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當局籌備明年內將中西區、油尖旺及東區的地區康健站升級為中心

香港電台

當局籌備明年內將中西區、油尖旺及東區的地區康健站升級為中心
香港電台

香港電台

當局籌備明年內將中西區、油尖旺及東區的地區康健站升級為中心

2024年06月26日 13:01 最後更新:15:30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當局正籌備在明年內將中西區、油尖旺及東區的地區康健站,升級為地區康健中心,屆時全港18區,將有超過一半,即10區由地區康健中心為市民服務。

盧寵茂在立法會大會上表示,政府去年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至今年6月參加人數有約4.5萬人,當中近4成完成篩查後,診斷為高血壓,血糖偏高,糖尿病等。

盧寵茂又說,自先導計劃推出後,地區康健中心的每年新增會員人數大幅上升,由2019/2020年度的約2900人,增加超過36倍,升至2023/24年度的每年10萬多人,目前地區康健中心的會員人數已達約26萬3400人。而由2019年第一間地區康健中心啟用至今,截至今年3月底,已為155萬人次提供服務。

往下看更多文章

甯漢豪與規劃署等代表出席研討會介紹「海綿城市」概念

2024年06月29日 22:27 最後更新:22:50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連同規劃署、渠務署等相關部門代表,出席民建聯「治水之道:將香港發展為海綿城市」研討會,介紹「海綿城市」概念,以及政府部門如何在城市規劃與基建設施的設計,體現有關概念。

甯漢豪說,「海綿城市」一詞源自國家,由內地學術界提出,及後在政策層面採納。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強調,提升都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存積、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海綿城市」相類似的概念在世界各地以不同名稱表述,包括新加坡的「活力、美麗、清潔的水計劃」,及英國的「可持續排水系統」等。

甯漢豪認爲,「海綿城市」有別於傳統城市建設模式,單單依靠渠管等「硬繃繃」的基建設施來快速將雨水排往大海,期望日後繼續與社區代表攜手合作,加強公眾教育及宣傳,讓市民了解多管齊下的現代防洪策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