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作為國家的官方語言,是文化認同的重要象徵,更是聯通世界的重要橋樑。新界校長會、郭玲麗、陳仲尼立法會議員辦事處和中文路(香港)有限公司聯合針對兒童普通話語音進行調查,並發佈全港最新一份關於香港兒童的普通話語音分析報告。

香港兒童普通話語音能力調查發佈。

香港兒童普通話語音能力調查發佈。

主辦單位昨日(29日)召開記者會,由立法會議員陳仲尼、曾憲備慈善基金董事曾慶輝、新界校長會會長朱景玄、中文路總裁郭信麟公布簡報結果。

發佈調查的記者會。

發佈調查的記者會。

數據分析

調查發現,從普通話各個聲母和韻母的偏誤數據裏可以得出,學童在聲母和韻母的偏誤量有整體降低趨勢,值得關注( sh、zh,偏誤率分別是 18.14%、9.95% )和舌尖中音(l、d)是香港學童在學習中最容易混淆的兩類聲母發言部分。從聲調偏誤數據來看,香港兒童普通話聲調偏誤由高至低分別是(四聲 39.35%)、(二聲 24.4%)、(一聲 22.87%)、(三聲 13.38%)。其中,一、四聲共佔 62.22%,反映香港學童在一、四聲方面更容易混淆。

2022和2023年學童在聲母和韻母偏誤量較高。

2022和2023年學童在聲母和韻母偏誤量較高。

調查建議:

1. 善用科技結合教育工作

教育數字化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我們應積極推動 AI 教育程式融合教學模式,AI 科技能促使跨地區、跨時間的學習模式。

a. AI 評估系統可為每學童提供了詳細的發音反饋報告,這也是傳統人工評估中難以實現的,透過報告可瞭解學習者普通話發音的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助學習者在學習普通話過程提供了重要參考和指導。教師可利用 AI 系統更準確地分析和掌握學童普通話學習情況,更能針對學童不同學習需要,從而制訂教學策略,有效提升孩子的普通話水平。

b. 善用 AR(擴增實境)/VR (虛擬實境)技術,提升學童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學習空間也變得更多元化,做到隨時隨地學習普通話。

c. 善用科技可跳出時間及空間限制,家長亦可更容易安排時間陪同孩子一起使用 AI 教育程式學習,促進親子親融洽關係。

2. 優化普通話教學課程

加強重點語音、聲韻母辨析練習與教材結合,並靈活運用。

a. 基於報告分析數據,結合香港普通話現有教材特點,我們發現目前學童普遍使用的 5 套普通話教材都能幫助學童建立完善的漢語拼音系統,亦針對以粵語為母語的學童進行語音難點的指導。

b. 但教材中的重點語音練習與課文結合上仍然有改進空間,建議可以按本港學童情況調整教材,例如在每個單元後面增加重點拼音和重點詞彙相結合的練習,以及針對錯誤率較高的聲母韻母、辨析相應的發音誤區,提高學童對細微發音差異的敏感度,有助學童鞏固正確發音。

2024年學童在聲母和韻母偏誤量降低。

2024年學童在聲母和韻母偏誤量降低。

3. 多元學習模式

目前本港不少普通話教學課程仍採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課堂上缺乏互動教學形式,往往依賴課本內容和「坐定定」聆聽講課,學童只可被動接受知識,大大降低了學習興趣及主動性。

a. 建議可因應不同年級來制定教學課程,中學童可以走出課堂框架,例如普通話遊學活動,與內地學童以普通話作溝通和交流;小學童則要深入淺出,例如以日常生活為例子、互動遊戲和角色扮演環節,配合模擬生活對話場景,進行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童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練習普通話。

4. 多元模式加強普通話師資培訓

教師在教學上擔任重要角色,優秀的普通話教師尤其重要。大多香港本地教師母語並非是普通話,或是欠缺系統性的訓練,導致普通話是不少教師的弱項,水平參差不齊。

a. 加強普通話師資培訓,例如鼓勵教師課餘時間進修普通話,為他們提供系統化的普通話培訓課程,課程內容包括普通話發音基礎知識、常見發音錯誤糾正方法等,亦可以通過個性化培訓,幫助他們更有效地提升自身教學能力。

b. 舉辦內地遊學團,與內地教師互相分享教學心得和經驗,不僅能提升香港老師的專業水平,更可促進兩地教育良好的互動氛圍。

c. 可利用線上課程,例如 zoom 視像真人教學,打破時間和地域限制,讓參與者彈性靈活安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