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放低「機械人」的一面 朔爾茨入駐TikTok 能否迎合德國年輕人?

博客文章

放低「機械人」的一面 朔爾茨入駐TikTok 能否迎合德國年輕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放低「機械人」的一面 朔爾茨入駐TikTok 能否迎合德國年輕人?

2024年04月16日 15:15 最後更新:15:22

德國總理朔爾茨8日在社交媒體X(原推特)上發文,宣布自己正式入駐TikTok。

朔爾茨TikTok截圖

朔爾茨TikTok截圖

事實上,朔爾茨不是第一位進駐TikTok平台的國家領導人。2月11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加入TikTok。早在2020年7月,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在TikTok上發布第一個「懟臉」拍的視頻。有分析稱,在今年是「超級大選年」的情況下,社交平台或將成為這些政客爭奪選票的一個新途徑。

內地澎湃新聞注意到,早在朔爾茨之前,德國極右翼的選擇黨(AfD)在TikTok上已經獲取不少影響力。在德國國內面臨地方選舉、歐洲層面即將迎來歐洲議會選舉的背景下,有專家表示,和右翼相比,傳統黨派並不了解年輕人的喜好和想法,因此朔爾茨此舉就是在爭奪年輕選民。專家同時認為,TikTok固然是一大票倉,但從傳播特點來看,TikTok只是一個政治傳播工具,很難決定大選結果。

「說好了,我不跳舞。」在TikTok視頻中,朔爾茨發言人黑貝施特賴特(Steffen Hebestreit)提到朔爾茨「不願跳舞」的橋段。黑貝施特賴特承諾,朔爾茨不會在TikTok上跳舞,而是和大家一起討論問題。這個橋段源於2021年聯邦議會選舉結束後,黑貝施特賴特開玩笑稱,「我可以向總理先生承諾,如果我們可以共同決定的話,他很快就能在TikTok上表演跳舞。」在TikTok最早走紅時期,該平台多以挑戰類遊戲和各類舞蹈視頻為亮點。黑貝施特賴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朔爾茨開設TikTok,主要是針對年輕人。

路透社稱,今年是德國一個重要選舉年。除了6月的歐洲議會選舉,9月德國東部三州薩克森州、圖林根州和勃蘭登堡州的州議會將迎來選舉,這些都將為明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奠定基調。不過,根據目前民調,德國選擇黨(AfD)暫時領先。

作為德國主要在野黨之一,選擇黨最早進駐TikTok,並在TikTok上擁有超過40萬粉絲。該黨準備參加歐洲議會選舉的主要候選人、現任歐洲議會議員克拉(Maximilian Krah)是TikTok上最成功的德國政客之一。他是一名中年白人,穿著西裝,口袋裡塞著手帕,是天主教徒,有八個孩子。在短片中,他除了發表簡短聲明外,什麼也沒做。「真正的男人是右翼,真正的男人有理想,真正的男人是愛國者。」通過諸如此類簡短、個性化視頻,克拉在TikTok擁有超過4萬粉絲。

路透社援引德國政府政治顧問希爾耶(Johannes Hillje)的分析稱:「所有其他黨派現在都有些恐慌,因為他們不敢把這個重要平台和年輕選民交給這個激進政黨。」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上海歐洲學會會長丁純表示,「Z世代」(出生於1995年至2010年的群體)對德國有很大影響力和作用,朔爾茨此舉很顯然是在爭取年輕選民。「和上一代人對各個黨派的傾向較為固定的情況相比,『Z世代』可塑性較強,他們更在意各黨派的政策是否關注未來。但從傳統建制派政黨角度看,這些政黨並不了解年輕人的交友和吸收信息方式等。」

2003年,德國《時代》周報曾給時任社民黨秘書長的朔爾茨起了一個外號,叫「朔爾茨機械人(Scholzomat)」,以揶揄他枯燥機械、沒有感情的說話方式。「沒有個人魅力」,也是許多英美媒體對朔爾茨的看法。但看到選擇黨在TikTok上風生水起,朔爾茨或許會放下自己「機械人」的一面,希望能夠通過塑造自己的個人魅力,緩解當前的危機感。

今年2月,朔爾茨曾表示,希望德國政府開設TikTok賬戶,以吸引年輕選民。3月,衛生部長勞特巴赫成為德國首位開通TikTok賬戶的部長。「TikTok的革命:從今天開始。我們不能把社交媒體留給選擇黨。」勞特巴赫在首個視頻中表示。

TikTok是一個爭奪年輕人的典型例子,但歸根結底,是要求這些政黨迎合新一代選民的偏好。丁純分析稱,從2021年德國大選就能看出,綠黨能夠得到較高選票進入聯合政府,就在於他們提出的環保等主張,讓青年感到該黨著眼未來,而非當前。

隨著俄烏和巴以衝突、歐洲經濟持續疲軟,歐洲主流的中左翼政黨正在失去年輕選民支持,這在2021年德國大選中就已經顯露出來。2021年9月,德國舉行聯邦議會選舉,執掌德國政壇16年的前總理默克爾卸任,中左翼社民黨黨魁朔爾茨出任新一屆聯邦政府總理。選舉結束後,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一篇名為《我們的政府忘記了年輕人》的評論,講述大量25歲以下年輕人在德國大選中,拋棄了曾經佔主導地位的社民黨和基督教民主聯盟。

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年輕選民幾乎沒有被納入德國政治戰略考量:30歲以下選民僅佔選民總數14.4%,而50歲以上選民則佔選民總數57.8%。但2021年的選舉結果或許給政客敲了一次警鐘,44%的25歲以下年輕人支持自民黨和綠黨。這趨勢反映出年輕一代對變革的渴望,他們感覺自己被默克爾領導的中右翼基民盟和中左翼社民黨忽視,前者遭遇史上最糟糕的選舉結果,後者勉強獲勝。

《金融時報》根據選舉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德國的代際差距明顯,社民黨和基民盟的得票率隨著選民年齡增長而穩步上升,而綠黨和自民黨的趨勢則相反。

研究青年選票的政治分析家施內策爾(Simon Schnetzer)對《金融時報》表示,德國年輕人經歷長達數年的「覺醒」,始於2015年的難民湧入以及隨後的民粹主義反彈。之後是大規模氣候變化抗議活動,而2020年新冠疫情則暴露德國在數字化公共服務和互聯網提速方面的落後。「在這三次危機之前……這是『感覺良好』的一代,感覺富裕的未來是有保障的,但現在感覺不再如此了」。施內策爾說,他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想要擁有一個值得為之奮鬥的未來,而自民黨和綠黨的競選綱領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他們的期待。

從政客選擇社交平台的角度看,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鄧建國分析稱,進入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的受眾注意力已經流向TikTok等第二代社交平台,這意味著傳統媒體對受眾的議題設置能力減弱,甚至喪失,因此在「受眾到哪裡,內容就必須跟到哪裡」的情況下,政客不得不進軍佔據大量年輕人注意力的TikTok。

「TikTok作為社交平台,對受眾注意力有很強的精準切割和內容投放能力。例如政客可以根據『標籤』,按照用戶年齡、性別、地域、階層、愛好等眾多變量來顆粒化切割受眾,並將相應內容精準投放給他們,從而影響他們的認知和投票,因此力量強大。」鄧建國表示。

「TikTok正在變得越來越難以忽視。」路透社新聞研究所去年報告顯示,在全球範圍內,人們對傳統媒體的信任度都在降低,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通過TikTok等了解新聞。根據報告,在18至24歲年輕人中,約有20%在TikTok上看新聞,和2022年相比增長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只有不到一半受訪者稱對新聞感興趣,和2017年60%的數據相比大幅下降。

TikTok作為深受年輕用戶歡迎的社交平台,德國政客開始借其發力,希望可以深入年輕選民中間。丁純認為,朔爾茨在社交平台下功夫,能拉近與青年選民的距離,聽到他們的訴求。在面對善於利用社交媒體取得影響力的極右翼政黨時,德國執政和傳統政黨也不得不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因此,TikTok成了這些政黨的「新戰場」。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今年2月報道稱,歐洲議會近三分之一議員有TikTok應用程式。歐洲議會則表示,將開設自己的TikTok賬戶,以便和首次參與歐洲議會選舉的選民建立聯繫,同時在選舉開始前回應一些不實消息。

數據顯示,2021年,歐盟共有約7300萬年齡在15至29歲的年輕人。在上屆歐洲議會選舉中,年輕選民投票率激增至50.6%。今年,比利時、德國、奧地利和馬耳他等歐洲國家投票年齡為16歲,希臘則為17歲。據統計,今年將有約4.5億人參與歐洲議會選舉投票。

在出現大量年輕選民,且今年歐美大選繁多的情況下,政客都希望能夠從這批人身上爭取選票。從TikTok傳播邏輯來看,鄧建國認為,相較於X(原推特)、Facebook等社交平台,TikTok用戶年齡更小,媒介形式也從文字、圖片等變成短視頻,內容更具感染力和可分享性,是更強大的政治傳播工具。

Politico刊文指出,在今年2月15日至3月8日期間,705名歐洲議會議員中,有186人活躍在TikTok上,其中四分之一來自右翼或極右翼團體。Politico分析稱,這也是為什麼在擔憂對選民欺詐等問題的情況下,政客仍然湧向社交媒體。因為他們想讓大眾相信,他們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將從根本上影響歐洲、美國和世界的運作方式。

布魯金斯學會則分析稱,從整體來看,社交平台讓用戶直接決定哪些新聞適合消費,這使得用戶能夠尋找他們感興趣且符合他們關注的新聞。因此,和傳統媒體被不同政黨「一分為二」的情況不同,社交平台不受政治格局兩極分化的影響,因為其新聞格局和政治觀點都是碎片化的。

社交媒體碎片化的特點,會影響用戶和選民,但同時也會影響到政客執政的穩定性。鄧建國認為,政客或許能從TikTok等政治傳播工具上實現爭取選票的目標,但「其用戶深受短視頻塑造,思維方式也非常碎片化、感性、衝動和易變。若政客過於依賴這些網民的選票,其代表性、執政能力和執政穩定性也會受到不利影響。」

鄧建國總結稱,TikTok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種助力政客選舉的政治傳播工具,應該避免選舉中的「傳播技術決定論」。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多家媒體援引消息指,拜登政府最快下周宣布對華加徵關稅,或涉電動汽車、電池和光伏等關鍵領域,其中被視為新興綠色產業的電動車,關稅或會被大幅調高4倍,由現時的25%增至100%。路透社隨後獨家爆料稱,加稅領域還包括醫療器械。

傳美將對華加徵電動汽車關稅至100% (AP圖)

傳美將對華加徵電動汽車關稅至100% (AP圖)

加稅針對關鍵戰略領域

據彭博社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準備最早於下周公布一項針對中國關鍵戰略行業的關稅措施,將對包括電動汽車、電池和太陽能設備等行業徵收新的、有針對性的關稅。消息傳一份預計在下週二(15日)發佈的公告中,除對一些關鍵行業徵收新關稅外,也將在很大程度上維持現有對華關稅。但具體細節尚不清楚,白宮對此拒絕置評。

電動汽車關稅將增至100%

美國媒體援引消息稱拜登政府把加徵關稅的重點放在了「具有戰略競爭和國家安全領域」的行業上。據拜登的新計劃,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的關稅將增至目前關稅的四倍,即從25%升到100%。此前有多名兩黨國會議員施壓白宮直接禁止進口中國電動汽車。

傳美將對華加徵電動汽車關稅至100% (AP圖)

傳美將對華加徵電動汽車關稅至100% (AP圖)

加稅包含醫療器械

另有知情人士向路透社報料,指拜登政府的新關稅政策,預計還將對注射器和個人防護裝備等中國製造的醫療器械徵收新關稅,但規模和範圍尚不清楚。這一舉措是拜登政府保護美國免受醫療器械供應短缺的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

加關稅亦包括醫療器械(Getty圖)

加關稅亦包括醫療器械(Getty圖)

路透社指,新冠疫情暴露出美國缺乏從防護服、口罩到呼吸機等關鍵醫療設備的生產,當時美國轉向中國尋求幫助,以填補這一空白。據美國官方數據,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注射器在2021年達到3.48億美元的峰值,2023年已下降到1.67億美元左右。

重新評估對華關稅的結果

知情人士也表示,以上加關稅系列舉措拜登政府是對特朗普執政期間對華關稅政策進行評估審查的結果。特朗普執政期間以「國家安全」之名,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之實,於2018年和2019年援引「301條款」(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的俗稱)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雖然現任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多次聲稱「考慮削減對華關稅」,但遲遲沒有采取實質行動,仍堅持特朗普時期的大部分關稅。彭博社此前在報道中提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2022年開始評估對華關稅,但沒有提及結束評估的具體時間。

加徵對華關稅令業界不滿

然而美政府加徵對華關稅早令美國企業界心存不滿。去年3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也承認,經調查後發現,特朗普政府揚言要「讓中國付出代價」,但為此付出代價的其實是美國進口商以及消費者,美企進口價格和美國物價隨之上升。這意味著美企幾乎承擔了美國對華加徵關稅的全部成本。

大選臨近 拜登政府打起關稅牌

隨著11月美國大選臨近以及中國電動汽車、光伏等產品暢銷全球,為了攫取政治利益,拜登政府開始打起了上調關稅的主意,自去年年末起便動作頻頻。

大選前拜登政府打起關稅牌(AP圖)

大選前拜登政府打起關稅牌(AP圖)

今年2月,拜登發表聲明,宣布將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動」阻止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中國網聯汽車和卡車進入美國市場。有汽車行業官員隨後透露,拜登政府正考慮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4月,拜登政府又宣布將對中國鋼鋁征收三倍關稅。同時,美國官員不斷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話題。

而美聯社和路透社分析指,拜登在大選前采取與其前任特朗普相同的對華加稅的做法,明顯違背了美國曾長期推行的自由貿易共識,是想告訴選民,「他們都對中國采取強硬態度」。然而在世界兩大經濟體緊張局勢加劇之際,這些措施可能會引來中國的反擊,反引發更廣泛的貿易沖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