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公孫穆與富人「杵臼之交」 獲對方資助讀書

史空穿梭

公孫穆與富人「杵臼之交」 獲對方資助讀書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公孫穆與富人「杵臼之交」 獲對方資助讀書

2024年05月13日 20:00

形容不計貧賤的友誼,比喻交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份,不妨考慮用成語「杵臼之交」。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吳祐傳》:「時公孫穆東遊太學,無糧,乃變服客傭,為祐憑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東漢時期,有一位讀書人公孫穆,字文義,膠東人,家境貧寒,為人好學,住在山中苦讀。他自幼就鑽研《韓詩》《春秋左氏傳》等,學問精深,但他不願出仕,在東萊山一帶過着隱居生活,潛心求學。他讀書讀到一定階段,很想再求深造,到遊當時最高學府太學進修。

不過,想進太學讀書,需要很多錢,公孫穆家裏很窮,拿不出這筆巨大費用,正在焦急,忽然聽有人説:有一個富户吳祐,正想招僱一大批舂米工人。公孫穆一想,不如去做工賺點錢,將來再進太學也不遲。他便裝成工人模樣,前往應徵,掙點工錢來作遊學的路費。

這家主人叫吳祐,二十歲父親去世,家境也是困難的,還給人家放過豬。後來舉孝廉,當過長史、齊相、河間相,是個有學問、有正義感的官員。一天,吳祐巡視舂米的工地,見到這個工人,不像是做工的樣子,舉止斯文,問起原因,才知原來是一個飽學之士,和他相談起來,更是覺得公孫穆學問淵博,見解高妙,又驚又喜,兩人就在舂米房裏、杵臼之間交上了朋友。吳祐對公孫穆這種苦學精神,十分佩服,便慷慨地資助他人太學深造。

杵臼可將固體物質研磨成較細的粉末,常用於食物調理。(網上圖片)

杵臼可將固體物質研磨成較細的粉末,常用於食物調理。(網上圖片)

公沙穆入太學後,學問更上一層樓,名聲也越來越大,終於被推舉做官。史稱公沙穆在任期間,治績優異,深為弘農百姓所敬佩。漢桓帝永壽元年(155年),豫西一帶連降暴雨,洪水為害。由於公沙穆通曉氣象水文之學,預先安排百姓到高地躲避,結果成功避過洪水,被百姓尊若神明。

在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觀念約束下,一個達官貴人能夠與一個窮苦的讀書人交朋友,實在是難能可貴、世所罕見,所以被人們頌為佳話,廣為流傳。成語「杵臼之交」告訴人們,交朋友不應以貧富貴賤為標準,而更應看重一個人的才識和品行。

往下看更多文章

剪蛹助飛 卻「欲速不達」

2024年06月24日 20:00

「欲速不達」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來自於儒家經典《論語》,在《子路》中有提及:「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古時候,有個小孩很喜歡研究生物,所以他每天做完農活都會跑到家後方的小樹林去。有天,在他懶洋洋地躺在樹底乘涼時,有隻蝴蝶從他面前飛過。他靈機一觸,心想:到底幼蟲是怎樣變成蛹,而又是怎樣破繭成蝶的呢?於是,當他在草叢中恰巧看見一只蛹時,他便毫不猶豫地把它拿了回家。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小孩每天觀察著蟲蛹,恨不到每分每秒都守在它旁邊。然而,幾天過去了,蟲蛹一點反應都沒有。小孩心裡焦急,卻束手無策。突然,一直寂寂無聲的蟲蛹上出現了一條裂痕!裡面的蝴蝶也開始掙紮,似乎想破蛹飛出。可是,破蛹過程卻不順利,艱辛的過程甚至長達數小時之久。小孩看著於心不忍,便打算用剪刀將蛹剪開,以協助蝴蝶破蛹。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沒想到,好心做壞事。蝴蝶確實輕鬆脫蛹,只是沒有經過磨練的翅膀根本不夠力,壓根飛不起來。虛弱的蝴蝶一搧一搧的在桌面匍匐著,沒多久就痛苦地死去了。

破繭成蝶的過程雖然非常艱辛,但唯有這樣才能換來日後的翩翩起舞。有時,外力的幫助不但幫不到它,還可能害了它。因為違背了自然過程,最終蝴蝶悲慘地死去。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欲速不達」這個成語,意思是指急於求成會招致最終的失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