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陸沉,西方不敗

博客文章

中國陸沉,西方不敗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陸沉,西方不敗

2024年04月22日 20:38 最後更新:21:29

美國科學雜誌《自然》指全球近20%人口遭受地面下沉的威脅,中國將是一個「重災區」。即使是科學報告,經不同傳媒處理,你看出不同的風景線。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事源於《自然》網站最新的一篇題為Earth’s sinking surface的報導文章,文章也連接另一篇介紹中國學者的研究A national-scale assessment of land subsidence in China’s major cities,指出從衛星雷達數據觀察所得,中國部份城市有地面下沉跡象。《紐約時報》稱︰「估計中國16%的大城市每年海拔高度下降超過10毫米,近一半城市每年海拔高度下降超過3毫米。」數字看似微不足道,3毫毛得如幾張CD疊起來那麼厚,10毫米不及一個指甲的長度,不過,從專家眼中來看,數字雖小但積累得很快。研究佔計100年內,「由於地表下沉和海平面上升的共同作用,中國四分之一的城市沿海土地可能位於海平面以下」,這是全球化的現象,原因是工業國家過往百年城市化過度發展,當然,中國近20年全速追趕,地面下沉為我們敲起了警鐘。

「北京是全國下沉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附近的天津也是如此,去年,天津的幾條道路突然裂開,導致數千名居民從高層公寓樓中撤離」,事實上,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問題。美國另一媒體稱︰「2月份發表的另一項研究稱,全球約有630萬平方公里(240萬平方英里)的土地面臨風險,其中印尼是受災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首都雅加達的大部分地區現已低於海平面。」在美國,「有45個州超過44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直接受到地面下沉影響,其中80%以上的情況與抽取地下水有關,這通常是用於農業目的。」

「這些城市的下沉部分是由建築物和基礎設施的巨大重量造成的。從城市地下含水層抽水也起了作用,石油鑽探和煤礦開採也是如此,所有這些活動都會在地下留下空間,可能造成土壤和岩石的壓實或坍塌。」這是來自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學者的專門針對中國的研究。

注意啊,西方專門為中國量身報導的新聞報導,處理方式很有講究。《紐時》這篇文章題為〈研究稱中國近半城市地面沉降,北京下沉速度最快〉,作者開篇第一句︰「隨著中國城市的發展,它們也在不斷下沉。」如果你沒有把章由頭看到落尾,我相信大部份人在瀏覽過後,第一個印象便是「中國又出事」,甚至可以想像中國是不是又有什麼體制和建設出問題。

世界經濟論壇兩年前已經提及「城市下沉」的科技研究,題為〈這些是世界上下沉最快的10個城市〉,文章第一句︰「隨著海平面的上升,邁阿密和廣州等沿海城市在未來面臨著大規模洪水的威脅。」附表10大下沉最快的城市以中國天津居榜首,每年下沉5.22毫米,第二、三是印尼城市,上海以2.94毫米居第四。10大城市中國佔兩市,不可謂不令人擔心,不過,大家又可在以上的「地面下沉」的報告之外,想起我們提出走出不等同於西方化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內容︰中國未來不以西方工業化、城市化為經濟增長的驅動,著重農村、平衡人與自然和諧是中國為未來世界建立的新秩序、新思維。

中國經濟不崩潰,拿中國陸沉造文章,看來這個世界,始於都是西方不敗!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峰會交峰,馮主席邊度有得輸?

2024年05月07日 20:11 最後更新:20:21

習近平訪歐重頭戲是與法歐領導人進行三方高峰會。歐洲媒體以「各說各話」來形容這次成果。事實上,中國話語權與綜合國力不成正比,這樣便要消耗不少寶貴的外交資源,例如美西方拿一個杜撰的產能過剩之辭,便可以在談判上得分。

馮德萊恩峰會後見記者。AP圖片

馮德萊恩峰會後見記者。AP圖片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峰會後獨自向媒體發表聲明︰ 峰會主要談區域與經濟安全。據悉,前者不外乎施壓中國在地緣政治上不要靠近俄羅斯,中國不向俄提供致命武器,包括對軍民兩用產品的支援。馮德萊恩真的「各說各話」,你以為中國是歐盟的候選成員,還是排隊入北約的東方國家?

最不客氣是馮德萊恩強調,中國必須在經濟上公平競爭,反之歐盟不迴避採取強硬行動,必要時會使用各種貿易防衛工具以保護歐洲經濟和安全。重中之重,中國政府補貼鋼鐵及「新三樣」新能源產品,「正在歐洲泛濫,世界無法吸收中國的過度生產」,因此她「鼓勵」中國政府致力解決產能過剩的結構性問題,並強調歐盟要與G7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聯手,對付中國扭曲市場問題。

習近平還是很有耐心回應關於中國產能過剩的指責,在峰會上表示︰「中國新能源產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產能,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膨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無論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角度,都不存在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中歐應透過對話協商處理經貿摩擦。」

習近平補充,中歐關係有着強大內生動力和廣闊發展前景,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 希望歐盟機構「樹立正確對中認知」,制定積極的對中政策。以上不點名美國在背後策動其他國找藉口針對中國經濟發展,也不點名歐洲有人願意把自己當美國的棋子來使。習近平以正面的態度,給馮馬二人留出一個台階,他提到:「中歐合作的本質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雙方在綠色和數位轉型中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間,雙方應該透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照顧雙方合理關切。」

習近平則否認存在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對方還是拿來當成談判利器,咄咄逼人,還走上道德高地,馮德萊恩步步向前,向習近平提到歐盟加強供應鏈韌性的措施,包括分散關鍵原物料的供應來源到其他地區,稱為歐盟「去風險化」(de-risking)政策的一環。

中國為了「產能過剩」跑了很多冤枉路,事實上,我們怎麼不能創出更漂亮有力的詞彙針鋒相對?例如美國堅持高息政策,名義上抑制國內通貨膨脹,但不顧世界經濟安危,這不是美國的「通脹過剩」嗎?

還有是美國為求延續冷戰思維,圖以北約東擴「迫爆」俄羅斯,超出北約對抗當年龐大的蘇俄集團的成立目標,這不叫「北約過剩」?我說「美國過剩」更合適。

今次中歐峰會可見,歐洲不單止經濟科技競爭力衰竭,連分辨道理也欠獨立能力,或說歐洲已經喪失勇氣。五代十國有首亡國詩最後說︰「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是好寫照。

不過,馮德萊恩會跟你說︰「我可不是男兒!」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