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跟著巴士的報遊海南(三):探秘黎族黎錦

兩岸

兩岸

兩岸

跟著巴士的報遊海南(三):探秘黎族黎錦

2024年06月28日 14:20 最後更新:18:22

黎錦本質上是織布,舊日多用於婦女筒裙等生活用品製作,以製作精巧、色彩鮮艷聞名,圖案樣式有100多種,分為人形紋、動物紋、幾何紋等,反映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

黎錦。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錦。巴士的報記者攝

雖然現在已經有機器可以批量生產,但當地人還是保留著最原始傳統的手作工藝,很多人都是從祖輩開始學習織黎錦,也將這門手藝交給自己的後輩,為的就是不讓這門手藝失傳。

更多相片
黎錦。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錦。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錦。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錦。巴士的報記者攝

王秀麗。巴士的報記者攝

王秀麗。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錦。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錦。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錦。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錦。巴士的報記者攝

王春南。巴士的報記者攝

王春南。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錦。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錦。巴士的報記者攝

毛納村的船屋很大,中間佈置了一個羅馬鬥獸場般的舞台,幾位黎族婦女伸直雙腿,赤腳坐在地上,腿上擺放著一塊長布,手上不斷擺弄著一些竹製工具,又拉又扯地編織著。

她們正在織的是黎族傳統服飾:黎錦,用的工具叫踞織腰機。黎錦是海南黎族特色民間織錦,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黎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便把自己的方言符號繡在布料上做成衣物,看上去十分精巧。

王秀麗。巴士的報記者攝

王秀麗。巴士的報記者攝

幾位女士一邊織著布一邊說說笑笑,對我們這群外地來的咋咋呼呼的遊客似乎習以為常。54歲的王秀麗是海南省省級黎錦傳承人,從小就跟著媽媽學習織黎錦,至今做了43年,手上已經結出厚厚的老繭。

黎錦。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錦。巴士的報記者攝

忙活了大概5、6分鐘,王秀麗才織出來一個小小的圖案,記者問她一天能織多少,她說十幾公分(厘米),至少要織2米2才能製作一件裙子,織完一條裙子大概要一個多月。

黎錦。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錦。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錦技藝分紡、染、織、繡四道工序,先把棉花抽紗繞成錠,然後用植物染料進行上色,再用踞織腰機進行織布,最後把織好的圖案花紋繡在衣服上。記者大概算了算,如果要真的做好一件衣服,一套流程走下來估計要四五個月。

王春南。巴士的報記者攝

王春南。巴士的報記者攝

坐在她旁邊的是王春南。大家都姓王,記者一開始以為是兩姐妹,但原來不是,黎族在明朝中後期已經大量採用漢族姓氏,毛納村這一族則採用「王」姓。王春南也是省級黎錦傳承人,她說自己的這一手技藝是從外婆、媽媽一代一代傳下來,也是織了幾十年,「以前都是織這個才有服裝穿,民族服裝不織就沒得穿,穿上身會比一般的衣服涼爽很多。」

往下看更多文章

跟著巴士的報遊海南(五):探秘黎族竹竿舞

2024年06月30日 14:20 最後更新:14:30

竹竿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歡迎的舞種之一,,既可以在田間地頭舉行,也能夠登上藝術殿堂演出,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參與。

竹竿舞。巴士的報記者攝

竹竿舞。巴士的報記者攝

本報記者去到毛納村時,他們跳得正歡。8個黎族姑娘蹲在兩邊,手持竹竿,擺成一個四方陣,在地上有節奏地敲打著,一分一合,不斷變換,隨著音樂節奏啪啪作響,有黎族姑娘和小夥子跳入四方陣,像是玩跳繩一樣前後蹦跳,臉上滿是笑容。

同行而來的一些朋友也按捺不住熱情,加入跳舞行列,既要跳的好看又不能被竹竿打到,姿勢頗為狼狽,但並不妨礙他們輪番加入。

竹竿舞。巴士的報記者攝

竹竿舞。巴士的報記者攝

這種把竹竿敲得震天響的舞蹈叫「竹竿舞」,也叫「打柴舞」,黎族人民在每年豐收的時候,無論男女老少都身穿節日盛裝,點燃篝火,跳起竹竿舞慶祝豐收,也祝願來年有更好的收成。

竹竿舞。巴士的報記者攝

竹竿舞。巴士的報記者攝

舞蹈形式一般是一隊持舞具打柴,一隊跳舞,舞具由兩條墊木和數對小木棍組成,跳舞時將兩條墊木相對隔開兩米左右平行擺放於地面上,墊木上架數對小木棍。木棍兩端分別由多人執握,兩兩相對,上下、左右、分合、交叉拍擊,發出強烈有力的節奏。

大王(左)和小王(右)。巴士的報記者攝

大王(左)和小王(右)。巴士的報記者攝

幾個黎族村民跳完後到屋外休息,記者也跟了出去。整場舞蹈只有兩個男的在跳,都姓王,稱他們為「大王」、「小王」好了 ,兩人帶著濃重的黎族口音,你一句我一句跟我閒聊起來。

竹竿舞。巴士的報記者攝

竹竿舞。巴士的報記者攝

小王說,竹竿舞時間不長,5分鐘左右就結束了,「就跟我們唱歌差不多,你唱歌『洗』完了剛好我們節奏也打完了。」記者沒聽出來『洗』是甚麼,小王又解釋了一遍,「『洗』就是你唱歌不是有個『洗』可以跟著節奏嗎?這個跳舞也一樣。」這下懂了,『洗』就是「曲」,是指跳舞跟唱歌一樣都有個曲調。

竹竿舞。巴士的報記者攝

竹竿舞。巴士的報記者攝

大小王都是從小就開始學習竹竿舞,小時候,大王的爺爺在跳竹竿舞時經常會把他帶在身邊,久而久之大王就學會了怎麼跳,「這是從以前就流傳下來傳授給我們的,從會說話就開始學,跳得不好就會被夾到腳,像你們遊客我們就會下手輕一點,但對我們就很重,很痛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