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媚川都」 猜香港古代一地名?

歷史長河

「媚川都」 猜香港古代一地名?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媚川都」 猜香港古代一地名?

2023年03月24日 10:00

香港在中國古史有相關的記載,第六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必答題,根據《南海志》記述,「媚(音︰眉)川都」即香港哪個地方?這條沒得選擇,即場考起同學。「媚川都」背後是古代香港採珠業的血淚史,為了更好的說明,這次很榮幸得到香港地方志中心《香港志•地名部類及附錄部類》責任編輯蔡兆浚的幫助,提供第一手歷史材料加以說明。

【明】宋應星撰,《天工開物》沒水船。(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明】宋應星撰,《天工開物》沒水船。(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相信大家應該有聽過「合浦珠還」的故事,但原來古代香港採珠業曾經盛極一時,是不遜於合浦的珍珠產地。香港採珠業始於五代十國南漢時間,至明代中葉前後共六百餘年間。當時的採珠地在大步海(即今吐露港、大嶼山沿海)一帶,由官方設立專門機構管理,並且數次易名。如在五代十國南漢時是「媚川都」、兩宋是廣南市舶司、元代是廣州採金珠子都提舉司、及至明代則是東莞縣和廣州市舶司。

更多相片
【明】宋應星撰,《天工開物》沒水船。(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明】宋應星撰,《天工開物》沒水船。(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元史》食貨志•歲課內提到「採之在廣州者採於大步海」。(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元史》食貨志•歲課內提到「採之在廣州者採於大步海」。(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新安縣志海防圖》,出自嘉慶《新安縣志》輿地略一。顔色標記的是大埔頭。(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新安縣志海防圖》,出自嘉慶《新安縣志》輿地略一。顔色標記的是大埔頭。(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清•金瓶珍珠花樹景(故宮博物院藏)

清•金瓶珍珠花樹景(故宮博物院藏)

今日的元洲仔沿岸,可見紅樹林和淺灘衆多,不適宜大船停泊(蔡兆浚拍攝)。

今日的元洲仔沿岸,可見紅樹林和淺灘衆多,不適宜大船停泊(蔡兆浚拍攝)。

今日風光綺麗的的吐露港,古稱「大步海」,更曾是與合浦齊名的珍珠產地。從元洲仔方向望吐露港,右邊遠方的山是馬鞍山(蔡兆浚拍攝)。

今日風光綺麗的的吐露港,古稱「大步海」,更曾是與合浦齊名的珍珠產地。從元洲仔方向望吐露港,右邊遠方的山是馬鞍山(蔡兆浚拍攝)。

《元史》食貨志•歲課內提到「採之在廣州者採於大步海」。(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元史》食貨志•歲課內提到「採之在廣州者採於大步海」。(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古香港地理劃分有別於今天,「媚川都」的範圍雖主要指今日的吐露港,但卻不限於吐露港,甚至延伸至大嶼山海域一帶。至於我們熟悉的維多利亞港(古稱「中門」),相信並未包括在內,這主要與採珠工作範圍有關。因為維多利亞港一帶水流較急,不適宜珍珠的生長,相反吐露港屬於內港,非常適合珍珠的生長,至於日後環境方面的改變則屬後話。

據《十國春秋》及《南漢紀》記載,南漢後主劉鋹在大寶六年(963年)設立「媚川都」,徵民為兵,據《南漢紀》載「能採珠者二千人」具備相當之規模。不過也有說達「八千人」,見於《澠水燕談錄》,估計實際人數或因時而有所增減,約在二千至八千人左右。

《新安縣志海防圖》,出自嘉慶《新安縣志》輿地略一。顔色標記的是大埔頭。(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新安縣志海防圖》,出自嘉慶《新安縣志》輿地略一。顔色標記的是大埔頭。(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為甚麼名為「媚川都」呢?先說「媚川」,語出西晉陸機《文賦》中「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以示大步海盛產珍珠。至於「都」在當時屬於軍事建置單位。「媚川都」以徵召的漁戶、採珠人等土民為兵卒,編入軍事團體編制,以採珠為任務。宋開寶五年(972)滅南漢,廢除「媚川都」,並編其少壯者入「靜江軍」,即證明採珠之民即士卒也。時人採珠「以石縋足,蹲身入海,有至五百尺深者」,致使溺死、被大魚咬死者,不計其數。」

清•金瓶珍珠花樹景(故宮博物院藏)

清•金瓶珍珠花樹景(故宮博物院藏)

《宋史》〈劉鋹傳〉記載:後主劉鋹「所居宮殿以珠、玳瑁飾之。」《澠水燕譚錄》亦載:「珠璣充積內府,所居殿宇,梁棟、簾箔率以珠為飾,窮極華麗。」大步海的珍珠滿足了嶺南君王的慾望,卻未為百姓帶來富足,反而招致了巨大的苦難和不幸。因此在宋太祖開寶五年五月初十日(972年6月23日)以採珠禍國害民,令行廢止,並撤除媚川都,以安民心。宋人(方信孺)有詩《媚川都》載:「漭漭愁雲吊媚川,蚌胎光彩夜連天;幽魂水底猶相泣,恨不生逢開寶年。」可惜不久之後,宋廷又恢復採珠。

今日的元洲仔沿岸,可見紅樹林和淺灘衆多,不適宜大船停泊(蔡兆浚拍攝)。

今日的元洲仔沿岸,可見紅樹林和淺灘衆多,不適宜大船停泊(蔡兆浚拍攝)。

兩宋、元明之間,採珠廢復不定。成書於元大德八年(1304年)的《南海志》卷第七〈寶貝〉〈珠〉記載:「元貞元年(1295年),屯門寨巡檢劉進程、張珪建言:東莞縣地面大步海内生產鴉螺珍珠。又張珪續言:本縣地名後海、龍岐及青螺角、荔枝莊,共二十三處,亦有珠母螺出產。」當中的青螺角、荔枝莊,位於今日吐露港對出的赤門海峽。元廷在延祐四年十二月(1318 年1-2 月)設立廣州採金珠子都提舉司,在大步海持續採珠。《元史》〈食貨志〉 〈歲課〉亦載:「珠……在廣州者,採於大步海。」足見香港地區直至元代仍為重要的珍珠產地。

今日風光綺麗的的吐露港,古稱「大步海」,更曾是與合浦齊名的珍珠產地。從元洲仔方向望吐露港,右邊遠方的山是馬鞍山(蔡兆浚拍攝)。

今日風光綺麗的的吐露港,古稱「大步海」,更曾是與合浦齊名的珍珠產地。從元洲仔方向望吐露港,右邊遠方的山是馬鞍山(蔡兆浚拍攝)。

在過度採捕之下,到了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因廣東珠池蜃蚌日漸減少,明廷下令停止採珠,亦禁止民間私採。官方的採珠行為至此結束,古代香港的採珠業亦逐漸衰微。到了清代,香港採珠業時斷時續,如在清康熙三十五年 (1695年) 明詔罷採,但清順治、康熙、乾隆曾下詔採珠,惜已所獲無幾,不得不再三放棄。

雖然香港採珠業曾經盛極一時,但後世已很難找到存下來的宋代珍珠文物。此因珍珠作為有機質,保存較難;加上靖康之難及南宋末年兵火,相信南漢時期的珍珠較難流傳至今。再說清代珍珠文物較常見,上及明代已鮮少矣。

往下看更多文章

甘寧早年為非作歹 「洗髓伐毛」終成東吳名將

2024年07月01日 20:00

形容一個人決心作出改變,除了可以用成語「洗心革面」外,「洗髓伐毛」也是一個很好用的成語。該成語出自《太平廣記.卷六.東方朔》。清.黃景仁〈浴湯泉〉詩:「我來正值春雨後,桃花淺漲方縈紆;伐毛洗髓欠福命,塵土腸胃聊湔除。」

在歷史上有不少成名人物,都有不光彩的過去,或者可以說是「黑歷史」,其中一位是三國時代東吳名將甘寧。

甘寧 (網上圖片)

甘寧 (網上圖片)

甘寧年少的時候已經武藝非凡,喜歡過上遊俠的生活。他不務正業,經常聚合一夥輕薄少年,自任首領。他們成羣結隊,攜弓帶箭,頭插鳥羽,身佩鈴鐺,四處游來蕩去。當時,百姓一聽鈴響,便知是甘寧這幫人到了。時人以「錦帆賊」稱呼他們。

愛恨分明是甘寧性格的最大特點。對於所在地的官員,或那些跟他相與交往之人,只要隆重地接待甘寧,甘寧都會傾心相交,甚至為他們赴湯蹈火。相反如果禮節不周,甘寧便放縱手下搶掠對方資財。如是這樣,一直持續到他二十多歲。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青年時的甘寧覺得需要作出改變,他開始喜歡讀書,想建功立業。剛開始的時候,甘寧曾任蜀郡丞,後歷仕於劉表和黃祖麾下,都未受重用。建安八年(203年),孫權領兵攻打江夏,黃祖大敗,狼狽逃潰。甘寧將兵留下為黃祖斷後。他沉着冷靜,舉弓勁射,射殺孫權的破賊校尉凌操。孫軍不敢再追,黃祖性命這才得以保全。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寧率部投奔孫權,開始建功立業。甘寧曾經力勸孫權攻破黃祖佔據楚關,隨周瑜攻曹仁奪取夷陵,隨魯肅鎮益陽對峙關羽,隨孫權攻皖城擒獲朱光。率百餘人夜襲曹營,斬得數十首級而回。在逍遙津之戰,他保護孫權蹴馬趨津,死裏逃生。孫權曾説:「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興霸是甘寧的字,而張遼是曹魏的名將,可見孫權對於甘寧的重視,認同他一代名將的地位。

後世以「洗髓伐毛」形容清除毛髮、洗清骨髓。比喻為滌除垢穢,脫胎換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