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當局冀港大中大今年內展開校園發展工程計劃 多名議員支持

政事

當局冀港大中大今年內展開校園發展工程計劃 多名議員支持
政事

政事

當局冀港大中大今年內展開校園發展工程計劃 多名議員支持

2024年05月03日 13:54 最後更新:14:34

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交代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的校園發展工程計劃,期望本年內展開工程。多名發言議員都說支持兩間大學的發展工程。

其中,港大計劃將位於本部校園的梁球琚樓重新規劃為研發中心,將會提供先進的科研室、辦公室和課室,估計開支2億940萬元;中大計劃興建一座10層高的科研大樓,提供實驗室和科研等設施,預料需要6億4500多萬元,希望得到議員支持,再提交予工務小組審議及向財委會申請撥款。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多名發言議員都說支持兩間大學的發展工程。教育界朱國強表示,投資教育會有回本,並非只是開支;選委界郭玲麗關注,如果工程超支,要否再到立法會申請撥款,施俊輝表示,實際回標價格要去到工務小組才知道,一旦超支,會再與兩間大學商討如何處理。

選委界管浩鳴認為,港大及中大的籌款能力不俗,目前政府庫房處於艱難時間,能否各出一半費用應付工程支出。施俊輝說,大學有一定的籌款能力,但期望議員明白捐款人有其特定用途,今次兩間大學的工程是要提升科研設施,政府有需要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教育界議員朱國強 (資料圖片)

教育界議員朱國強 (資料圖片)

港大首席副校長王于漸表示,騰空梁球琚樓再轉為研發中心需要銀行貸款80億元,大學一方面籌款,一方面融資,即使撥款足夠,預計港大仍要填補餘額。中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樑說,中大的情況與港大相似,又指,一般捐款者都有其支持項目,例如獎學金,如仍有多餘的籌款金額,中大會用於改善基建,而投入最多的是改善學生的全人教育,包括加強國家觀念。

Tags:

教育局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大培育隴黃大豆系列登太空感鼓舞 林漢明:新一代參與其中與國家共同進步

2024年06月21日 13:55 最後更新:14:16

香港中文大學卓敏生命科學教授林漢明及其團隊培育出耐鹽耐旱的隴黃大豆系列和大豆固氮菌菌株根瘤菌,兩者去年分別隨飛船升空。林漢明表示,香港基礎科研實力雄厚,年輕一代應運用自己的力量貢獻國家。

大豆原產於中國,但由於多種原因,國內大豆種植面積急劇萎縮。林漢明研究大豆超過20年,他創立大豆回家項目,連同內地科研機構合作培育出耐鹽耐旱的隴黃大豆系列,可在貧瘠土地栽種。

改良品種: 隴黃大豆耐鹽耐旱,可在國內土地較貧瘠的地區栽種。政府新聞處圖片

改良品種: 隴黃大豆耐鹽耐旱,可在國內土地較貧瘠的地區栽種。政府新聞處圖片

林漢明指,大豆可以通過和土壤中的根瘤菌互作,將空氣中的氮變成有機的氮,從而減少碳排放,是一種環境友善的農作物。

去年5月,林漢明兩項研究成果根瘤菌和隴黃大豆先後隨天舟六號和神舟16號飛船升空,順利到達天宮太空站,成為本港首個在太空進行空間搭載實驗的農業研究項目。林漢明期望太空的特殊環境可以為研究帶來新方向,同時鼓勵年輕一代,不論學生還是學者,把握機會貢獻國家,與國家一同進步。

大有作為: 林漢明對科研成果登上太空感到鼓舞,他鼓勵年輕一代運用自己的力量貢獻國家。政府新聞處圖片

大有作為: 林漢明對科研成果登上太空感到鼓舞,他鼓勵年輕一代運用自己的力量貢獻國家。政府新聞處圖片

林漢明說︰「國家的科技進步為在香港做科研的人帶來希望,我們通過這種進步可以參與其中,做一些單憑我們做不到的事。」

林漢明又指,航天科技並不局限於機械工程、人工智能之類的工學科,照顧太空人健康要運用生物醫學、令太空站糧食自給自足依靠農業,他認為每一個科學研究範疇都有可能牽涉到未來人類發展,香港基礎科研實力雄厚,應着眼如何運用能力滿足國家需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