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跟著巴士的報遊海南(一):探秘毛納村黎族船屋

兩岸

兩岸

兩岸

跟著巴士的報遊海南(一):探秘毛納村黎族船屋

2024年06月26日 14:20 最後更新:06月27日 16:31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主要聚居在海南省陵水、三亞、瓊中、五指山等地,位於五指山的毛納村就是典型的黎族聚落。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毛納村位於海南五指山下,村莊裡有34戶人家135人,是一個典型的黎族村落,離五指山市區約30多公里車程。

更多相片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中午12點,正是熱到出汁的時候,看向遠處的山林,連空氣都熱到扭曲。從大巴車一出來,本報記者和其他媒體朋友互看一眼,大家都汗流滿面,二話不說直接撒腿奔向面前那座外觀宏偉的大屋,不過當地人更熟悉它的大名:黎家船屋。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族善用自然資源,就地取材,形成自己獨有的文化,而竹子已經融入每家每戶的生活,以前黎族人居住在竹舍茅房,外出打獵以竹作為箭桿,船屋則是千百年來黎族文化的縮影。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這座船屋以茅草為蓋,竹木為架,茅草屋蓋一直貼到地面,連風扇都是竹子做的。聽導遊介紹,黎族船屋是黎族人為了紀念渡海而來的祖先,以倒扣的船的形狀修建而成的房屋。即便後來遷居海南島腹地,過起了農耕生活,黎族人修建的民居仍保留了船的造型。

走進船屋,記者感受到了一股迎面而來的自然風,與外面那股悶熱的空氣完全不同,應該是倒扣的船形屋頂隔絕了空氣裡的熱流,涼爽宜人。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家船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聽一些居民說,一般造這些船屋都在每年的10月份以後至春節前搭建,因為天氣乾燥。竹、木等建房材料結實耐用,並且茅草已經長老,編成的茅草排較為柔韌,因此是建造房屋的最佳時節。

現在不少黎族居民住進了水泥磚瓦房,但這些船屋也完好保存下來,有一些年輕人也有心思學習搭建船屋,可見「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也有較好的延續和傳承。

挪威旅遊局推出了一條逆向思維的宣傳片,片中的主角以閒逛的方式帶領觀眾遊覽的同時還左彈右彈奧斯陸,短片一經上傳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點讚。

挪威旅遊局推逆向思維宣傳片

挪威旅遊局推出的宣傳片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線,展示了首都奧斯陸的悠閒生活方式,坐在公園、水邊,漫步在街頭,卻完全展現了奧斯陸的風采。

主角閒逛奧斯陸左彈右彈獲讚

畫面中可以看到,片中的主角名叫Halfdan,31歲,他在奧斯陸長大並暫時居住,片首他說:「坦白說,我從不會來這裡。奧斯陸連個城市都算不上……」然後坐在河岸邊,看著有人跳入水中,Halfdan一臉厭惡地表示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在市中心的河道游泳。

觀看影片

廣告業界人士:說出事實反而更具說服力

有報導認為,Halfdan不斷抱怨奧斯陸的不足,卻引起其他人,尤其是居住在擁擠城市的人,對奧斯陸旅遊產生興趣。有網友指出,這種旅遊宣傳非常罕見,但也是其中最佳的。廣告業界人士稱,說出事實反而更具說服力。Halfdan在影片中問道:「你有沒有去過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奧斯陸感覺更像鄉村。你會在街角遇到首相、國王。」這看似是在貶低,卻實際上是在讚揚。Halfdan接著說,你只需30分鐘就可以從這個城市的一邊走到另一邊,在紐約和巴黎你試試看。這似乎以反面方式突顯奧斯陸的優點。

挪威示意圖。設計圖片

挪威示意圖。設計圖片

一個城市應該讓人感到難以企及的美好

他又問奧斯陸是否有文化?然後走進博物館,說:「如果你不需要排隊數小時,這是否更值得一看?」Halfdan說,這裡沒有蒙娜麗莎,但他背後是名畫《呐喊》。那裡是奧斯陸為《呐喊》的創作者蒙克開設的博物館。他還指出,隨便走進一家高級餐廳就能找到位子,「我甚至不是名人」。這又是一種特別的讚揚。片尾,Halfdan說:「我認為一個城市應該讓人感到難以企及的美好,就像美好的戀愛,並不容易獲得。」最後畫面展示了「到訪奧斯陸(visit Oslo)」。

挪威示意圖。設計圖片

挪威示意圖。設計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