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史上最後祭天大典 袁世凱主持揭稱帝渴望

歷史長河

中史上最後祭天大典 袁世凱主持揭稱帝渴望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中史上最後祭天大典 袁世凱主持揭稱帝渴望

2018年04月23日 15:00

DSE中國歷史科上周四開考,試卷中出現一幅「袁世凱稱帝圖」,引發一些話題。

左二為換上「十二章袞服」的袁世凱 (網上圖片)

左二為換上「十二章袞服」的袁世凱 (網上圖片)

試卷中的一張圖來自這裡,記載著1913年12月23日冬至,剛剛登上民國正式大總統之位的袁世凱,到北京天壇舉行祭天儀式。儀式按傳統方式舉行,袁世凱亦身穿「十二章紋袞服」,由一名美國記者拍攝整個祭天過程。

更多相片
左二為換上「十二章袞服」的袁世凱 (網上圖片)

左二為換上「十二章袞服」的袁世凱 (網上圖片)

宋真宗封禪泰山圖 (網上圖片)

宋真宗封禪泰山圖 (網上圖片)

天壇祈年殿,四周已經是雜草叢生 (網上圖片)

天壇祈年殿,四周已經是雜草叢生 (網上圖片)

袁世凱乘坐竹椅顯轎到天壇 (網上圖片)

袁世凱乘坐竹椅顯轎到天壇 (網上圖片)

已經修繕一新的圜丘壇 (網上圖片)

已經修繕一新的圜丘壇 (網上圖片)

換上十二章袞服的袁世凱 (網上圖片)

換上十二章袞服的袁世凱 (網上圖片)

上台祭天的袁世凱 (網上圖片)

上台祭天的袁世凱 (網上圖片)

祭祀天地是古代帝王一種傳統,又名「封禪大典」,要去到泰山舉行。東漢史學家班固著有《白虎通義》載:「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義也。始受命之時,改制應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禪,以告太平也。」,「封禪大典」目的,是要彰顯帝受王命於天,向天告太平,對佑護之功表示答謝,也要報告帝王政績如何顯赫。

宋真宗封禪泰山圖 (網上圖片)

宋真宗封禪泰山圖 (網上圖片)

所以,封禪的具體儀式富有極濃厚的帝王象徵意義。按照歷史記載,到泰山封禪的帝王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到了真宗以後,泰山的封禪活動基本上就廢止。需知道,到泰山封禪興師動眾,花費極大且車馬勞乏,路上安全也得不到完全保證。所以,到了明成祖朱棣,為了鞏固因靖難之變奪來的皇權,在北京建成「天地壇」,並舉行祭祀天地儀式,表示「天地壇」的作用,就等同於巍巍的泰山。

天壇祈年殿,四周已經是雜草叢生 (網上圖片)

天壇祈年殿,四周已經是雜草叢生 (網上圖片)

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1年)的「天地壇」,經乾隆年間的改建後,形成了近代至今「北京天壇」的壯觀建築群。數百年間,成為明清王朝最重要的官方祀典之場所,帝制時代隨著辛亥革命後結束,作為封建專制象徵的祭天就停止了,天壇也被移交給民國政府內務部管理。

1912年7月,原先的皇家禁地天壇,被改為了農藝試驗所,政府準備在這裏種莊稼。到了1913年新年,天壇首次開放讓民眾參觀遊覽。5個月後,民國政府內務部起草了一份文件,想將以天壇為首的京城著名景點一起向公眾開放,不過就被袁世凱否決了。理由很簡單,袁世凱要打著「為民請福」的旗號,率領一班文武大臣,到天壇祭天。作為封建專制象徵的儀式復活了。

袁世凱乘坐竹椅顯轎到天壇 (網上圖片)

袁世凱乘坐竹椅顯轎到天壇 (網上圖片)

1914年12月23日,在距離冬至節的前三日,袁世凱齋戒三日,隨後天壇便被凈街,並再次成為了禁地,天壇也被修繕一新,不僅增加瞭望燈一座,而且加裝了圜丘內外欞星門門扇24對,還在圜丘天庫琉璃門上加裝了九九八十一顆鎏金釘。

已經修繕一新的圜丘壇 (網上圖片)

已經修繕一新的圜丘壇 (網上圖片)

祭天當天,袁世凱先乘坐裝甲車,接着換乘雙套馬拉轎車,最後換承竹椅顯轎,來到天壇。大家也留意一下,他身穿「十二章紋袞服」祭服,頭戴冕冠。需知道,「十二章紋」是一個帝王的象徵,根據中國古代傳說,只要成為帝王,便會得到十二種神秘自然力量,輔佐他成為至善至美至上的明君。代表這十二種力量的圖案,就被印在了帝王的衣服上,以「象其德也」。可見袁世凱北京天壇祭天,是「皇帝夢」的其中一個步驟,路人皆知。

換上十二章袞服的袁世凱 (網上圖片)

換上十二章袞服的袁世凱 (網上圖片)

上台祭天的袁世凱 (網上圖片)

上台祭天的袁世凱 (網上圖片)

袁世凱終於1916年1月1日恢復帝制,名洪憲皇帝。不過,在聲勢浩大的反袁護國運動中,3月22日,帝制被迫取消。他的皇帝生涯不足3月,共83天。1916年6月6日,死於北京。

往下看更多文章

DSE電子點名系統上月出現問題 蔡若蓮:專責小組最快6月完成初步調查

2024年05月22日 17:18 最後更新:18:00

中學文憑試的電子點名系統上月出現問題,「監考易」及「報到易」手機應用程式一度未能登入,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查詢表示,考評局已就事件向政府提交初步報告。考評局亦已成立專責小組,詳細調查事故原因,包括壓力測試的方式、結果和跟進工作,並制訂改善建議。

蔡若蓮說專責小組預計最快在6月完成初步調查工作,資科辦正積極研究,以期盡快推行相關措施,為各局及各部門加強監督其轄下公營機構所推出的新資訊系統,提供適切指引和技術支援,包括系統推出前進行充分測試。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

蔡若蓮提到,考評局前年12月完成相關程式開發後,按今年文憑試預計涉及5萬多名考生、2000多名監考員及約500個試場的運作需要,曾進行兩次系統負載測試,均模擬同一時間需要讓約7萬名考生使用「報到易」自行簽到,及約3000名監考人員使用「監考易」程式執行工作,第一次測試獲考評局秘書處接納,第二次測試系統表現符合預期,並無出現異常情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