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回歸25周年 陳南祿:馬會業務和賽馬是首屈一指 25年前不能想像

社會事

回歸25周年 陳南祿:馬會業務和賽馬是首屈一指 25年前不能想像
社會事

社會事

回歸25周年 陳南祿:馬會業務和賽馬是首屈一指 25年前不能想像

2022年06月21日 14:06 最後更新:14:18

「舞照跳,馬照跑」是當年鄧小平對香港「一國兩制」方針所作的通俗詮釋。陳南祿於2020年6月出任馬會主席,陳南祿出生、成長於灣仔、跑馬地一帶,婚後亦定居於這裡,遠眺馬場內的馬匹奔馳。陳南祿說,「每週兩次賽馬,給市民帶來娛樂的機會,星期三賽完後,可以回去研究馬經,星期日又可以再來玩。」。他近日接受中新社訪問時說:「我對香港和馬會的未來充滿信心。」

陳南祿表示對香港和馬會的未來充滿信心。資料圖片

陳南祿表示對香港和馬會的未來充滿信心。資料圖片

作為非牟利機構的馬會,收益全部用於交稅與慈善,馬會去年交稅近250億元,佔特區政府總稅收的約4.5%,為香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馬會的慈善信託基金去年捐款額達45億元,相較25年前的十幾億,增長數倍。在疫情期間,固定捐款之外,額外審批超過18億元支持社會抗疫。馬會也一躍躋身全球十大慈善組織之列。

從賽事來看,香港而今每年舉辦12場國際一級賽事,騎師、馬、獎金皆為世界級水準,在2021年世界年終馬匹排名榜,香港有15匹上榜,其中,香港馬王「金槍六十」一再刷新紀錄,躋身全球評分最高一哩賽駒。「香港馬會的業務和賽馬表現肯定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這些都是25年前所不能想像的。」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回歸以來,馬會在回應社會訴求,「我們有一個宗旨,就是為了香港好,要與社會並肩前行。」馬會撥款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等康文設施,又讚助科技大學、中文大學等,加強人口老化下腦退化研究及末期病人服務。當2003年「非典」疫情來襲,馬會撥款支持成立衞生防護中心。陳南祿強調「馬會希望做到的,不單只是捐款,也是希望引起社會的共同關注,從而將社會資源用到一些香港真正需要的地方。」。

疫情下馬會很快調整策略,在保障人、馬安全的前提下,確保「馬照跑」,以閉環的「賽馬氣泡」成功舉辦國際賽事。陳南祿笑稱,仍記得為日本選手頒獎時,由於嚴格的防疫要求,雙方無法接觸,只能遙遙揮手,高喊恭喜恭喜。

大灣區。資料圖片

大灣區。資料圖片

馬會助力大灣區打造世界級馬產業經濟圈

近年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等推出,馬會也在積極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大灣區打造世界級馬產業經濟圈。陳南祿介紹,馬會在廣州從化建立的最高標準馬場已於2018年落成並使用。從化的世界級設施將促進大灣區馬產業鏈的全面發展,協同廣州馬匹國際檢測中心、賽馬人才培訓、獸醫專業發展等加速構建穗港現代馬業經濟圈。

陳南祿的會客廳內有一張畫作,畫著他的卡通形象,和他的幾匹馬。他講起從前用20元博彩的趣事,他說:「過去25年來,香港經歷過大大小小的風浪,但是每一次都能克服逆境,馬向前跑,香港也在不斷前進。」

陳南祿:「香港馬會的業務和賽馬表現肯定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這些都是25年前所不能想像的。」資料圖片

陳南祿:「香港馬會的業務和賽馬表現肯定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這些都是25年前所不能想像的。」資料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馬會支持世界女排聯賽 讓各界齊享盛事樂趣

2024年06月24日 17:00 最後更新:06月25日 10:40

香港賽馬會今年再度成為世界女排聯賽香港的官方社區合作夥伴,與中國香港排球總會攜手合作,推出「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讓學生、基層市民及不同能力人士,有機會欣賞世界級賽事之餘, 亦可以享受排球運動的樂趣。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左五)、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劉國永(左四)、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潘雲東(右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時任署理局長劉震(左三)、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左一)、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霍震霆(右二),及中國香港排球總會會長吳守基(右一)等嘉賓岀席開幕禮。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左五)、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劉國永(左四)、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潘雲東(右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時任署理局長劉震(左三)、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左一)、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霍震霆(右二),及中國香港排球總會會長吳守基(右一)等嘉賓岀席開幕禮。

馬會副主席廖長江及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先後獲中國香港排球總會會長吳守基致送國家隊球員親筆簽名的排球,以感謝馬會對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支持。 

馬會副主席廖長江(左圖右)及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右圖右)先後獲中國香港排球總會會長吳守基致送國家隊球員親筆簽名的排球,以感謝馬會對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支持。

馬會副主席廖長江(左圖右)及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右圖右)先後獲中國香港排球總會會長吳守基致送國家隊球員親筆簽名的排球,以感謝馬會對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支持。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由6月起開展,藉舉辦一連串各式各樣的社區活動,讓不同年齡、背景和能力的人士均可參與此國際盛事,為了讓計劃順利舉行,大會特別招募及培訓 200 多名義工協助是次賽事,包括接待球隊、場地設置和推廣活動等。 義工之一的張芷維表示:「我覺得這次社區計劃絶對有意義,這些活動可以提升社區凝聚力之餘,亦讓大家對不同運動有更深入的了解。」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義工協助是次賽事。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義工協助是次賽事。

在賽事前舉辦的「中國女排全接觸」項目,大會邀請了逾3000位市民、學生和視障人士,到現場親身體驗中國女排的練習實況,一睹球員風采。部分學生更獲難得機會參加大師班,與國家隊球員互相切磋,並由她們親自傳授排球技巧。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旗下的中國女排全接觸項目,讓學生有機會接受國家隊球員的指導,並與她們切磋球技。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旗下的中國女排全接觸項目,讓學生有機會接受國家隊球員的指導,並與她們切磋球技。

有份參與大師班的同學黃嘉兒就形容自己既緊張又激動:「沒想過可以和國家女排球員有這麼近的交流,與她們接觸後感覺真的學習到很多,即使我接失了很多球,她們都會很親切和耐心地,教我如何做得更好,我以後都會好好練習,視她們為目標進發。」

有份參與大師班的同學黃嘉兒表示,會視國家女排為目標進發。

有份參與大師班的同學黃嘉兒表示,會視國家女排為目標進發。

而在賽事舉行期間,計劃透過悅賞排球無邊界項目,向6000多名學生、基層市民及視障人士派發免費門票,讓大家可以一起享受賽事。同時,更與賽馬會「開聲體」體育口述影像服務合作,讓視障人士都可感受賽事戰況及氣氛。 

透過悅賞排球無邊界項目,讓視障人士以聽覺及觸覺更了解排球運動及享受賽事氣氛。

透過悅賞排球無邊界項目,讓視障人士以聽覺及觸覺更了解排球運動及享受賽事氣氛。

參與的評述員之一施富强表示,過程中自己都同樣開心:「其實每一次和視障人士交流,帶他們去不同場地觀看體育運動,感受很開心,見到他們和家人一起出來活動,不用困在家裡,參與社區甚至香港的體育盛事,都是我們一眾運動人樂意和希望見到的事。」

評述員義工施富强(右圖中)表示見到視障人士和家人一起出來參與體育盛事,是一眾運動人樂意和希望見到的事

評述員義工施富强(右圖中)表示見到視障人士和家人一起出來參與體育盛事,是一眾運動人樂意和希望見到的事

另外,計劃在賽事期間於香港體育館露天廣場設置國際「八式」運動攤位,由學生以體育和參 賽國家為主題推廣賽事及參賽國家資料,並增加他們對運動產業的了解。 同時,計劃亦推出「共融」樂玩坐式排球體驗活動,與本地學校合作,推廣坐式排球運動,宣揚傷健共融。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受惠者參觀馬會展區及國際「八式」運動攤位。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受惠者參觀馬會展區及國際「八式」運動攤位。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受惠者參觀馬會展區及國際「八式」運動攤位。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受惠者參觀馬會展區及國際「八式」運動攤位。

一如其他慈善捐助項目,馬會對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支持,有賴其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 透過賽馬和博彩業務所得收益,帶來稅收及慈善捐款,同時為社會創造就業機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