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張儀戲楚 表現「如簧之舌」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張儀戲楚 表現「如簧之舌」

2024年04月12日 20:00

「如簧之舌」是舌頭靈巧得像樂器里發聲的簧片一樣。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他的出處在唐•劉兼《誡是非》:「巧舌如簧總莫聽;是非多自愛憎生。三人告母雖投杼;百犬聞風只吠聲。」

中國歷代每多能言善辯之士,今次想跟大家分享張儀戲楚的故事。話說在春秋戰國時代,有所謂縱橫家的門派。縱橫家有兩個最出名的代表人物,一是主張六國合縱的蘇秦,提出六國結成聯盟對抗強秦。作為對手,有以張儀為首的連橫派,旨在破壞六國結聯關係。結果是兩派各有勝負,當時齊國與楚國結盟,使秦國無處下手。因此秦王決定派遣張儀出使楚國,企圖說服楚國放棄與齊國同盟的關係。

更多相片

「如簧之舌」是舌頭靈巧得像樂器里發聲的簧片一樣。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他的出處在唐•劉兼《誡是非》:「巧舌如簧總莫聽;是非多自愛憎生。三人告母雖投杼;百犬聞風只吠聲。」

不少張儀的作品都表現出很狡猾的樣子 (網上圖片)

中國歷代每多能言善辯之士,今次想跟大家分享張儀戲楚的故事。話說在春秋戰國時代,有所謂縱橫家的門派。縱橫家有兩個最出名的代表人物,一是主張六國合縱的蘇秦,提出六國結成聯盟對抗強秦。作為對手,有以張儀為首的連橫派,旨在破壞六國結聯關係。結果是兩派各有勝負,當時齊國與楚國結盟,使秦國無處下手。因此秦王決定派遣張儀出使楚國,企圖說服楚國放棄與齊國同盟的關係。

楚懷王 (網上圖片)

楚懷王聽説張儀將要到楚國,顯得漫不經心。戲說︰「閣下來自偏僻鄙陋的國家,用什麼來指教我呢?」張儀知道楚懷王貪心,決定說之以利:「大王若能聽從我的意見,解除與齊國的盟約,我願意奏請秦王獻出商於一帶六百里的土地,讓秦國的女子作為服侍大王的侍妾,秦、楚之間娶婦嫁女,永遠結為兄弟國家。」

齊楚結盟使秦國沒機可乘 (網上圖片)

陳軫回答:「不是這樣的。以臣看來,商於一帶的土地非但不能得到,反而會換來秦國和齊國聯合起來。秦、齊二國一旦聯合,屆時必定會禍患臨頭。」

影視作品上的張儀 (網上圖片)

楚王心裡不高興,罵道︰「閉嘴! 不要再講話了,等着我得到土地便是。」於是,楚國和齊國斷絕了關係,廢除了盟約,楚懷王把楚國的相印授給了張儀,還饋贈了大量的財物,派了一位將軍跟着張儀到秦國去接收土地。

不少張儀的作品都表現出很狡猾的樣子 (網上圖片)

不少張儀的作品都表現出很狡猾的樣子 (網上圖片)

楚懷王聽説張儀將要到楚國,顯得漫不經心。戲說︰「閣下來自偏僻鄙陋的國家,用什麼來指教我呢?」張儀知道楚懷王貪心,決定說之以利:「大王若能聽從我的意見,解除與齊國的盟約,我願意奏請秦王獻出商於一帶六百里的土地,讓秦國的女子作為服侍大王的侍妾,秦、楚之間娶婦嫁女,永遠結為兄弟國家。」

張儀開出的條件十分吸引,楚懷王興高采烈地應允了張儀。大臣們來向楚懷王祝賀,唯獨陳軫勸諫楚懷王不要輕信張儀。楚懷王説:「我不費一兵一卒即可獲得秦國六百里地,大家都替我開心呢!唯獨你在阻止我,你想幹嘛?」

楚懷王 (網上圖片)

楚懷王 (網上圖片)

陳軫回答:「不是這樣的。以臣看來,商於一帶的土地非但不能得到,反而會換來秦國和齊國聯合起來。秦、齊二國一旦聯合,屆時必定會禍患臨頭。」

楚王要他繼續説下去,陳軫則説:「秦國之所以對我楚國如此謹慎,只因為齊楚二國。如今大王,則會使楚國孤立無援。秦國又怎麼會偏愛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張儀回到秦國之後一定會背棄對大王的承諾,若是向北與齊國斷絕關係,只會招來西邊秦國的禍患,兩國的軍隊一定會一起攻打楚國。我替大王想了下對策,倒不如我們在與齊國暗中合作、表面斷交,派人跟隨張儀去秦國。假如秦國把土地割讓給我們,再與齊國徹底斷交也不算晚。若他們不將土地割讓出來,那也符合我們的策略。」

齊楚結盟使秦國沒機可乘 (網上圖片)

齊楚結盟使秦國沒機可乘 (網上圖片)

楚王心裡不高興,罵道︰「閉嘴! 不要再講話了,等着我得到土地便是。」於是,楚國和齊國斷絕了關係,廢除了盟約,楚懷王把楚國的相印授給了張儀,還饋贈了大量的財物,派了一位將軍跟着張儀到秦國去接收土地。

張儀回到秦國,假裝沒拉住車上的繩索,跌下車來受了傷,一連三個月沒上朝,楚懷王聽到這件事,説:「張儀是因為我與齊國斷交還不徹底吧?」就派人去往宋國,借了宋國的符節到齊國辱罵齊宣王,齊宣王一氣之下斬斷符節,轉而與秦國結交。

影視作品上的張儀 (網上圖片)

影視作品上的張儀 (網上圖片)

秦國、齊國建立了邦交之後,張儀開口便説:「我有秦王賜予我的六里封地,願把它獻給楚王。」張儀才上朝。楚國使者則説:「我奉楚王的命令,來接收商於之地六百里,從來沒聽説要收什麼六里土地。」

楚國的使臣只得返回楚國,把張儀的話告訴楚懷王,楚懷王一怒之下,興兵攻打秦國。結果秦、齊兩國共同攻打楚國,奪取了丹陽、漢中的土地。楚國又派出更多的軍隊去襲擊秦國,楚軍大敗,於是楚國又割讓兩座城池和秦國締結和約,結束戰爭狀態。

後人以「如簧之舌」形容人花言巧語,能說善道,動舌如鼓弄簧片一般。

往下看更多文章

公孫穆與富人「杵臼之交」 獲對方資助讀書

2024年05月13日 20:00

形容不計貧賤的友誼,比喻交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份,不妨考慮用成語「杵臼之交」。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吳祐傳》:「時公孫穆東遊太學,無糧,乃變服客傭,為祐憑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東漢時期,有一位讀書人公孫穆,字文義,膠東人,家境貧寒,為人好學,住在山中苦讀。他自幼就鑽研《韓詩》《春秋左氏傳》等,學問精深,但他不願出仕,在東萊山一帶過着隱居生活,潛心求學。他讀書讀到一定階段,很想再求深造,到遊當時最高學府太學進修。

不過,想進太學讀書,需要很多錢,公孫穆家裏很窮,拿不出這筆巨大費用,正在焦急,忽然聽有人説:有一個富户吳祐,正想招僱一大批舂米工人。公孫穆一想,不如去做工賺點錢,將來再進太學也不遲。他便裝成工人模樣,前往應徵,掙點工錢來作遊學的路費。

這家主人叫吳祐,二十歲父親去世,家境也是困難的,還給人家放過豬。後來舉孝廉,當過長史、齊相、河間相,是個有學問、有正義感的官員。一天,吳祐巡視舂米的工地,見到這個工人,不像是做工的樣子,舉止斯文,問起原因,才知原來是一個飽學之士,和他相談起來,更是覺得公孫穆學問淵博,見解高妙,又驚又喜,兩人就在舂米房裏、杵臼之間交上了朋友。吳祐對公孫穆這種苦學精神,十分佩服,便慷慨地資助他人太學深造。

杵臼可將固體物質研磨成較細的粉末,常用於食物調理。(網上圖片)

杵臼可將固體物質研磨成較細的粉末,常用於食物調理。(網上圖片)

公沙穆入太學後,學問更上一層樓,名聲也越來越大,終於被推舉做官。史稱公沙穆在任期間,治績優異,深為弘農百姓所敬佩。漢桓帝永壽元年(155年),豫西一帶連降暴雨,洪水為害。由於公沙穆通曉氣象水文之學,預先安排百姓到高地躲避,結果成功避過洪水,被百姓尊若神明。

在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觀念約束下,一個達官貴人能夠與一個窮苦的讀書人交朋友,實在是難能可貴、世所罕見,所以被人們頌為佳話,廣為流傳。成語「杵臼之交」告訴人們,交朋友不應以貧富貴賤為標準,而更應看重一個人的才識和品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