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岳飛、石達開及紅七軍曾經路過 鷹揚關戰鬥遺址

歷史長河

岳飛、石達開及紅七軍曾經路過 鷹揚關戰鬥遺址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岳飛、石達開及紅七軍曾經路過 鷹揚關戰鬥遺址

2024年04月05日 10:00

廣東三省交界的地方不多,而在歷史上曾經留下三段重要歷史就更少了。歷史上第一位與鷹揚關有關的英雄是岳飛,他曾經駐守過此關;第二位是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他曾率軍此關激戰三天三夜並留下「太平天國古戰場與三十六墳」遺址;最後是紅七軍於1931年1月曾路過此關,並留下戰壕、堡壘等等。

鷹揚關 (網上圖片)

鷹揚關 (網上圖片)

鷹揚關被稱為「一腳踏三省」景區,群山連綿,林木茂密,河水相隨,是連山的主要人文旅遊景點之一,面積約12000平方米。現部分建成了防護牆,主要文物遺跡有古城牆、古戰壕、古堡壘等。20世紀70年代,當年的紅七軍戰士、廣西壯族自治區原主席覃應機曾多次到鷹揚關一帶尋找當年埋藏的武器,但因時間間隔太久未能找到。

更多相片
鷹揚關 (網上圖片)

廣東三省交界的地方不多,而在歷史上曾經留下三段重要歷史就更少了。歷史上第一位與鷹揚關有關的英雄是岳飛,他曾經駐守過此關;第二位是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他曾率軍此關激戰三天三夜並留下「太平天國古戰場與三十六墳」遺址;最後是紅七軍於1931年1月曾路過此關,並留下戰壕、堡壘等等。

鷹揚關處身「一腳踏三省」之地,具相當的戰略價值。(網上圖片)

鷹揚關被稱為「一腳踏三省」景區,群山連綿,林木茂密,河水相隨,是連山的主要人文旅遊景點之一,面積約12000平方米。現部分建成了防護牆,主要文物遺跡有古城牆、古戰壕、古堡壘等。20世紀70年代,當年的紅七軍戰士、廣西壯族自治區原主席覃應機曾多次到鷹揚關一帶尋找當年埋藏的武器,但因時間間隔太久未能找到。

紹興九年(1131年)曹成擾亂地方,時岳飛率兵追剿至鷹揚關,最後迫使曹成二萬逃兵降服,此處便是傳説中嶽飛途中飲馬的地方。(網上圖片)

1992年,覃應機應邀到連山參加自治縣成立30周年慶典,並在鷹揚關故地重遊時,親筆題寫了「紅七軍路過此關」。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厚實的歷史人文內涵,1999年連山縣委、縣政府將鷹揚關打造成紅色旅遊景區,準備修復古城樓、城牆、戰壕、堡壘等遺址。

遺址內設有紅七軍紀念館 (網上圖片)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雲逸等發動百色起義後,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右江工農民主政府。1930年9月底,紅七軍根據中央的指示,離開左右江根據地,開始東征,向中央蘇區轉移,於1931年1月14日抵達廣西賀縣桂嶺圩。17日,其中部分紅七軍300多人在營指導員黃一平的率領下,經板沖、爐衝口入連山上草鷹揚關。在黑夜裡將一部分帶不走的小炮和步槍分開掩埋,然後繼續北行,沿上草萬里坪、銅羅塘、大小眼、芙蓉山走向禾洞白石關等地,到江華與紅軍大部隊匯合。

紅七軍畫作 (網上圖片)

紅七軍從廣西轉戰江西途中,於1931年1月翻過湘桂邊的大錫界到達江華碼市,接著進入連縣。21日起在連州城外駐紮7天,進行宣傳和籌款。其間,紅七軍愛民護民,一切以人民利益為先的行為感動了惠愛醫院的護士和牧師。於是,牧師那夏禮主動請求紅七軍把傷病員留在惠愛醫院進行治療,保障了傷病員的安全。部隊把100多名傷病員集中起來,由連縣籍教導隊長馮達飛護送到位於雙喜山上的惠愛醫院,進行住院治療。

紅七軍昔日作戰時留下的堡壘 (網上圖片)

不久,幾十名輕傷病員治癒歸隊,另外幾十名重傷患半年後也痊癒了。恢復健康的傷病員,通過地下黨和教會的關係,轉道香港、上海,進入中央蘇區。這支隊伍是最早進入粵境的紅七軍,也是最早抵達連山境內的中共武裝。紅七軍途經連山境內時,紀律嚴明,待人親善,購物付款,沿途宣傳黨和紅軍的政策,給連山各族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連山人民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有了深刻認識,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景區內的紅七軍浮雕牆 (網上圖片)

鷹揚關紅七軍戰鬥遺址位於廣東省連山永和鎮鷹揚關景區內,是粵桂兩省的交界點。2012年開始,連山縣委、縣政府對古城樓、城牆、戰壕、堡壘等遺址進行修復,建成紅七軍紀念館、紅軍廣場、紅軍戰士浮雕、紅軍亭、廉政警句格言塑石等。

覃應機親筆題字「紅七軍路過此關」 (網上圖片)

紅七軍紀念館展館主要內容有將軍風采、起義北上、革命火種傳連山、戰鬥場景、會合中央紅軍、名垂青史等。紅七軍紀念館展陳面積近240平方米,展線長度近63米。展櫥12個,展示實物有紅七軍戰士用過的鍋、碗、草鞋、紅軍衫、布鞋、仿製槍、土炮、迫擊炮等以及《中國早期農民革命領袖韋拔群》《紅七軍在河池》《最早抵達連山的中共武裝——紅七軍紀事》等黨史書籍和一些珍貴的歷史照片。紅軍廣場面積近500平方米,有紅軍戰士浮雕、宣誓廣場等。該遺址現保護良好。

鷹揚關處身「一腳踏三省」之地,具相當的戰略價值。(網上圖片)

鷹揚關處身「一腳踏三省」之地,具相當的戰略價值。(網上圖片)

1992年,覃應機應邀到連山參加自治縣成立30周年慶典,並在鷹揚關故地重遊時,親筆題寫了「紅七軍路過此關」。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厚實的歷史人文內涵,1999年連山縣委、縣政府將鷹揚關打造成紅色旅遊景區,準備修復古城樓、城牆、戰壕、堡壘等遺址。

紹興九年(1131年)曹成擾亂地方,時岳飛率兵追剿至鷹揚關,最後迫使曹成二萬逃兵降服,此處便是傳説中嶽飛途中飲馬的地方。(網上圖片)

紹興九年(1131年)曹成擾亂地方,時岳飛率兵追剿至鷹揚關,最後迫使曹成二萬逃兵降服,此處便是傳説中嶽飛途中飲馬的地方。(網上圖片)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雲逸等發動百色起義後,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右江工農民主政府。1930年9月底,紅七軍根據中央的指示,離開左右江根據地,開始東征,向中央蘇區轉移,於1931年1月14日抵達廣西賀縣桂嶺圩。17日,其中部分紅七軍300多人在營指導員黃一平的率領下,經板沖、爐衝口入連山上草鷹揚關。在黑夜裡將一部分帶不走的小炮和步槍分開掩埋,然後繼續北行,沿上草萬里坪、銅羅塘、大小眼、芙蓉山走向禾洞白石關等地,到江華與紅軍大部隊匯合。

遺址內設有紅七軍紀念館 (網上圖片)

遺址內設有紅七軍紀念館 (網上圖片)

紅七軍從廣西轉戰江西途中,於1931年1月翻過湘桂邊的大錫界到達江華碼市,接著進入連縣。21日起在連州城外駐紮7天,進行宣傳和籌款。其間,紅七軍愛民護民,一切以人民利益為先的行為感動了惠愛醫院的護士和牧師。於是,牧師那夏禮主動請求紅七軍把傷病員留在惠愛醫院進行治療,保障了傷病員的安全。部隊把100多名傷病員集中起來,由連縣籍教導隊長馮達飛護送到位於雙喜山上的惠愛醫院,進行住院治療。

紅七軍畫作 (網上圖片)

紅七軍畫作 (網上圖片)

不久,幾十名輕傷病員治癒歸隊,另外幾十名重傷患半年後也痊癒了。恢復健康的傷病員,通過地下黨和教會的關係,轉道香港、上海,進入中央蘇區。這支隊伍是最早進入粵境的紅七軍,也是最早抵達連山境內的中共武裝。紅七軍途經連山境內時,紀律嚴明,待人親善,購物付款,沿途宣傳黨和紅軍的政策,給連山各族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連山人民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有了深刻認識,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紅七軍昔日作戰時留下的堡壘 (網上圖片)

紅七軍昔日作戰時留下的堡壘 (網上圖片)

鷹揚關紅七軍戰鬥遺址位於廣東省連山永和鎮鷹揚關景區內,是粵桂兩省的交界點。2012年開始,連山縣委、縣政府對古城樓、城牆、戰壕、堡壘等遺址進行修復,建成紅七軍紀念館、紅軍廣場、紅軍戰士浮雕、紅軍亭、廉政警句格言塑石等。

景區內的紅七軍浮雕牆 (網上圖片)

景區內的紅七軍浮雕牆 (網上圖片)

紅七軍紀念館展館主要內容有將軍風采、起義北上、革命火種傳連山、戰鬥場景、會合中央紅軍、名垂青史等。紅七軍紀念館展陳面積近240平方米,展線長度近63米。展櫥12個,展示實物有紅七軍戰士用過的鍋、碗、草鞋、紅軍衫、布鞋、仿製槍、土炮、迫擊炮等以及《中國早期農民革命領袖韋拔群》《紅七軍在河池》《最早抵達連山的中共武裝——紅七軍紀事》等黨史書籍和一些珍貴的歷史照片。紅軍廣場面積近500平方米,有紅軍戰士浮雕、宣誓廣場等。該遺址現保護良好。

覃應機親筆題字「紅七軍路過此關」 (網上圖片)

覃應機親筆題字「紅七軍路過此關」 (網上圖片)

2013年12月遺址被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公佈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9年4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人從何時開始過五一勞動節?

2024年05月02日 11:00

五一勞動節又名國際勞動節,以其起源在西方國家,且已成為世界各國勞工界爭取權益的盛事。爭取勞工權益又與近代工業的興起有關。傳統中國以農立國,工業規模並不大,且多以手工作坊為主,談不上要爭取甚麼勞工權益。不過隨著中國在鴉片戰爭中落敗,被迫門戶開放,外商來華設廠生產,加上洋務運動,最終使中國從傳統國家開始走上工業強國之路,並且開始過五一國際勞動節。

關於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起源,據說在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6816名工人為爭取實行8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鬥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在恩格斯組織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佈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

1912年5月1日美國紐約勞工自發紀念五一勞動節。(網上圖片)

1912年5月1日美國紐約勞工自發紀念五一勞動節。(網上圖片)

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並公眾放假。為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大會上,與會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

至於中國人何時開始過五一國際勞動節呢?原來也不太遲了。1905年,孫中山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對「五一」節進行過宣傳介紹,當時翻譯為「萬國勞動者團結大示威」,成為最早的歷史紀錄。1918年5月1日,少數革命知識份子在上海、蘇州、杭州、漢口等地,派發過介紹五一勞動節的傳單。根據事後共產國際《北京共產主義組織的報告》寫道︰「北京的人口不過93萬,可以大膽地說,有一半以上是遊手好閒的人……政治問題仍然不被重視。」「在清朝時有許多遺老遺少居住在那裡,他們利用與帝王的關係,繼續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現在還有將近20萬這樣的居民,由於他們的忠順,仍然不從事任何固定的職業。」「除了這些懶漢以外,還要再加上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員,以及簇擁在他們周圍的各種寄生蟲。」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勞動節紀念號》(7卷6號)。(網上圖片)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勞動節紀念號》(7卷6號)。(網上圖片)

另外,以李大釗為首的共產黨人也開始從事勞工問題等研究。1919年3月9日,李大釗到唐山煤礦實地調查的工人生活狀況,寫成《唐山煤廠的工人生活——工人不如騾馬》,刊登在《每週評論》第12號上面。14日到16日在《晨報》上發表了《現代青年活動的方向》,「我們要曉得痛苦的人,是些什麼人?痛苦的事,是些什麼事?痛苦的原因,在什麼地方?要想解脫他們的痛苦,應該用什麼方法?」向知識青年傳播先進的革命理論,促使一批先進的青年人集聚在李大釗身邊。5月1日,在李大釗協助下,《晨報》第7版「文化副刊」是「五一勞動節紀念」專號,介紹歐洲國際勞動大會盛況,號召中國工人階級與國際勞動組織接軌。這一天,淵泉(陳溥賢)、守常(李大釗)、一粟(高一涵)分別撰文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起源和現實意義。李大釗在《五一節雜感》中指出,這是工人「直接行動」取得成功的日子。此文為幾天後爆發的「五四運動」及工人階級登上中國政治舞台,起到了巨大的動員作用。

1950年勞動節北京彩照,20萬中國人民一起歡慶節日。(網上圖片)

1950年勞動節北京彩照,20萬中國人民一起歡慶節日。(網上圖片)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浩浩蕩蕩地走向街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集會。李大釗專門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五一運動史》,介紹「五一」節的來歷和美法等國工人紀念「五一」的活動,號召中國工人把這年的「五一」作為覺醒的日期。陳獨秀也為慶祝這個節日發表了《勞動者底覺悟》《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等重要文章,並且在上海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作了《勞苦者的覺悟》的演說,闡明了「勞動創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的觀點。

五一勞動節宣傳漫畫 勞動節 (網上圖片)

五一勞動節宣傳漫畫 勞動節 (網上圖片)

當天各地工人和知識份子共同集會。在上海,陳獨秀指導下,5000多名工人召開了由中華全國工界協進會等7個團體聯合籌備的世界勞動紀念大會,陳獨秀當選籌備大會顧問。紀念會上,各界代表發表演說,工人提出8小時工作、8小時休息、8小時教育的「三八制」要求,並高呼「勞工萬歲」「中華工界萬歲」等口號。

在北京,李大釗領導了以北京大學為中心的紀念活動。北京大學學生在這一天罷課,校內召開了500多名校工和學生參加的紀念大會,李大釗到會講話。何孟雄等8名北大學生和一些青年外出宣傳,散發《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喚起工人為反對剝削、爭取自身權利而鬥爭,被巡警拘捕。鄧中夏到北京長辛店,向鐵路工人散發《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並發表講演。這是中國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在今天,「五一」已成為市民出遊的日子。圖為2020年5月1日的西貢碼頭。(資料圖片)

在今天,「五一」已成為市民出遊的日子。圖為2020年5月1日的西貢碼頭。(資料圖片)

不過「五一」成為法定假期還在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國務院的身前)規定5月1日為勞動節。至於香港,「五一」成為法定假期屬於1997年回歸後的事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