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千金明珠藏於河中 兒子幸而「探驪得珠」

史空穿梭

千金明珠藏於河中 兒子幸而「探驪得珠」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千金明珠藏於河中 兒子幸而「探驪得珠」

2024年02月23日 20:00

「探驪得珠」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有關典故是出自於《莊子》,在《列禦寇》當中有提及:「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於淵,得千金之珠。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領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很久以前,在黃河邊上住着一戶人家,因為長期依靠割蘆葦,編簾子、簸箕為生,所以日子過得非常貧困。有一天,兒子如常在河邊割蘆葦。可是當時正值中午,烈日當空下無情的陽光把他曬得頭昏眼花,於是只好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在樹蔭底下稍作休息。在斑駁的樹影下,為生活勞碌的疲乏也得到了片刻緩解。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微風吹拂,他放空的思想慢慢聚聚焦在眼面川流不息的黃河上。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陽光下閃耀着粼粼波光,就突然想起父親說過在河的最深處中藏有許多珍寶,只是卻沒人敢去一探究竟,因為那里住着一條名叫驪龍的兇猛黑龍。雖有猛龍,但要是真的讓他潛到河底找到珍寶,那麼就可以馬上擺脫這種窮苦日子!比起從早幹到晚,卻三餐不繼的窘境,還不如豁出去試一試。

想到此,他把心一橫,三兩下的就脫了衣服,然後一頭紮進冰冷的河水中。剛開始的時候,他還可以憑着肉眼依稀地看得見四周有小魚在身旁不斷遊來遊去。可是再往深處走,光線逐漸昏暗,就連氧氣也越來越稀薄。到最後,在刺骨的寒水中,他已經甚麼都看不見了。四周一團漆黑,心中發怵。正當他在苦惱要不是原路折返時,恰巧看到不遠處有一個圓形物體正在閃閃發光。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他揉了揉已經乾澀的眼睛,慢慢地往發光處遊去。沒想到,那居然是顆明珠!只見他一手把明珠拽到懷中,然後憋足一口氣,迅速地浮出水面。上岸後,他拖着濕漉漉的身子回家去。父親一見明珠,就問他是從哪兒得到的。眼見父親訝異,便如實地向父親講述了剛才發生的事。父親聽後,嚇得拍了拍胸脯說:「太驚險了!這顆價值千金的明珠一定是藏在黑龍下巴下的,要不是黑龍睡着了,你可就沒命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探驪得珠」,其原意本是指想要取得藏在驪龍頷下的寶珠,就得待驪龍入睡後,再趁機竊取;今則用作比喻做文章能扣緊主題,能深得題旨的精髓。

往下看更多文章

公孫穆與富人「杵臼之交」 獲對方資助讀書

2024年05月13日 20:00

形容不計貧賤的友誼,比喻交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份,不妨考慮用成語「杵臼之交」。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吳祐傳》:「時公孫穆東遊太學,無糧,乃變服客傭,為祐憑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東漢時期,有一位讀書人公孫穆,字文義,膠東人,家境貧寒,為人好學,住在山中苦讀。他自幼就鑽研《韓詩》《春秋左氏傳》等,學問精深,但他不願出仕,在東萊山一帶過着隱居生活,潛心求學。他讀書讀到一定階段,很想再求深造,到遊當時最高學府太學進修。

不過,想進太學讀書,需要很多錢,公孫穆家裏很窮,拿不出這筆巨大費用,正在焦急,忽然聽有人説:有一個富户吳祐,正想招僱一大批舂米工人。公孫穆一想,不如去做工賺點錢,將來再進太學也不遲。他便裝成工人模樣,前往應徵,掙點工錢來作遊學的路費。

這家主人叫吳祐,二十歲父親去世,家境也是困難的,還給人家放過豬。後來舉孝廉,當過長史、齊相、河間相,是個有學問、有正義感的官員。一天,吳祐巡視舂米的工地,見到這個工人,不像是做工的樣子,舉止斯文,問起原因,才知原來是一個飽學之士,和他相談起來,更是覺得公孫穆學問淵博,見解高妙,又驚又喜,兩人就在舂米房裏、杵臼之間交上了朋友。吳祐對公孫穆這種苦學精神,十分佩服,便慷慨地資助他人太學深造。

杵臼可將固體物質研磨成較細的粉末,常用於食物調理。(網上圖片)

杵臼可將固體物質研磨成較細的粉末,常用於食物調理。(網上圖片)

公沙穆入太學後,學問更上一層樓,名聲也越來越大,終於被推舉做官。史稱公沙穆在任期間,治績優異,深為弘農百姓所敬佩。漢桓帝永壽元年(155年),豫西一帶連降暴雨,洪水為害。由於公沙穆通曉氣象水文之學,預先安排百姓到高地躲避,結果成功避過洪水,被百姓尊若神明。

在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觀念約束下,一個達官貴人能夠與一個窮苦的讀書人交朋友,實在是難能可貴、世所罕見,所以被人們頌為佳話,廣為流傳。成語「杵臼之交」告訴人們,交朋友不應以貧富貴賤為標準,而更應看重一個人的才識和品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