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外交公署視頻大賽吸引不同族群人士參與 以小見大講好「香港故事」

博客文章

外交公署視頻大賽吸引不同族群人士參與 以小見大講好「香港故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外交公署視頻大賽吸引不同族群人士參與 以小見大講好「香港故事」

2024年04月13日 15:27 最後更新:15:33

外交部駐港公署鋪路搭橋,成功舉辦第二届「我的香港故事」英文短視頻創作大賽,發揮香港國際傳播優勢,透過不同角度展現「非凡香港」。

今屆獲獎作品內容豐富,涵蓋經濟、科技、教育、文化、旅遊等領域。油蔴地街坊會學校的《非凡香港》摘下桂冠,影片勾勒出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和諧融洽的族群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旁白音量聽起來好似有高有低,實則是刻意構思安排,讓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同學進行拍攝並配音,以此宣揚「世界大同,和諧共融」的理念。

在頒獎現場,5位冠軍代表領獎後,開心即席表演「東方之珠」。他們不單止演唱歌曲,還配上整齊的舞蹈動作。其中印度裔的金淑華小朋友表示,自己是香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三代人都在香港生活,她十分喜歡香港,積極學習中華文化,未來還會拍攝短片與世界分享更多內地和香港的美好故事。來自內地的林欣雨小朋友則表示,她曾經有機會跟解放軍駐港部隊和油尖少年警訊學習中式升旗,每次當看見國旗升起,不同國籍的同學一齊唱起中國國歌,她都感到很自豪。

亞軍《港夢》描繪了回歸後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繁榮興旺的街頭景象。作者之一、身為海關Customs YES團員的戴文敏說,作品反映的是每個人的夢想,希望藉影片鼓勵大家勇敢追夢,「香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一直以來都在不斷進步和發展,香港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夢想的發源地,能夠為每一位追夢者都提供實現抱負的機會。」

另一個亞軍《愛在廟街》刻畫了溫馨甜蜜的人間煙火、深沉雋永的家國情懷。作者劉敏儀表示,影片講述了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兩代人彼此衝突和包容的故事,希望藉此讓大眾了解不同面貌的香港。

外交部駐港公署圖片

外交部駐港公署圖片

外交部駐港公署副特派員潘雲東在頒獎禮致辭時表示,公署舉辦此次大賽,旨在為香港發揮國際傳播優勢、講好「一國兩制」成功故事搭建平台,為國際社會了解香港的無限魅力提供窗口。

潘雲東致辭。外交部駐港公署圖片

潘雲東致辭。外交部駐港公署圖片

潘雲東充分肯定參賽選手展示的獨特才華和新穎創意,希望大家不斷努力,以小見大講好國家故事和香港故事,勉勵大家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做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代言人;發揮自強不息精神,做「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宣傳員;發揚開拓創新精神,做國際傳播領域與時俱進的弄潮兒。外交公署將為香港同胞對外宣介香港、唱響「一國兩制」成功實踐鋪路搭橋,為大家以多種方式參加到建設非凡香港、支持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事業提供有力支撐。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Ariel聽聞,大賽踏入第二屆,反響積極,合共收到投稿作品近100份,比首屆增加近2倍。參賽者既有本地學生、教師、醫護人員,也有在港經商從業的內地人士,部分作品更聚焦外籍人士在港生活。

本届比賽作品各具特色,参賽者從不同角度呈現多元、多彩、共融而又富活力的香港,弘揚了家國情懷,體現了「一國兩制」下香港的非凡成就,引發網上網下強烈共鳴。

高人話,正如潘副特所講,中國綜合國力日益提升的同時,外部輿論環境依然複雜,充滿挑戰。香港作為國際文化傳播和交流中心之一,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國家對外交往的重要橋樑和窗口。外交公署的短視頻大賽正是一個契機,凝聚有志之士,鼓勵大家敢於發聲、善於發聲,以小見大講好國家故事和香港故事,為祖國和香港繁榮發展營造更好的外部輿論環境。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疫後本港旅遊業復甦步伐,不似預期,內地「過夜客」減少,香港要度橋吸客。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月初在北京會見文體旅局局長楊潤雄時,就提到香港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香港旅遊業要「識變、應變、求變」,更表示香港要樹立「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充分發掘香港豐富的旅遊資源,才能再次擦亮香港作為最佳旅遊城市的金漆招牌。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

「香港無處不旅遊」概念,為特區政府點出變陣大方向。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5月14日)早上出席行會前便指出,除了內地再送香港「大禮」,開放多8個內地自由行城市旅客來港,將為香港每年帶來15億消費額外,夏寶龍主任提出「香港無處不旅遊」的概念非常好,指相信香港不同地區都有吸引之處,更提到「有拍戲地點如油麻地警署,都可作推廣」。

行政長官李家超。

行政長官李家超。

高人同Ariel話,近日經過油麻地「榕樹頭」附近,也發現油麻地舊警署門前有一大堆遊客瘋狂「打咭」,有旅客說很喜歡看港劇,多年前舊作《陀槍師姐》都在這裡取景,所以到此一遊。旅客去不同地方打咭的遊覧方式,正好體現了「無處不旅遊」的概念。

《陀槍師姐》在油麻地警署取景。

《陀槍師姐》在油麻地警署取景。

疫後旅客旅遊模式改變,傳統觀光旅遊點,如主題樂園、天壇大佛、山頂、名店林立的購物商場等,都已無法滿足旅客需求;反之,古老建築、地道街頭小食、港劇港片取景點、「都市傳說式」的風土人情等,內地旅客更為熱衷,「城市漫遊」(City Walk)體驗更成熱潮。

要發展「無處不旅遊」,就要「區區有亮點」。內地旅客愛在小紅書發文分享香港旅遊體驗及不同的取景熱點,像「堅尼地城新海旁」路牌、西環泳棚、「人間煙火」的街市、還有聞名已久的彩虹邨球場、鰂魚涌「怪獸大廈」等,正顯示內地旅客從不同角度了解香港的文化歷史。

正如夏寶龍主任所言,要「識變、求變」才能吸引客源。最近,新加坡《海峽時報》一篇題為「有印章,就旅行:新時尚推動中國零售業」的文章,就正正道出內地旅遊景點如何適應旅遊模式的改變,設計出「亮點」吸客。今年五一黃金周,內地的「蓋章式旅遊」火起來,有旅遊景點附近的紀念品店、文具店等,紛紛設計可展現當地旅遊特色的「限量版印章」及周邊飾品,像湖南省長沙某文創藝術商店店主說,該店聘請設計師設計展現當地杜甫江閣和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的限量版印章,一時間就在旅客中火起來。

高人話,「無處不旅遊」的終極目標,當然是要做到「無處不商機」,除了要在政策、設施、服務「到位」,還要有產品宣傳配合。這些商機「點子」,在中西文化薈萃的「創意香港」,相信也絕對難不到本地商家和設計、文化工作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