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兩地喜融合 香港當自強

博客文章

兩地喜融合 香港當自強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兩地喜融合 香港當自強

2024年04月02日 19:17 最後更新:20:19

復活節4天假期,我有3日留港,1日去深圳看看。在深圳的大商場,看著當地居民和香港旅客的民眾購物消費,忽覺非常感慨。40年前在我往內地走時,那能想像有今天的日子,國家從動盪貧窮,到安定富足,人們享受舒適生活,是過去百多年未能想像的盛世。

回想如今世界多地仍然戰亂頻仍,從敘利亞、利比亞,到烏克蘭再到加沙,就如中國清末民初的混亂內戰。反觀內地太平安樂,得來不易,應倍加珍惜。

這次復活節假比較大的特色,是港人內遊的數量大增,由上周四至本周一的5天,有超過227萬人次香港居民出境,由於內地並不是假期,同期入境只有49.8萬人次旅客,當中離境的港人有逾190萬是北上內地,佔出境人數84%,港人內地遊已蔚然成風。據東瀛遊執行董事禤國全透露,以報團遊來計,日本團由於去年基數已高,今年只增加1成,東南亞團和歐洲團增加1倍,內地團按年暴升3倍。

無論是跟團或是自由行,大量港人北上旅遊消費,這帶出幾個問題。

第一,兩地融合大勢所趨。過去由於內外政客有心煽動,港人仇中情緒強烈,北上消費旅遊受到窒礙。如今香港政情穩定下來,政治噪音減弱,社會經濟因素就凸顯起來,特別是3年疫情令內地和香港隔絕,當關口重開後,很多港人驀然發現,深圳地鐵沿線數以十計的新商場已經開幕,港人受內地飲食娛樂性價比高吸引,蜂擁北上消費。從政治角度而言,這是好事而不是壞事,香港背靠大陸,不靠祖國還可以靠誰。香港和內地打破隔膜,長遠對香港發展有利。

第二,消費衝擊屬結構性。如果說兩地融合在政治上有百利之餘,當中的一害就是本地的消費流失。以復活節為例,有227萬人次香港居民出境,而入境旅客只有49.8萬人次,出多進少,本地消費減少。其實不止是長假期,每逢週六日北上的人流亦多於南下的人流,一出一進,本地消費流失嚴重。雪上加霜是本地的飲食零售生意下降,但租金不跌,人工還在上升,洗碗工人一直缺乏就不要說了,如今是全線缺人,只見快餐店貼出廣告招聘廚師也要兩萬多元,飲食業成本不跌生意下跌,的確比較難捱。

第三,香港要賣高質。香港如果要鬥平,肯定和內地無得鬥,但以餐飲為例,如果要比最高質素的服務,香港的米芝蓮餐廳仍較內地為多,香港的確如西方最頂級的城市那樣,生活水平極高,享受也高,還有獨特的賣點。

第四,只能大進大出。香港的消費人群北上流失已經是結構性,不能夠期望過一段時間,港人就會玩厭了深圳就會回流。由於高鐵太過方便,即是真的玩厭了深圳,再坐多三幾個小時,就可以到內地中部城市,港人北上旅遊選擇極多,所以不能期望香港消費流失的情況會很快就改善,反而是要大量吸納更加多的遊客,特別是內地旅客。

單以大灣區為例,港人可以自由進入大灣區,但大灣區民來港就要申請簽證,不能自由來港,更加遑論其他的地區。香港要向中央大力爭取放寬更多內地旅客來港,大灣區居民可以比現在更便利的方式來港,實現真正的南來北往,灣區互通。

香港難再價廉,唯望保持物美。未來唯有是追求大進大出,自立自強,提升服務,強化優質消費。當進的人比出的人多時,香港就可以重拾更高階的平衡。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直接封禁社媒平台 可以提高香港自由排名?

2024年05月10日 19:38 最後更新:20:43

美西方一個又一個的排行榜,把香港的排名壓得越來越低,有時低到一個露出馬腳的地步。

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無國界記者公布2024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排名135名,在180個國家和地區的排名榜中相當靠後,較一些由軍政府控制的發展中國家排名更後。而美國就排55,位居中前列。可以看看美國這個如此重視新聞自由的國度,做了什麼促進新聞和言論自由的事情。

一,封禁TikTok。美國參眾兩院通過封禁TikTok的法案,強逼TikTok中國大股東字節跳動要麼將股權出售,要麼TikTok就被封禁,美國總統拜登火速簽署法案生效。事過境遷,美國政客就露出馬腳,他們打著「國家安全」旗號封禁TikTok的背後,真正目標是封殺言論自由。

5月3日,共和黨參議員羅姆尼主持麥凱恩研究所的一個論壇,訪問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羅姆尼問布林肯,「一般來說,以色列人很擅長公關,但為什麼以色列和美國為加沙戰爭所做的辯護,如此無效?」布林肯將矛頭指向社交媒體,「在社群媒體生態系統環境中,背景、歷史、事實都被遺忘了,畫面引起的情緒,佔據了主導地位。」

羅姆尼則附和稱,「有些人想知道我們(議員)為什麼壓倒性地支持可能下架TikTok的法案,但如果你看看TikTok上的作品以及巴勒斯坦相關視頻數量,與其它社交媒體相比,它是壓倒性的」。羅姆尼直言:「這觸及了真正利益。」

羅姆尼的說話坦白得令人震驚,猶太的利益原來就是美國「真正利益」。在這個真正利益面前,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都可以被犧牲了。

羅姆尼及布林肯的言論,受到言論自由派強烈反對,前《衛報》專欄作家羅賓遜在社交媒體X平台上寫道:「我不知道羅姆尼是否意識到,他這番承認的話將被寫入法律裡,用來主張TikTok禁令,這明顯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而國家安全只是一個藉口。」

美國政客因為不喜歡TikTok上有暴露加沙戰爭殘忍真相的大量視頻,為維護猶太利益,就直接封殺一個社媒平台。反觀香港,社媒平台將「榮光歌」 虛假地列為香港國歌,特區政府並無封禁社媒平台,如今向法庭申請到臨時禁制令,也不是馬上強硬執行,而是慢慢勸說社媒平台矯正錯誤的搜尋結果,將「榮光歌」在香港搜索時下架而已。

二,學生示威一天清場。美國大學校園爆發大量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反戰抗議活動,美國政府就鐵腕對待。最突出的例子是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在4月17日宣佈紮營抗議,校方在4月18日就引入當地警察清場。這還不止,美國國會火速通過反猶法案,客觀上將支援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定為非法,即使是和平進行亦都會被指為犯法。

反觀香港,在2019年發生大量佔領大學校園事件,以理工大學為例,當年10月就被示威者佔領了13日,當中黑暴在校內大量製造了數千個汽油彈,和警方對峙。香港警方長期忍耐,並無強硬攻入校園。事後理大花了5億元來修復校園,據校內的老師說,如今很多後樓梯等地方,仍然無法完全恢復舊觀,黑暴對學校的破壞,成為了校園的一道烙印。 

香港警察對待嚴重暴力的學生示威長期忍讓,美國警察就對和平的學生示威一天就出手了。

對比香港和美國發生的事情,你就會發覺,這些所謂新聞自由的排名十分搞笑,難道香港要好像美國一樣,通過法例,鐵腕封禁社媒平台,才能獲得更高的自由排名?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