,但都嘮得特別好。」
「拍攝是比較倉促的,也沒有大規模的拍攝團隊,就是我和于洪區融媒體的工作人員呂培源一起想的本子,然後一起完成的。」彭勃笑言,當初真的沒想到出圈了。
視頻發出後不到1小時,就收到了大量的評論和轉發,還得到了人民網等央媒的肯定,稱視頻「有力量、有內容」。也是從那時起,彭勃便舉著手機,逐條回復網友的留言、評論。彭勃表示,視頻播出後自己幾乎兩天兩夜沒有合眼,忙著跟網友們互動。
彭勃說道:「我生怕錯過大家的任何一條評論,我怕大家對我們瀋陽、對于洪的期待得不到回應,我希望能够通過我們的解答,讓大家第一時間感受東北的熱情,讓大家了解于洪都有啥,歡迎大家到我們于洪來玩。」
「有網友問我們的視頻傳到哪裏了,有沒有出遼寧省,下面很多人在接龍回覆,有新疆、海南,甚至還有國外的美國、澳大利亞等等。」彭勃說,看到自己的視頻和于洪的産品被這麽多的網友、這麽遠的網友都看到了,自己感到特別震撼。
當看到台灣同胞出現在評論區,彭博說:「我們回覆,東北大米熟了,趕緊回來吃飯!」
推介大米的視頻走紅後,于洪蟹田大米負責人趙叔告訴記者,視頻帶貨效果很顯著,現在每天都要接幾百個電話,街道還專門成立團隊幫助自己。「彭局長能推,我非常高興。」趙叔稱。據彭勃介紹,這幾天村裏已經賣出了20多萬斤大米。
不過,這次走紅給彭勃和同事們帶來了很大壓力,她說這幾天幾乎沒有生活,除了和網友互動、接受採訪,就是在準備後續的工作。「怕大家對我們後續作品失望,對于洪的後續失望,所以我們所有部門都聯動起來,鉚足了勁(工作)。」
彭勃和村民們的合影。圖源:瀋陽晚報
對於自己的「英式發音」,彭勃則透露稱,自己其實是英語專業畢業。18年前,她考入于洪區成為「新于洪人」。起初,她以翻譯的身份在于洪區外事辦工作了幾年。「當時主要是以筆譯為主,譯寫于洪區的項目招商簡介。」後來,彭勃調任基層,在與群眾打成一片的同時,又兼任了于洪區文旅推薦官的工作,成為英文推薦官,英語也得以堅持下來。
公開信息顯示,彭勃曾任于洪區迎賓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等職,今年6月任于洪區文化旅遊廣電局副局長。
有業內人士評價稱,「彭勃的英語其實挺純正,是傳統的英音,和美劇裏的不同。」對此評價,彭勃連連擺手,十分謙遜,「謝謝大家對我的肯定,我的英語還需要進一步修煉。」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國對農業無人機的廣泛應用,吸引了來自美國等國家的農民追捧,他們爭相採購更實惠的中國產無人機,但美國農場里無處不在的中國無人機,惹來一些美國政客的無端針對。
《南華早報》2日報道注意到,「一些外國政府的懷疑態度,無法阻擋農民們實現農業自動化的願景,中國的農用無人機正遍布鄉村。」
《南華早報》報道截圖。
就在上個月,美國國會兩院相繼通過了新一財年的國防授權法案,將矛頭對準兩家中國無人機企業,打著所謂「國家安全風險」的旗號,擬禁止其在美國市場銷售新的無人機。
「這些擔憂毫無必要。」湖北楚飛農業公司的創辦者王飛說,雖然無人機可以記錄田地的邊界,並確定合適的作業高度,但它們無法瞭解更敏感的細節,比如正在種植的是什麼作物。
他直言不諱道,中國製造商能夠以較低成本生產農用無人機,因此美國農民傾向於選擇中國產品,而非美國國產的替代品。
總部位於深圳的無人機培訓領域頭部企業「全球鷹」創始人余景兵也指出,農用無人機是一項複雜的技術,「農用無人機的飛行環境相對惡劣。長期暴露在高溫、潮濕、具有腐蝕性的低空低速環境中,會對無人機的性能和維護提出更高的要求。」
《南華早報》視頻截圖。
5年前,在成都當農業機械銷售經理的時候,王飛就看到了無人機在農用領域的廣闊前景。於是回到家鄉安陸考察,隨後便創辦了自己的農用無人機公司。
安陸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產糧大縣,常年中稻種植面積達60萬畝。據《南華早報》報道,如今,楚飛農業的服務覆蓋了安陸約40%的農田。得益於無人機在播種、噴灑農藥和化肥上的高效協助,安陸的農作物產量得到顯著提升。
綜合孝感網等報道,王飛後來還聯合了其他幾位回鄉創業的「新農人」,成立了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飛防聯盟」,自購植保無人機幫助農戶開展飛防等作業,廣受當地好評。聯盟作業範圍也隨之從安陸擴展到孝感、隨州等地。
《南華早報》指出,像王飛這樣的成功故事,正隨著中國技術變革步伐的加快而不斷上演。尤其在中國開始將「低空經濟」視作未來經濟增長的新驅動力之際,農用無人機正作為一種先驅性創新被頻繁提及。
從2022年開始,農林植保就已經超過地理測繪,成為國內工業無人機最大的應用領域,佔比超三成。
「低空經濟最大的落地場景就是農業,我們將長期聚焦於農業。」中國大型無人機製造商極飛科技(XAG)以農業無人機聞名,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彭斌表示,儘管市場也在尋求將無人機技術應用於物流、旅遊和測繪等各個領域,但中國的自動駕駛機隊約98%的飛行時間都與農業有關。
如今,國內農業無人機已經從最初的果樹病蟲害防治功能,到如今的播種、撒肥、吊運等多功能作業,並全面滲透到農、林、牧、漁各個領域,推動了現代農業與低空經濟融合發展。
根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數據,2024年全國植保無人飛機保有量25.1萬架、防治作業面積26.7億畝次,均較去年增長近25%,已居全球首位。從覆蓋耕地面積上看,大疆提供的數據是2024年農業無人機單年內作業量超25億畝次,相當於覆蓋中國38%的耕地面積。
《南華早報》稱,中國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成功應用,自然也吸引了美國等國家農民的注意,他們考慮從更實惠的中國產品中採購設備。
綜合美媒報道,美國農民正逐漸增加對噴灑無人機的使用。2023年,無人機在美國41個州噴灑了370萬英畝的土地,覆蓋了50種作物,其中大部分是中國無人機,有八成都是中國品牌大疆。
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赫德里克(Russell Hedrick)最近告訴《華盛頓郵報》,無人機是他的「新農具」,可輕鬆完成撒肥任務,且成本遠低於傳統地面撒肥機。同時,無人機也是他的「救人工具」,可在發生自然災害時幫助搜尋幸存者,並運送物資。
他直言,「我不會說我不喜歡美國無人機,但我認為美國無人機在可靠性、易用性和用戶友好性方面都無法與大疆無人機相提並論。更重要的是,美國無人機的性能不如大疆,但價格卻是大疆的兩倍。」
在一次山地救援行動中,美國一搜救隊使用大疆無人機開展救援。
然而,中國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主導地位,又成為美國鷹派政客美其名曰「維護國家安全」的打擊對象,備受美國農場主好評的大疆首當其衝。這場早於2016年就開始的「圍剿」中,大疆已經多次被美國防部、商務部等部門「封殺」。
去年12月,美國國會兩院又相繼通過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大疆和道通(Autel Robotics)這兩家中國公司可能被禁止在美國市場銷售新的無人機。這份長達1800頁的法案聲稱,美國國家安全機構必須在一年內確定這兩家企業的無人機是否構成「不可接受的國家安全風險」。
美國國會此前也已經禁止聯邦機構採購中國產無人機,部分例外情況除外。此外,多個州也禁止公共資金項目使用或採購中國無人機。
無人機現已融入部分美國人的工作和生活中,美政客的封殺令正引發越來越多的擔憂。無人機運營商表示,中國產無人機具備價格低、性能好的優勢,「美國製造的無人機根本沒法比。」
「美國尚未準備好擺脫對中國無人機的依賴。」《華爾街日報》去年8月發佈的一篇報道也指出,美國政客封禁中國製造無人機的企圖,正遭到國內山地救援隊、警察局和農戶等多方抵制。大批中國無人機的忠實用戶紛紛發起抗議,他們致電民選官員、撰寫專欄文章並簽署聯名信,反對封殺令,因為美國製造的無人機無論技術還是能力,都遠遠比不上中國產品。
《華盛頓郵報》分析認為,中美之間的經濟和技術競爭已經波及無人機市場。隨著特朗普明年一月重返白宮,相關競爭可能會愈演愈烈。
對於美方指控和相關制裁行動,中國外交部此前已明確表示,堅決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划設各類名目的歧視性清單,無理打壓中國企業,破壞中美正常經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