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私吞內地客戶1.31億人民幣 瑞銀前副總監認洗黑錢罪判囚10年

社會事

私吞內地客戶1.31億人民幣 瑞銀前副總監認洗黑錢罪判囚10年
社會事

社會事

私吞內地客戶1.31億人民幣 瑞銀前副總監認洗黑錢罪判囚10年

2024年06月21日 23:15 最後更新:06月22日 02:20

瑞銀集團前副總監孫健榮2016至2018年間向內地客戶訛稱助對方從內地銀行帳戶匯款到港,私吞客戶款項1億3200萬元人民幣,被發現擁有法拉利及林寶堅尼等6部名車以及至少6個海外物業。孫健榮開審前承認兩項洗黑錢罪,在高等法院被判處監禁10年。

Shutterstock圖片

Shutterstock圖片

法官陳仲衡判刑時指,案中牽涉鉅額款項達港幣1.34億元,被告犯案獲利,坐擁物業名車顯示其過上奢華生活,案中更涉及跨境國際元素,須判刑阻嚇。兩項洗黑錢罪各以10年和6年監禁為量刑起點,被告在訂定審期、控方準備好文件開審後才認罪,惟亦能助法庭節省時間公帑,終決定扣減認罪折扣,部份刑期分期執行,共判處監禁10年。

案情指,36歲被告孫健榮2013年12月起任職瑞銀集團香港副總監,自2014年起服務事主夫婦于全利及樓小洁。2016年10月于全利曾在電話通話中表示從內地匯款到港兌換港幣十分麻煩,為簡化過程,于全利同意存款到被告指定內地銀行帳戶,被告經表姐帳戶再匯款到事主瑞銀銀行帳戶。由2016年11月22日到2018年2月2日,于全利按被告指示在14日37次交易中,存入1億3200萬元人民幣到29個被告指定內地銀行帳戶,被告則提供虛假影像及銀行月結單確認存入相等港幣款項。


高等法院。資料圖片

高等法院。資料圖片

被告2018年6月8日辭職,新職員接手後2事主核對銀行月結單時,發現帳戶少了近1億2500萬港元。事主3日後與被告對質,被告最初指交接問題,其後指以另一帳戶持有該筆款項,瑞銀後來確認沒有上述帳戶,翌日眾人其中一次到瑞銀分行查詢期間,職員報警處理,警員到場後拘捕被告。

往下看更多文章

警反詐騙拘245男女涉款5.4億 7旬婦被「內地公安」呃近2年始驚覺受騙痛失2.6億

2024年06月21日 17:28 最後更新:18:43

警方展開反詐騙及洗黑錢行動,共拘捕245人,涉及179宗騙案,涉款高達5.4億港元。

警方圖片

警方圖片

近年本港詐騙案呈明顯上升趨勢,新界北總區刑事部聯同轄下4個警區,在今年6月6日至6月18日期間,展開代號「馭浪」的反詐騙及洗黑錢行動。在此次行動中,警方共拘捕245名人士涉嫌干犯「以欺騙手段獲得財產」及「洗黑錢」罪行,當中包括164男81女,年齡介乎14至74歲。

警方圖片

警方圖片

警方表示,被捕人士絕大部份是收取騙款的傀儡戶口持有人。該245名人士共涉及179宗詐騙案件,總損失金額達5億4千萬港元。案件數目最多的前三種類型,分別是電話騙案54宗,投資騙案39宗 及 網上求職騙案34宗。

警方圖片

警方圖片

其中一宗案件損失金額高達到2.6億元港幣,警方指出,受害人是一名年約70歲的女商人,她自2022年2月起收到騙徒電話,騙徒訛稱是內地執法機關的人員,並聲稱受害人牽涉一宗洗黑錢案件,需要接受調查,否則會遭到拘捕及檢控。

受害人信以為真,為證清白表示願意接受調查,騙徒先後指示受害人開設6個人戶口,再叫受害人下載一個手機程式,並指示受害人在程式內輸入6個新開設的銀行戶口資料及密碼,騙徒聲稱可以令執法機審查資金來源,審查結束後就會把所有資金歸還受害人。過程中,騙徒不斷用各種借口,指示受害人存入資金作資產審查。過程持續了約近2年既時間,受害人一共把總值約2億6千萬港元的個人資產存入相關戶口。

警方圖片

警方圖片

今年1月騙徒表示審查程序完成,並相約受害人在香港某間銀行面見並歸還所有資產,最終騙徒並沒有出現並且失去聯絡,受害人驚覺受騙並報警求助。經警方調查後,發現受害人的資產分別轉帳到44個不同的本地戶口中。

警方再次提醒市民,要提防假冒官員騙案,切勿以為將錢存入自己開設的戶口就安全,若一旦洩漏戶口資料及密碼予騙徒,一樣會被轉走所有金錢。此次行動揭發有關案件只是冰山一角,受害人損失的金錢不只畢生積蓄,甚至是退休生活費,有受害人損失的金錢是從朋友借來,或借財務公司,受害人除了蒙受金錢損失,還欠下債務,影響日後生活。

警方圖片

警方圖片

新界北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高級督察劉詠琳表示,此次行動的被捕人中包括非華裔人士和學生,犯罪集團利用年輕人未成熟心智和非華裔人士對本港法律不熟悉,以「搵快錢」作招徠,以數千元的報酬吸引租出、借出或賣出個人戶口。

暑假將至,警方提醒年輕人切勿因「搵快錢」出賣個人銀行戶口,以免招致法律責任。另外,警方還發現近日有騙徒假扮銀行職員或平台的客服,例如淘寶、Tiktok、微信及支付寶等,聲稱受害人已購買會籍或保險,要求轉賬到指定戶口作取消的動作以騙取金錢。警方提醒市民,收到陌生來電時不管對方自稱是銀行機構、保險職員或親友,當涉及借錢或詢問銀行戶口密碼時,大家應小心求證,並立即掛線。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