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跟著巴士的報遊海南(四):探秘黎陶

兩岸

兩岸

兩岸

跟著巴士的報遊海南(四):探秘黎陶

2024年06月29日 14:20 最後更新:17:21

「化土為泥」是黎陶的特點,是黎族婦女用於製作日常生活用品的技藝,因此也有了獨特的傳承方式:傳女不傳男。不過現在隨著思想進步,也有越來越多男性學習這種技藝。

王叔。巴士的報記者攝

王叔。巴士的報記者攝

在毛納村時,本報記者遇到了一位做黎陶的黎族叔叔,當時已是正午,氣溫接近40度,記者穿短袖也熱得瘋狂飆汗,但黎族阿叔坐在屋外,身穿一身黎族服飾,頭戴紅黑相間的頭巾,坐在桌前雕泥罐,氣定神閒。

更多相片
王叔。巴士的報記者攝

王叔。巴士的報記者攝

王叔。巴士的報記者攝

王叔。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王叔。巴士的報記者攝

王叔。巴士的報記者攝

阿叔姓王,彼時正有一支攝像隊和王叔做採訪,本報記者也湊上前去聽。王叔嘴上搭話,手上的活也沒停過,一直雕著一個小泥罐,描畫著一些花紋,看上去已經接近完成。攝像隊離開後,王叔也開始對著本報記者講述毛納村的一些往事,「整個村就是你看到的那麼大,就100多個人,男女老少加起來不到200個人。」他用手上的竹刀比比劃劃,「是前兩年習近平來了之後村裡才被開發,以前都是住茅草房的。」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王叔的泥罐個頭雖小,但挺有背景,採用的是黎族製陶技藝。黎陶以黏土為原料,用低溫燒製或是陽光暴曬而成,這種技藝2006年成為國家非物質保護遺產,王叔是村裡的唯一的黎陶非遺文化傳承人。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王叔又說,自己也會開班收徒,也會把自己的作品擺上網去買,「這個,我賣它差不多600塊。」他拿著竹刀指了指前面一個朱砂色的小泥罐說道。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擺在他面前的只有5件工具,這也是黎族泥片制陶的全部成型工具:一個木陶拍、一根竹管刀、一根竹簽、一顆過江龍籽和半邊蚌殼。木陶拍近似梯形,表面刨光無刺,將陶泥拍扁變成底座,竹管刀用細竹管削成,可以刻劃、切割、鑽孔,細竹片用來刮平外壁,過江龍籽形如鵝卵石,用於打磨陶坯,而蚌殼則可以刮平陶坯內壁。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以前黎族人只能靠種地賺錢,一年都掙不了多少,但靠著做黎陶,王叔的年收入去到大概10萬,大概是覺得已經很不錯了,王叔眼裡亮晶晶的,嘴角是掩不住的歡喜。記者問他做這行做了多久,他說8年,因為是興趣,是個人愛好,所以能堅持,「當時是市裡有老師招聘學員去學,我就去了,第一批第二批學員都有我。」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陶。巴士的報記者攝

王叔面前還有三個完成品,一個是大的白罐目測約半米,有兩個小一點的則是朱砂色。王叔指著大白罐說,「這個大的用了5天時間做完,然後放在太陽底下曬的,大概要4天時間,還不能淋雨,因為一淋雨泥就黏在一起了,這種太陽曬的就不能裝液體。」他又輕輕敲了敲朱砂色罐,「像這種小的用烤的就可以裝酒裝水,一般2天就做完了,然後放在微波爐裡面烤一個晚上就行,沒有微波爐還可以生火烤。」

往下看更多文章

老撾對內地港澳台旅行團實施免簽

2024年07月01日 15:55 最後更新:15:55

老撾7月1日起至本年底,對中國內地及港澳台旅行團遊客實施15天免簽證政策。

老撾首都萬象。(資料圖片)

老撾首都萬象。(資料圖片)

老撾方面要求,旅行團行程須由在老撾新聞文化旅遊部註冊並獲得許可的老撾旅遊公司組織。

老撾。(資料圖片)

老撾。(資料圖片)

新華社引述中國一個旅遊平台負責人表示,自政策上月26日公布後,平台上老撾相關關鍵詞搜索熱度比前一天增長87%,熱門老撾旅遊目的地包括萬象、瑯勃拉邦、萬榮、巴色等。

老撾萬榮風光。(資料圖片)

老撾萬榮風光。(資料圖片)

報道說,老撾對中國旅行團遊客免簽後,將與「星馬泰」形成連片免簽區,進一步帶動中國遊客前往東南亞旅遊。

老撾首都萬象,身著老撾傳統服飾的女孩在塔鑾前跳舞。(資料圖片)

老撾首都萬象,身著老撾傳統服飾的女孩在塔鑾前跳舞。(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