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朗普出招的兩種可能

博客文章

特朗普出招的兩種可能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特朗普出招的兩種可能

2024年11月27日 20:11 最後更新:20:43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宣稱對中國產品加徵10%關稅的同一日,華為發布新款的Mate70手機。Mate70最特別的地方,是首款搭載完全自主研發「鴻蒙作業系統」的智能手機,就連外媒《德國之聲》都認為,這標誌著中國在移動技術領域上的一大突破。另外,華為雖然沒有公布Mate70搭載的芯片,但外界估計是國產的麒麟9100芯片。

自2019年以來,華為因為美國制裁而深受打擊,一度絕跡於5G智能手機市場。但是在去年9月推出用國產芯片的Mate60手機之後,華為滿血回歸,以今年3季度為例,華為手機出貨量是1080萬台,佔中國手機市場份額的16%,重新奪回大量蘋果高價機的手機市場。華為的回歸,就是中美貿易戰的一個活生生寫照,美國越打壓,刺激我們更越強大。

特朗普最新宣布對中國入口貨品加徵10%關稅,外媒有兩種解讀。一種是特朗普是吹牛大師,從來都是叫高開低,在選舉的時候,叫出向中國商品加徵60%關稅的高價,只是虛張聲勢,美國一年進口5000多億美元中國產品,實施60%關稅的高額關稅不切實際。

另一種觀點是,特朗普提出對華加徵10%關稅,只是一個起步,背後可能受到剛被提名為美國財政部長的華爾街精英貝森特影響。貝森特被認為是充斥著鷹派的特朗普團隊內,較為鴿派的力量,他曾公開表示支持對進口商品廣泛加徵關稅,但主張逐步實施,並認為關稅是有用的談判工具。所以特朗普這個10%關稅是一個溫和起手式,後面陸續有來,要逼使北京做出更多讓步。

無論如何是何種解讀,國家對特朗普政府都會保持底線思維,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爭取最好的結局,所以會從外循環和內循環兩個方面應對。

在外循環方面,國家是打算和美國以外所有願意友好合作的國家,進一步增強貿易關係。早前我已經說過,國家大力透過秘魯錢凱港的啟用,將大力發展以巴西為主的拉丁美洲貿易,將拉美視為繼東盟之後,新一個貿易增長的引擎。但國家對傳統工業國的市場亦沒有放棄,而特朗普上台帶來的威脅,亦都令多個本來親美國的國家,對華關係出現重大的變化,開始想和中國抱團取暖。

先講亞洲,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上台之後,並無如外界預期一樣,對中國採取鷹派立場,反而盡力和中國改善關係。石破茂上台不久,就利用開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機會和習近平主席會面,會後日本外務省高官表示,此次會談「成果豐碩」。石破茂最近求見特朗普不果,相信會更加增加日本的恐懼,成為中日改善關係的催化劑。

另外,一直對美國相當擦鞋的南韓總統尹錫悅,最近亦和中國改善關係,也是在亞太經合會議舉行期間,習主席就和尹錫悅舉行首腦會議,雙方應該談得不錯,習主席邀請尹錫悅訪華,尹錫悅亦向習主席提出訪問南韓的建議,特別是明年秋天南韓將主辦亞太經合組織的慶州會議,尹錫悅就邀請習主席訪韓。

至於歐洲那邊,英國新工黨政府對華改善關係的態度就更加明顯。英國首相施紀賢在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與習主席見了面,是兩國領導人6年來首次會面,顯示工黨上台後中英關係有重大進展。施紀賢亦對涉及中國的政治問題顯得低調,例如兩度拒絕記者要求他就香港的「35+顛覆案」表態。相信中英未來的經貿合作,將會步上新的台階。

至於歐盟和中國的電動車關稅談判,亦一度傳出有突破,後來歐盟方面又作出澄清,顯示歐盟內部仍然有分歧。但是中歐仍然可能就電動車關稅問題達成協議。加拿大加了中國電動車100%關稅,比歐盟要狠,卻換來特朗普大增加拿大25%的災難結果。所以歐盟加中國電動車關稅不會換來特朗普的善待,料會增加歐盟和中國談判的誘因。

至於內循環方面,國內亦會全力推動本地消費,以減少對美出口可能減少的衝擊。外界有一種估計,指如果中美的貿易戰打得越兇狠,中國放水催谷內需的力度就會更大。所以阿爺並非無子彈在手,而是保留彈藥,若出現最壞情況的時候才會出手。

總的來說,雖然中美貿易戰明年1月就會開打,但中國的政策會著眼於長遠,當美國步向保護主義的時候,中國就會反其道而行,擁抱自由貿易,與美國以外的所有國家,保持更加開放的貿易關係,成為全球化的中堅力量。我們國家就如華為那樣,面對打壓中會遇強越強。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英國財相一訪華  英鎊就受狙擊了

2025年01月13日 20:09 最後更新:20:49

英國新工黨政府上台後,意識到英國經濟太差難以為繼,就選擇和中國改善關係的道路,結果遭到四方八面的狙擊。

英國財政大臣李韻晴上周六(1月11日)抵達北京開啟訪華之旅。她行前在英國《泰晤士報》撰文為中國之行辯護,表示上一屆政府「未能認識到與中國打交道的價值,英國必須自信地與中國開展貿易往來。」

李韻晴寫道:「我們不能忽視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我們的第4大貿易夥伴,英國有近50萬個就業崗位依賴對中國的出口。因此,不與中國打交道根本就不是一種選擇。」

但在李韻晴訪華前夕,英鎊飽受狙擊。上周英鎊兌美元匯率大幅下跌,跌至13個月以來新低。李韻晴訪華期間,英鎊就如贈慶那樣繼續探底,本周一跌至1美元兌1.21英鎊的低位。

與此同時,英國國債價格也大跌,價跌息升,10年期英國國債收益率在當地時間9日觸及2008年以來的最高點,達到4.925厘,到本周一仍在高位徘徊,報4.887厘。

在正常情況下,債券收益率上升會提振本幣匯率,但最近一星期,英國長債收益率飆升加上英鎊暴跌,這種罕見的組合,表面上是投資者對英國政府控制國債和通貨膨脹的能力失去了信心。

市場因而把英國最近的金融動盪拿來與2022年的前首相卓慧詩上台時的的「小型預算案危機」比較,甚至將其與20世紀1976年的債務危機相提並論,那次危機逼使英國政府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救助。

反對黨保守黨上周呼籲李韻晴取消此次訪華行程,但李韻晴頂住壓力堅持訪華。

李韻晴在英國企業高層和財政官員代表團的陪同下,和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和國家副主席韓正等中國領導人見面。李韻晴在會面後表示,中英雙方達成多項共識,集中於金融服務業貿易和英國農作物和食品的出口。李韻晴稱這些中英協議「未來5年將為英國經濟提供6億英鎊的資金」。

在美國拜登政府落任前夕,還要不斷推出抵制中國和俄羅斯的措施,為下任總統特朗普挖坑。但英國工黨政府就不和美國配合,急忙要改善對華關係,拜登政府自然就不高興了。

就在李韻晴訪華前夕,英鎊受到狙擊,保守黨亦配合叫李韻晴取消訪華行程,一切來得有點巧合。雖然李韻晴堅持訪華,但估計未來英國想改善和中國的關係,最大阻力不是來自國內,而是來自美國。

這令人聯想起香港在1997年回歸前還是好端端的,但回歸後亞洲金融風暴卻快速席捲香港。若不是特區政府最後果斷入市,後果不堪設想。

未來中美關係風高浪急,小心香港成為其中一個戰場。近日網上出現很多唱衰港元的評論,部份打扮成財經分析,叫港人將大量資產轉成美元,說得言之鑿鑿,頗收打擊信心之效。部份影片來路不明,用機械人配音,其動機有點可疑。慎防有人先動搖港人對港元匯價的信心,為製造金融危機舖路。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