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貓換太子」是明清時期流傳的民間傳說,指宋代仁宗趙禎,出生時被當時的劉皇后調包一事。
很多戲曲、小說乃至現在京戲當中都會出現相關內容,亦是劇集《包青天》包拯其中一宗處理的著名案件。
包青天包拯 (網上圖片)
「狸貓換太子」說的是在宋真宗後宮中,德妃劉娥與李宸妃同時有孕,李宸妃先期誕下王子,劉德妃妒忌,就用一只狸貓剝了皮替換了皇子,真宗以為李宸妃產下怪胎,便對李氏加以懲處,而將劉德妃隨後生下的兒子立為皇儲。
畢竟只是演戲,那麼歷史上真的有發生過「狸貓換太子」嗎?不管是戲曲還是野史,都說有狸貓換太子一事,可是正史里並沒有記載,但在《宋史》中,有記載了李宸妃的真人真事。
德妃劉太后劉娥 (網上圖片)
李宸妃是劉德妃的侍女,懷上龍子時,劉德妃就已被立為皇后。李宸妃生下後來的仁宗之後,劉德妃立刻就把孩子從李宸妃懷裡奪走交楊淑妃撫育,說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並請皇帝把李宸妃生下的兒子趙禎立為太子,將真相一下子隱瞞了幾十年。真宗去世后,13歲的趙禎即位,也就是宋仁宗,皇后劉德妃為皇太后。
宋仁宗趙禎 (網上圖片)
仁宗即位當年年少,太后盡全力保護仁宗,而仁宗對太后亦恭敬孝順備至,直到太后去世,仁宗一直不知道自己是宸妃所生。事實上,宋仁宗從未被狸貓換過,但仁宗生母誰屬一事,的確能夠成為民間小說題材,加添一些歷史連繫移花接木,就成為著名民間傳說。
「見怪不怪」這個成語是出自於宋代洪邁所寫的《夷堅三志己》,當中有言:「畜生之言何足為信?我已數月來知之矣。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姜七的旅店主。因為他的旅店位於城鎮中央,所以生意十分興隆。他不僅會接待客商,有時也會幫忙代銷貨物,所以生活過得滋潤無比。
一年春天,怪事卻發生在姜七的旅店中。每到子時,姜七便會聽見後院傳來隱隱約約的哭泣聲。那哭聲低沉悲涼,在深夜中顯得尤為嚇人。姜七想知道哭聲的來源,便提燈查看,可是到了後院卻又是一無所見。久而久之,姜七也就習慣了在午夜出現的悲鳴,甚至在泣涕中他也能安然入睡。
有天,有五個客商到旅店借住。聽到奇怪淒清的哭聲後,五個客商都嚇得從床上滾落。五人起來後,便決定一同到後院查探一番。一開始他們在後院發現不了甚麼蛛絲馬跡,但突然其中一人抬起了手,指着後院附近的豬圈說:「哭聲是從那個豬圈中傳來的!」眾人聽後,便邁着不安的腳步到豬圈裡去。
網上圖片
走到那一看,發現是一隻老母豬在哭泣。其中一人不明所以,便搔着頭自言自顧地說:「好奇怪啊!這畜生為何要在半夜作怪?」沒想到,那老母豬居然口出人言回答道:「你們有所不知,我本來是姜七的祖母啊!我生前以養豬為業。短短一年內,我就賣了數百頭豬,並靠此撐起了家業。可是因果輪回啊!我死後也因此受到懲罰,並投生為豬,如今真是懊悔至極!」
眾人安慰牠一番後,第二天一早就把此事告訴了姜七,並勸他好生照料那頭老母豬。然而,姜七卻不以為然的說:「你們怎麼會相信畜生所說的話呢?早在兩個月前,我就覺察到這件怪事了,可是我都沒多管,是因為我知道只要對怪事保持鎮靜,那麼怪事便會不攻自破。你們甭再大驚小怪了!就算牠是我祖母投生的,我也不會管的!」
話雖如此,其中一個客商還是再次勸他好生奉養老母豬,以免後悔莫及。姜七一聽,心裡就不痛快了。最後兩人大吵了一架,且不歡而散。
網上圖片
不曾想到的是,過了兩天姜七突然生病了。他想:肯定又是那頭老母豬在作怪。於是,他馬上就叫來了一個屠夫,並讓他把那天天在哭的母豬給宰了。不料,姜七的病沒有因母豬的死而好轉,反而病情因此加劇。姜七臨死前的一刻,也發出了殺豬般的叫聲。
後人據此提煉出「見怪不怪」的成語,意思是指看到怪異現象不要大驚小怪,要保持冷靜。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