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鄧家彪:龍年新春,淺談港人幸福感

博客文章

鄧家彪:龍年新春,淺談港人幸福感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鄧家彪:龍年新春,淺談港人幸福感

2024年02月14日 11:30 最後更新:11:42

近日,「美斯事件」弄致全城失望,全港市民由「熱情迎合」到「慘遭辜負」,實在世事難料。事件的其中一個反思是:「幸福」是雙向奔赴的,既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也不是揮霍消費、高價贖得。幸福是誠心誠意而奮鬥可達的。港人精神健康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同步提振,把港人和香港導向追求幸福的「幸福感」正是兩者結合的金鎖匙。筆者擔任智庫「治港新政」的召集人,希望透過研討活動和政策調研,為確立和促進香港整體「幸福感」而工作,在此分享淺談。

人生苦樂相依,佛祖釋迦牟尼說人有「八苦」, 孟子說人有「三樂」,不過談到「幸福」就不是容易解釋的事,特別對於香港人來說,黑暴、疫情、親友離散、經濟低迷⋯⋯確實有些吃不消。李家超特首去年發表《施政報告》時就大談他自己對幸福的看法,李特首指不同時期對幸福有不同追求,認為幸福不一定要追求物質,而是要擴闊視野,發展多元興趣;而政府亦會聆聽市民意見,推出措施回應市民訴求,增加市民的幸福感。

套在馬斯洛(Abraham Maslow)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把李特首的幸福論再解讀,這樣香港市民的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還得先保障好、然後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根據樂施會2023年香港貧窮狀況報告,分析政府統計處數據發現,第一季度的香港整體貧窮率為20%,逾136萬人處於貧窮狀態,疫情前後的貧富差距,更由2019年的34.3倍,進一步擴大至逾57倍,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問題來了,處於貧窮狀態是否等同生理及安全需求未能滿足?再者生理需求除了溫飽問題,還有清新的空氣,親密的家庭生活等等,安全需求也不僅僅是有瓦遮頭、精神健康等等,所以需求層次理論只能作參考,不足以支撐及解讀香港人的「幸福」元素。

「治港新政」在早前公佈有關香港人三感(安全感、獲得感及幸福感)的初步調查,並表示會以2015年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三感」展開系統性研究,並持續做具科學性抽樣調查的民調,量度市民「三感」變化,最終希望政府以「三感」作為制定政策時的「座標」,而希望大眾也會以「三感」的提升度作為評估特區政府的施政表現的績效評估。根據初步的問卷調查結果,與安全感及獲得感相關的問題中,超過五成市民認同港人基本生活有足夠保障,但是亦有逾八成人覺得香港貧富差距嚴重,而不同年齡層的評分也有明顯的區別,年輕人的「三感」偏低值得注意。

在今年一月下旬舉辦的「結伴建社區 成就好價值」 社區精神健康交流會,作為「治港新政」推展「三感」年度工作的頭炮活動得到熱烈迴響,到場參與的嘉賓來自不同的專業界別,涵蓋社福界、醫學界、教育界、法律界等,更有逾30位區議員、3位區議會主席(九龍城、油尖旺及深水埗)出席,場面熱鬧。分享嘉賓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表示,不同指標量度均顯示,本港精神健康狀況十分嚴峻,尤其過去3年疫情均對不同年齡層人士帶來挑戰,有人焦慮,有人抑鬱;至於學童方面,他指任何人亦可突然面對情緒挑戰,譬如老年人亦會出現相關問題,如抵抗力不夠強,踏入新環境時很容易會出現情緒問題,所以社區及家長要做好辨識工作,他希望民政專員、區議員能夠多反映區內面對的挑戰。林主席指出自己出任委員會主席至今,學校轉介的個案不足一百個,至於自殺輕身的學童中,大部分亦沒有精神病、家庭暴力、學業差問題,認為社區、家長都要做好辨識工作。他提到現時約有210間中學參與了「醫、社、教」活動,當中有醫生、社工、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會用合作平台為學生支援。

同場的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亦指出,學童自殺人數比以前高,10個自殺學童,當中有70%是未有被系統預早辨識,認為除了專注服務提升,政府還需要讓學童有幸福感。他表示,每次看到學童的遺書,很多都是面對家庭、人際關係等問題,若社會能給予更多的空間,問題或許會扭轉,提醒家長不應把自己未實現的心願強加在學生身上。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醫生從醫學角度分享「開心」的感覺是怎樣產生的並鼓勵大家多運動,有需要也可以考慮吃點巧克力。健康促進學校諮詢委員會主席龐愛蘭提出關鍵在於有夢想、重視家庭、應用科技,她主張社區推廣「幸福家庭」,具體每天至少安排15分鐘放下手提與家人進行真正的交流。新生精神康復會安泰軒(沙田)中心主任趙皓頤女士分享了她難忘的青年個案,說明了家庭、社區及專業人士協作的重要性,她也提醒社會大眾除了關注別人也要關注自己的情緒。

金龍已臨,祝願香港人人幸福!笑口常開!

立法會議員/治港新政召集人 鄧家彪




來論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我們很難得生而為人,在內心深處總渴望活得有意義,並演繹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然而生活在一處步伐急速的香港,每天好像與時間競賽,當「速度」變成一種生活的節奏,「快文化」也牢牢的佔據我們的潛意識和價值體系,你追我趕之際,更是容易迷醉於那夥閃閃發亮的東方明珠,常常不猶自主地跟隨著大環境氹氹轉,令人過於著眼追求財富、權力、榮耀等身外之物,卻忽略於自我的價值、探索生命的真諦,甚至漸漸遠離真實的自我,徬彿走進一處無意識的幽暗世界。

其實,當明白在生時所擁有的一切都只是「浮雲」而已,追尋夢想、肯定生命的價值才是真實而恆久,習書畫多年,原來現在才發現簡單的紙、筆、墨一直陪伴著我成長!正當我抄寫《道德經》時,就了解到人本是來之於自然,生之於自然,自然是生命之母,從宇宙的規律、事物變化去明白自己生之為何?我是誰?人的根源等人生的問題。我開始了解到如何可以活出人生意義的三步曲!

瘦金書《道德經》合共抄寫36張四尺宣紙。

瘦金書《道德經》合共抄寫36張四尺宣紙。

正如老子指出「上善若水」,水的德行最高,雖然它的構成簡單,卻是自然界裡的生命之源,首先,我們要像水「居善地」,就是水向低流,即使在低的位置,也安守本身,我們作為人,認識自我的才能及個性等,才能決定自己走那一個方向的路,肯定自己立足何地?所以「居善地」是人生重要的開始,是活出生命的第一步曲!

羊。

羊。

第二步曲就是要學習有品德修養「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人要像深淵的清澈平靜,才不受外界不良的影響,更要學習有仁慈的心、有信用等的品格,才可以發揮真正的自己,像水一樣真誠和無私的品德!

了解自己及有好的品格,我們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是進入第三步曲,做事公平,像水那樣順其自然,有條不紊,辦事機智果斷,像水那樣沒有固定形態,遇熱成汽,逢冷結冰,最重要的是「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就是無論它身處多麼顯貴的高位,都會謙卑地向下流淌。不像人總是鐘情於高處的,彷佛高攀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令自己痛苦及失落!

百合花。

百合花。

這三步曲就是人的成長必須由了解自我開始,進而懂得處世之道,正如我了解自己只懂畫畫,就安然在這個位置努力,從中領悟書畫背後的中國文化,把前人的智慧通過藝術的美感去表達出來,因此我在5月11-13日於香港文化中心舉行「春雪—陳雪儀書畫展」,展覽除了展示36幅四尺宣紙用楷書瘦金體抄寫《道德經》書法外,還有四十多幅繪畫的作品,其中我以「港灣」描繪香港密集的城市面貌;以抽象的「璀璨的香港」表達繁華盛世的感覺;還有一些大自然美麗景致,且人與動物之情,一切都因水無私的奉獻,我們才可以享受生命中的一切,期待大家來欣賞我的展覽,一起感受我在作品中頌讚大自然帶給我們真、善、美,分享感恩之情!

陳雪儀 博士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